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如何開展負責任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21357
- 條形碼:9787030421357 ; 978-7-03-04213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開展負責任的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著力于系統和詳實地論述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方面的誠信規范。包括研究人員在科學技術領域直接的研究活動,如制定計劃、查閱文獻、開展實驗,以及撰寫、發表、轉化研究成果。還包括配合研究活動所進行的其他學術活動,如學術交流、合作研究、人才培養、評議咨詢等。此外,還論及更加寬泛的層面,包括科學精神、科技倫理、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等。
如何開展負責任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著力于系統和詳實地論述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方面的誠信規范。包括研究人員在科學技術領域直接的研究活動,如制定計劃、查閱文獻、開展實驗,以及撰寫、發表、轉化研究成果。還包括配合研究活動所進行的其他學術活動,如學術交流、合作研究、人才培養、評議咨詢等。此外,還論及更加寬泛的層面,包括科學精神、科技倫理、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等。
如何開展負責任的研究 目錄
導言 本書的意義及目的
1 走在科研誠信建設的道路上
1.1 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變遷及其影響
1.1.1 科學研究內涵的演變
1.1.2 科學規范的變革
1.2 面向科研實踐的規則
1.2.1 科學研究的道德原則
1.2.2 科研行為的復雜性
1.3 科研不端行為治理模式及其變遷
1.3.1 從內化到制度化
1.3.2 制度化模式的內涵
1.3.3 從科研環境入手治理
1.1.4 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
2 科研預備期
2.1 從大學**堂課到期末考試
2.1.1 課堂討論
2.1.2 課后作業
2.1.3 期末考試
2.2 請教與交流
2.2.1 請教的對象
2.2.2 請教中的注意事項
2.3 文獻調研及報告
2.3.1 文獻積累與整理
2.3.2 調研報告的撰寫
2.4 科學實驗及報告
2.4.1 科學實驗的設計
2.4.2 實驗數據的采集、處理與使用
2.4.3 實驗報告的撰寫
3科研活動期
3.1 研究選題與計劃的制訂
3.1.1 確定研究選題
3.1.2 制訂研究計劃
3.2 項目申請
3.2.1 相關文獻評述
3.2.2 申請中的注意事項
3.3 研究資源的使用
3.3.1 數據共享與使用
3.3.2 儀器和設備
3.3.3 研究時間
3.4 合作研究
3.4.1 學術合作
3.4.2 產學研合作
3.4.3 國際合作
3.5 科研成果的撰寫與發表
3.5.1 撰稿
3.5.2 署名
3.5.3 投稿與發表
3.6 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
3.6.1 成果轉化
3.6.2 著作權
3.6.3 專利
4 學術活動中
4.1 學術交流
4.1.1 學術會議
4.1.2 學術講演
4.1.3 交流訪問
4.1.4 私人交流
4.2 學術出版
4.2.1 編輯
4.2.2 審稿
4.3 評議
4.3.1 項目評議
4.3.2 人才評議
4.3.3 機構評議
4.3.4 成果評議
4.4 咨詢
4.4.1 立項咨詢
4.4.2 政策咨詢
4.5 人才培養
4.5.1 師生關系
4.5.2 導師的責任
5 科學研究的職業道德
5.1 懷疑與回應
5.2 對待榮譽與失敗
5.2.1 正確對待榮譽
5.2.2 正確對待失敗
5.3 科學研究中的人際關系
5.4 科學研究對象的保護
5.4.1 對人類受試者的保護
5.4.2 對實驗動物的保護
5.4.3 對其他研究對象的保護
6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6.1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問題的由來及演進
6.1.1 曼哈頓計劃及其影響
6.1.2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問題的演進
6.2 科學的利益相關性和不確定性
6.3 當代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后記
1 走在科研誠信建設的道路上
1.1 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變遷及其影響
1.1.1 科學研究內涵的演變
1.1.2 科學規范的變革
1.2 面向科研實踐的規則
1.2.1 科學研究的道德原則
1.2.2 科研行為的復雜性
1.3 科研不端行為治理模式及其變遷
1.3.1 從內化到制度化
1.3.2 制度化模式的內涵
1.3.3 從科研環境入手治理
1.1.4 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
2 科研預備期
2.1 從大學**堂課到期末考試
2.1.1 課堂討論
2.1.2 課后作業
2.1.3 期末考試
2.2 請教與交流
2.2.1 請教的對象
2.2.2 請教中的注意事項
2.3 文獻調研及報告
2.3.1 文獻積累與整理
2.3.2 調研報告的撰寫
2.4 科學實驗及報告
2.4.1 科學實驗的設計
2.4.2 實驗數據的采集、處理與使用
2.4.3 實驗報告的撰寫
3科研活動期
3.1 研究選題與計劃的制訂
3.1.1 確定研究選題
3.1.2 制訂研究計劃
3.2 項目申請
3.2.1 相關文獻評述
3.2.2 申請中的注意事項
3.3 研究資源的使用
3.3.1 數據共享與使用
3.3.2 儀器和設備
3.3.3 研究時間
3.4 合作研究
3.4.1 學術合作
3.4.2 產學研合作
3.4.3 國際合作
3.5 科研成果的撰寫與發表
3.5.1 撰稿
3.5.2 署名
3.5.3 投稿與發表
3.6 成果轉化與知識產權
3.6.1 成果轉化
3.6.2 著作權
3.6.3 專利
4 學術活動中
4.1 學術交流
4.1.1 學術會議
4.1.2 學術講演
4.1.3 交流訪問
4.1.4 私人交流
4.2 學術出版
4.2.1 編輯
4.2.2 審稿
4.3 評議
4.3.1 項目評議
4.3.2 人才評議
4.3.3 機構評議
4.3.4 成果評議
4.4 咨詢
4.4.1 立項咨詢
4.4.2 政策咨詢
4.5 人才培養
4.5.1 師生關系
4.5.2 導師的責任
5 科學研究的職業道德
5.1 懷疑與回應
5.2 對待榮譽與失敗
5.2.1 正確對待榮譽
5.2.2 正確對待失敗
5.3 科學研究中的人際關系
5.4 科學研究對象的保護
5.4.1 對人類受試者的保護
5.4.2 對實驗動物的保護
5.4.3 對其他研究對象的保護
6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6.1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問題的由來及演進
6.1.1 曼哈頓計劃及其影響
6.1.2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問題的演進
6.2 科學的利益相關性和不確定性
6.3 當代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