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49123
- 條形碼:9787301249123 ; 978-7-301-2491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 本書特色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分別從形象學研究、譯介學研究、跨文化研究三個方面展示了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的新視野。作者們從各自熟悉的領域選取有價值的個案進行了文本內的論證與文本外的闡釋,在繼承傳統比較文學實證方法的同時,更彰顯了當下的問題意識和理論思考。本書為當前的中國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參考。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 內容簡介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內容豐富,作者權威。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 目錄
形象學研究
“西人掠食小兒”傳說之起源與流播
《點石齋畫報》中的西方女性想象
錢德明與中國音樂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法國傳教士與法國早期藏族文化研究
朝鮮朝使臣眼中的滿族人形象——以金昌業(yè)的《老稼齋燕行日記》為中心
譯介學研究
譯本的選擇與闡釋:譯者對本土文學的參與——以《肉與死》為中心
中國民眾戲劇觀與羅曼·羅蘭(1921—1933)
林紓與王慶驥——被遺忘的法文合作者及其對林紓的意義
中國譯者塑造的莫里哀形象
從《灰闌記》譯本看儒蓮戲曲翻譯的思路與問題
英漢對譯中的“faux amis”——也談“封建/封建制”與“feudal/feudaiism”
英語世界魯迅譯介研究三題
跨文化研究
卡圖盧斯61,189—198句的校勘問題
莎士比亞的《凱撒》與共和主義
淺析林語堂武漢時期英語散文的過渡性
阮元及《積古圖》:中國前現代化時期私人收藏的代表性映射
《中國叢報》與19世紀西方漢學研究
俄屬中亞政策對新疆建省的影響
《日本國志》與《江戶繁昌記》——黃遵憲日本禮俗志的編纂考述
后記
“西人掠食小兒”傳說之起源與流播
《點石齋畫報》中的西方女性想象
錢德明與中國音樂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法國傳教士與法國早期藏族文化研究
朝鮮朝使臣眼中的滿族人形象——以金昌業(yè)的《老稼齋燕行日記》為中心
譯介學研究
譯本的選擇與闡釋:譯者對本土文學的參與——以《肉與死》為中心
中國民眾戲劇觀與羅曼·羅蘭(1921—1933)
林紓與王慶驥——被遺忘的法文合作者及其對林紓的意義
中國譯者塑造的莫里哀形象
從《灰闌記》譯本看儒蓮戲曲翻譯的思路與問題
英漢對譯中的“faux amis”——也談“封建/封建制”與“feudal/feudaiism”
英語世界魯迅譯介研究三題
跨文化研究
卡圖盧斯61,189—198句的校勘問題
莎士比亞的《凱撒》與共和主義
淺析林語堂武漢時期英語散文的過渡性
阮元及《積古圖》:中國前現代化時期私人收藏的代表性映射
《中國叢報》與19世紀西方漢學研究
俄屬中亞政策對新疆建省的影響
《日本國志》與《江戶繁昌記》——黃遵憲日本禮俗志的編纂考述
后記
展開全部
文本內外的世界-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新視野 作者簡介
顧鈞,2001年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教授,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馬曉冬,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博士;羅湉,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博士。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