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新媒體理論與實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09425
- 條形碼:9787565709425 ; 978-7-5657-094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媒體理論與實務 內容簡介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新媒體具有媒體的一般屬性,即承載信息和傳播信息的屬性,新媒體強調網絡傳輸、內容生產、業務開發、終端推廣、廣告營銷、用戶需求等功能。只是在傳播技術進步、傳播生態演變的背景下,新媒體能夠承載和傳播更海量的信息,能夠更方便快捷地實現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互動分享。而媒體運營的要素也出現了一些變化,諸如在網絡融合、內容集成、業務設計、智能終端、互動營銷、用戶互動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發生變化。 在本質上,新媒體是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雙方平等的新傳播方式的構建,是媒體舊格局的解構與重聚,是信息內容生產流程再造與管理的創新,是信息傳輸網絡融合與博弈的產物,更是以個人、家庭、行業和政府的信息需求為動力,所構建的嶄新的信息生產、消費與交流平臺。
新媒體理論與實務 目錄
新媒體理論與實務 節選
2.新的傳輸和終端對內容的需求量和使用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渠道和終端的無限擴張對媒體的內容生產也帶來了巨大壓力。市場對內容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其增速遠遠超過內容生產的速度,迫切需要大規模的內容注入。 在渠道資源稀缺的時期,可以通過控制有限的渠道資源而保持內容供給與渠道需求的平衡。隨著傳輸渠道和接收終端的不斷放量增長,渠道不僅不再稀缺,未來更是將趨向于無限;用戶對于內容的需求急劇擴大,使得媒體的內容生產的增量速度必須提升,這樣才能與無限擴張的傳輸渠道和接收終端相匹配。 不僅需要在內容的量上進行大規模注入,而且在新的技術和市場需求發展的支持下,傳輸渠道具有互動性,接收終端更加具有個性化和互動性,用戶對內容的使用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不僅需要更多類型的內容,而且由自己選擇內容、上傳內容,實現更加自由的互動溝通的需求,這些都反映出內容生產模式與需求方式之間需要構建新的滿足模式。 (二)數字技術推動內容生產能力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1.內容數字化生產提高了產能 傳統內容類型包括文字、圖片、圖像和音頻,不同的內容類型有不同的媒體方式,報紙、雜志媒體依賴文字形態;廣播媒體依賴聲音形態;電視媒體依賴視頻形態,但是隨著數字技術帶來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內容形態都將實行數字化,正如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所說的,內容都變成了可以用“1”和“0”來代表的數字。 內容的數字化使得內容的生產能力得以提升,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設備的支持下,各種類型的視頻資料、音頻資料、文字和圖片等形態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采集、修改、編輯、儲存、檢索查詢、傳輸和發布,這種能力將極大地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并降低內容生產的成本,為內容的規模生產提供了基礎。 2.數字化也使得內容擴展到多種媒體形態,提升了使用效率 過去一類媒介生產的內容要轉化為另外一種媒介產品,用另外一種終端接收,就必須按照另外一種媒介的特性進行改造,而這種改造的成本非常高昂,這無疑限制了內容向多種媒介、多種終端傳輸的機會。而數字化的內容生產,內容的基礎元素都是以“1,,和“0”來代表的數字模式,這就使得內容形態從原先單一的呈現方式變成了共同表現的多媒體內容產品成為可能,將文字、視頻、音頻、圖像等以往單獨存在的內容進行融合,極大地豐富了內容產品的形式,這種多媒體的內容形態也使得內容本身更具有吸引力。比如電視臺創作的節目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視這一單一媒體上,互聯網、手機、車載移動電視、IPTV都可以成為節目內容的載體,通過多種渠道觸及不同類型的受眾,都將有利于內容的豐富。 ……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