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yōu)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xù)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數據通信(第六版) 版權信息
- ISBN:7115085943
- 條形碼:9787115085948 ; 978-7-115-0859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800
- 所屬分類:>
數據通信(第六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數據通信及其相關知識。它的原版書在美國通信領域是一本暢銷書。也是一本普遍采用的教材書。本書已是它的第6版。全書共分為13章和兩個附錄。書中分別介紹了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終端設備、消息與傳輸信道、異步調制解調器與接口、同步調制解調器、數字傳輸與服務單元、復用技術、光纖與衛(wèi)星通信、協議和差錯控制、個人計算機上的通信軟件、體系結構和分組網絡、局域網、Internet、ISDN、異步轉移模式和網絡設計與管理等知識;附錄部分介紹了數據通信中所涉及的常用詞匯和每章中試題的相應答案,這些答案可以為讀者解答疑難問題、幫助讀者鞏固所學知識。 本書內容翔實,結構清晰,適合廣大對通信知識感興趣的讀者,尤其適合作為各類大中專院校通信專業(yè)的教材。
數據通信(第六版) 目錄
1.1 數據通信的重要性 1
1.2 *早的數據通信系統 2
1.2.1 電的早期應用 2
1.2.2 電報 3
1.3 兩狀態(tài)通信系統 5
1.3.1 比特(bit)和字節(jié)(byte) 5
1.3.2 字節(jié)和8比特組 6
1.4 早期的通信編碼 7
1.4.1 一些定義 7
1.4.2 波特碼 7
1.5 現代編碼 9
1.5.1 關于標準化組織 9
1.5.2 EBCDIC碼 10
1.5.3 ASCII碼 10
1.5.4 換碼字符 11
1.6 電傳打字機 12
1.7 計算技術中的數據通信 13
1.7.1 20世紀50年代 13
1.7.2 20世紀60年代 14
1.7.3 20世紀70年代 15
1.7.4 20世紀80年代 16
1.7.5 20世紀90年代 18
1.7.6 跨入新千年 19
1.8 產業(yè)的變化 23
1.8.1 便攜式計算機 23
1.8.2 通信產業(yè)的革命 24
1.8.3 正在出現的新技術 25
1.9 數據通信系統概述 25
1.9.1 信息的形式與內容 27
1.9.2 DTE-DCE接口 27
1.9.3 電信改革的效應 28
1.10 本章小結 28
1.11 **章測驗 29
第二章 終端設備 33
2.1 電傳打字機 33
2.1.1 通信 33
2.1.2 終端 34
2.2 電傳打字機與CRT終端的比較 38
2.3 串行打印機 38
2.3.1 擊打式打印機 39
2.3.2 非擊打式打印機 40
2.4 CRT終端 41
2.4.1 ASCII碼終端 41
2.4.2 非ASCII碼終端 43
2.4.3 專用終端 46
2.5 終端的組成部件 46
2.5.1 人機工程學 46
2.5.2 鍵盤 46
2.5.3 顯示器 49
2.6 個人計算機終端 51
2.6.1 個人計算機適配卡 51
2.6.2 個人計算機作為終端的優(yōu)越性 53
2.6.3 無所不在的終端 54
2.7 數據傳輸 55
2.7.1 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 55
2.7.2 異步傳輸 57
2.7.3 其他的傳輸類型 61
2.8 本章小結 62
2.9 第二章測驗 63
第三章 消息與傳輸信道 67
3.1 信息是數值 68
3.1.1 符號所表示的信息內容 68
3.1.2 在通信中采用冗余 69
3.1.3 利用冗余進行數據壓縮 70
3.2 受限介質 70
3.2.1 金屬線對 70
3.2.2 同軸電纜 74
3.2.3 波導管 74
3.2.4 光纖系統 75
3.2.5 建筑物布線標準 77
3.3 不受限介質 79
3.3.1 高頻無線電話 80
3.3.2 微波無線通信 80
3.3.3 衛(wèi)星無線鏈路系統 82
3.3.4 商業(yè)衛(wèi)星 83
3.3.5 LEOS衛(wèi)星 83
3.3.6 蜂窩無線系統 83
3.3.7 PCS 85
3.4 帶寬對傳輸信道的影響 85
3.4.1 信道的處理能力 85
3.4.2 符號間干擾 86
3.5 信號的帶寬需求 87
3.5.1 模擬信號 87
3.5.2 數字信號 88
3.6 載波系統 88
3.6.1 按頻率分配 88
3.6.2 按時間間隔分配 89
3.6.3 使用脈碼調制 90
3.7 本章小結 92
3.8 第三章測驗 92
第四章 異步調制解調器與接口 97
4.1 為什么不能直接傳輸數據 97
4.2 利用調制解調器解決問題 98
4.2.1 電話信道對調制解調器的限制 98
4.2.2 調制解調器接口 99
4.3 模擬信號調制 99
4.3.1 正弦波 99
4.3.2 低速調制解調器的頻率調制方式 102
4.3.3 移頻鍵控 102
4.4 V.21標準 103
4.4.1 貝爾系統212A和V.22調制解調器 103
4.4.2 V.22bis 104
4.5 調制解調器的功能 104
4.5.1 數據壓縮和V.42bis標準 105
4.5.2 壓縮數據中的比特錯誤 107
4.5.3 檢測 108
4.5.4 MNP協議 109
4.5.5 V.42建議 110
4.6 接口和信號標準 111
4.7 RS-232和V.24接口 112
4.7.1 機械接口 112
4.7.2 電氣和功能信號 113
4.7.3 信號的子集 114
4.7.4 RS-232的連接實例 117
4.7.5 異步調制解調器控制 118
4.7.6 標準的非標準應用 120
4.7.7 RS-232的限制 122
4.8 其他接口 124
4.8.1 早期的備用接口:電流環(huán) 124
4.8.2 RS系列標準 125
4.8.3 ITU X.21 129
4.8.4 USB和FireWire 131
4.9 異步調制解調器的操作 132
4.9.1 異步自動應答調制解調器 132
4.9.2 全雙工異步專線調制解調器 133
4.9.3 半雙工異步專線調制解調器 133
4.10 靈巧型調制解調器 133
4.10.1 命令的類型 134
4.10.2 賀氏命令集 134
4.10.3 賀氏通信實踐 135
4.10.4 擴展命令集 136
4.10.5 調制解調器寄存器 137
4.11 擴展命令集之間的差異 138
4.11.1 擴展命令 140
4.11.2 自檢 140
4.11.3 自環(huán)測試 141
4.12 傳真調制解調器 141
4.12.1 ITU-T T.4標準 142
4.12.2 ITU-T T.30標準 142
4.12.3 傳真調制解調器命令 142
4.13 本章小結 143
4.14 第四章測驗 144
第五章 同步調制解調器、數字傳輸與服務單元 149
5.1 同步信號方式與標準 149
5.1.1 探尋更高的數據速率 149
5.1.2 在數據中傳送時鐘 150
5.1.3 每波特更多的比特 150
5.2 典型的同步通信部件 150
5.2.1 發(fā)送器 151
5.2.2 接收器均衡器 153
5.2.3 終端控制部分 157
5.3 標準的調制解調器和改進型調制解調器 159
5.3.1 2400bit/s的調制解調器 159
5.3.2 4800bit/s的調制解調器 161
5.3.3 9600bit/s的調制解調器 163
5.3.4 ITU-T V.32 167
5.3.5 ITU-T V.32bis 172
5.3.6 ITU-T V.33 173
5.3.7 ITU-T V.34 174
5.4 高速調制解調器 177
5.4.1 ITU-T V.90 177
5.4.2 調制解調器對之間的操作 178
5.4.3 調制解調器的限制 178
5.4.4 克服速度障礙 179
5.4.5 數字用戶線調制解調器 179
5.4.6 信號處理 182
5.4.7 離散多頻音(DMT)調制 182
5.4.8 無載波幅度相位(CAP)調制 183
5.4.9 線纜調制解調器 184
5.5 數字傳輸 189
5.5.1 線路編碼 190
5.5.2 中繼器 192
5.5.3 雙極性違約 193
5.5.4 服務單元 195
5.6 V.35接口 196
5.7 本章小結 198
5.8 第五章測驗 199
第六章 復用技術 205
6.1 共享信道 205
6.1.1 頻分復用 206
6.1.2 時分復用 214
6.2 統計時分復用器(STDM) 216
6.2.1 STDM操作 217
6.2.2 服務率 218
6.3 低速聲音/數據復用器 219
6.3.1 聲音數字化的方法 219
6.3.2 自適應音頻脈沖編碼 220
6.3.3 連續(xù)變化斜率增量調制器 221
6.3.4 聲音/數字復用器的使用 221
6.4 本章小結 223
6.5 第六章測驗 223
第七章 光纖與衛(wèi)星通信 227
7.1 簡介與歷史回顧 227
7.2 光纖系統的基本原理 228
7.2.1 斯涅爾定律 228
7.2.2 光纖的構成 230
7.2.3 帶寬 235
7.2.4 衰減 235
7.2.5 數值孔徑與接受角 237
7.3 光纖子系統與光纖部件 237
7.3.1 光纖產品 237
7.3.2 光源 238
7.3.3 光探測器 239
7.4 波長復用 239
7.5 傳輸系統 240
7.5.1 SONET 242
7.5.2 國際系統--SL海底光纜 244
7.5.3 局域網應用 246
7.5.4 光纖到戶 246
7.5.5 HFC與線纜調制解調器 247
7.6 衛(wèi)星傳輸系統 248
7.6.1 基本的衛(wèi)星通信技術 248
7.6.2 多重訪問系統 250
7.7 本章小結 253
7.8 第七章測驗 254
第八章 協議和差錯控制 259
8.1 協議與接口 259
8.2 協議的組成 260
8.3 電傳打字機和XMODEM協議 261
8.3.1 XMODEM協議 264
8.3.2 協議選擇 272
8.3 卷積編碼-循環(huán)冗余校驗 273
8.4 半雙工協議(Half-Duplex Protocols) 275
8.4.1 鏈路 275
8.4.2 傳輸碼--字符集 276
8.4.3 鏈路控制碼(Link Control Code) 277
8.4.4 代碼序列(Code Sequences) 278
8.4.5 輪詢和選擇(Polling and Selection) 278
8.4.6 差錯檢查 279
8.4.7 消息格式 280
8.4.8 正文透明方式(Transparent-Text Mode) 281
8.5 全雙工協議(Full-Duplex Protocols) 282
8.5.1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guī)程(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cedures) 283
8.5.2 同步數據鏈路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285
8.5.3 數字數據通信報文協議(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s Message Protocol) 286
8.6 本章小結 288
8.7 第八章測驗 288
第九章 個人計算機上的通信軟件 293
9.1 通信應用程序的特點 293
9.1.1 操作系統和操作環(huán)境的支持 293
9.1.2 調制解調器 294
9.1.3 控制接口 294
9.1.4 流量控制 295
9.1.5 工作速率 295
9.1.6 撥號號碼簿 296
9.2 撥號網絡 297
9.2.1 使用撥號網絡實現Internet接入 299
9.2.2 超級終端 301
9.3 在Windows環(huán)境下使用ProcommPlus 307
9.3.1 主程序界面 307
9.3.2 面向Windows的撥號號碼簿 308
9.3.3 多種選擇 309
9.3.4 操作 309
9.4 本章小結 311
9.5 第九章測驗 311
第十章 體系結構和分組網絡 315
10.1 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315
10.1.1 OSI層 315
10.1.2 相同點 316
10.2 協議 317
10.2.1 物理層 317
10.2.2 數據鏈路層 317
10.2.3 網絡層 318
10.3 分組網絡 318
10.4 分組交換的優(yōu)點 319
10.5 X.25分組系統 319
10.5.1 數據鏈路層 320
10.5.2 網絡層 321
10.5.3 X.25的功能 321
10.5.4 LAPB規(guī)程 322
10.5.5 分組級規(guī)程 324
10.6 增值業(yè)務 328
10.7 X系列的推薦標準 329
10.7.1 X系列各種標準之間的關系 329
10.7.2 幀中繼 330
10.7.3 擁塞控制 335
10.7.4 近來的發(fā)展 337
10.7.5 費用比較 337
10.8 本章小結 337
10.9 第十章測驗 338
第十一章 局域網 345
11.1 局域網概述 345
11.2 局域網與其他技術 345
11.3 理想的局域網 347
11.3.1 建設理想的局域網所面臨的主要障礙 347
11.3.2 ISO模型 348
11.4 局域網標準 349
11.4.1 邏輯鏈路控制(IEEE 802.2) 350
11.4.2 另外的子層 350
11.4.3 CSMA/CD(IEEE802.3) 351
11.4.4 令牌環(huán)接入(IEEE802.5) 351
11.5 以太網(CSMA/CD) 352
11.5.1 物理層 352
11.5.2 物理層接口 354
11.5.3 數據鏈路層 355
11.5.4 系統配置 356
11.5.5 5-4-3規(guī)則 357
11.6 其他類型的以太網 357
11.6.1 10BASE-5 359
11.6.2 10BASE-2 360
11.6.3 10BASE-T 361
11.6.4 10BROAD-36 361
11.7 快速以太網 362
11.7.1 物理層的進一步劃分 362
11.7.2 100BASE-T4 363
11.7.3 100BASE-TX 363
11.7.4 100BASE-FX 364
11.7.5 中繼器 365
11.8 吉比特以太網 365
11.8.1 對媒質的支持 365
11.8.2 MAC層操作 366
11.8.3 應用 368
11.9 傳遞令牌的網絡 368
11.9.1 ARC網 370
11.9.2 IBM令牌環(huán)網 373
11.9.3 網絡擴展 375
11.10 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 376
11.10.1 網絡拓撲結構 376
11.10.2 網絡訪問 376
11.11 因特網設備 378
11.11.1 網橋 378
11.11.2 路由器 379
11.11.3 網關 380
11.11.4 局域網交換機 380
11.11.5 操作 382
11.12 本章小結 383
11.13 第十一章測驗 384
第十二章 Internet 389
12.1 發(fā)展 389
12.2 應用服務 390
12.3 Internet接入提供者 391
12.4 IP尋址 392
12.4.1 子網化(subnetting) 393
12.4.2 子網掩碼(subnet mask) 395
12.4.3 域名服務 396
12.4.4 地址解析 400
12.5 TCP 401
12.6 UDP 404
12.7 串行通信支持 405
12.7.1 SLIP 405
12.7.2 PPP 405
12.7.3 FTP 407
12.7.4 TELNET 409
12.7.5 TN3270 410
12.7.6 HTTP 410
12.8 增長的Web 411
12.9 安全性 412
12.10 防火墻--附加的網絡保護 413
12.11 本章小結 415
12.12 第十二章測驗 416
第十三章 ISDN 421
13.1 概念 421
13.2 ISDN的結構 422
13.2.1 基本入口 422
13.2.2 一次群接口 424
13.3 ISDN的執(zhí)行標準 425
13.3.1 網絡特性 425
13.3.2 電話設備和網絡接口 426
13.4 ISDN的發(fā)展和適應 428
13.4.1 ISDN業(yè)務 429
13.4.2 碼標準 429
13.4.3 價格 432
13.5 應用 433
13.6 本章小結 434
13.7 第十三章測驗 435
第十四章 異步轉移模式 439
14.1 技術發(fā)展 439
14.2 基本原理及相關技術 439
14.3 信元結構 441
14.4 技術優(yōu)勢 442
14.5 信元的路由選擇 444
14.6 ATM協議參考模型 445
14.6.1 物理層 446
14.6.2 ATM層 446
14.6.3 ATM適配層 446
14.7 業(yè)務定義 448
14.8 LAN仿真 449
14.8.1 客戶 450
14.8.2 LECS 450
14.8.3 LES 450
14.8.4 BUS 451
14.9 本章小結 451
14.10 第十四章測驗 452
第十五章 網絡設計和管理 455
15.1 網絡設計的目標 455
15.1.1 準確度 456
15.1.2 時間性 456
15.1.3 安全性 457
15.1.4 TRIB(信息傳輸速率) 457
15.2 網絡設備 461
15.2.1 Modem共享設備 462
15.2.2 鏈路橋設備(Line Bridging Devices) 463
15.2.3 Modem消除器 463
15.2.4 協議轉換器(Protocol Converters) 463
15.3 網絡設備的互聯 465
15.4 故障隔離 466
15.4.1 回環(huán)測試 466
15.4.2 數據通信測試設備 467
15.4.3 基于軟件的局域網分析儀 474
15.5 服務恢復 476
15.5.1 為資金而取得更多 476
15.5.2 與供應商保持友好關系 477
15.5.3 逐步升級和報告 477
15.6 標準 478
15.6.1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478
15.6.2 SNMPv2 481
15.6.3 RMON 482
15.7 本章小結 483
15.8 第十五章測驗 484
附錄A 詞匯表 489
附錄B 測驗題答案 495
數據通信(第六版) 節(jié)選
數據通信是在兩點或多點間以二進制形式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有時數據通信被稱為計算機通信,因為現在的大多數信息交換是出現在計算機之間或是計算機與其終端、打印機或其他外設之間的。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