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物聯網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361158
- 條形碼:9787115361158 ; 978-7-115-3611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聯網概論 本書特色
本書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研究課題的重要成果之一。全書按照普通高等院校物聯網專業本科生的教學要求,并根據“物聯網概論”課程教學大綱編寫而成。 本書共分為7章:第1章為緒論,對物聯網的由來、定義、發展概況、架構、關鍵技術及應用領域進行了簡要介紹;第2章介紹了物聯網架構及發展動力,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層架構,并介紹了基于三層架構的擴展架構,還從政府、工業界、教育界和應用需求幾個方面介紹了物聯網的發展動力;第3章主要介紹了感知層的兩大支撐技術——傳感器和rfid技術,還介紹了其他相關感知技術;第4章重點介紹了物聯網網絡層中*為重要的無線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第5章介紹了應用層,作為與終端用戶直接打交道的物聯網的*高層,它必須與行業結合得非常緊密;第6章介紹了物聯網的應用前景及面臨的挑戰,*后展望了其未來;第7章為實驗章節,供有實驗條件的學校參考使用。 本書每章之后附有習題,可用于學生日常學習時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布置練習時使用。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物聯網概論》或《物聯網應用與技術》等相近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物聯網、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教學人員、科研人員或相關人員使用。高職高專類學校也可以選用本教材,使用時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略去某些章節。
物聯網概論 內容簡介
(1)考慮到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物聯網專業是全新的專業,物聯網概論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很多授課教師并未在這一領域得到很好的培訓,甚至有個別教師被排上此課時,對物聯網也是**次聽說,因此在**章使用了較大的篇幅讓使用本教材教師和學生對物聯網的由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2)由于目前學術界和工業界對物聯網的架構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因此在第2章介紹物聯網架構時,采用了大部分學者認可的三層架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物聯網的實際發展情況作相應的補充; (3)盡管感知層中用于信息采集的裝置很多,但作為引導學生入門的教材,作者在第3章中只重點介紹了rfid和傳感器兩大支撐技術,教師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補充相應的材料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感知技術; (4)物聯網的網絡層還在進一步發展之中,尤其是移動通信和無線通信的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作者在第4章中無線通信只重點介紹了ieee 802.15系列協議,而在移動通信也只介紹到了第四代技術,關于這兩方面的發展,只能在本教材再版時加入。 (5)物聯網的網絡層還在進一步發展之中,尤其是移動通信和無線通信的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作者在第4章中無線通信只重點介紹了ieee 802.15系列協議,而在移動通信也只介紹到了第四代技術,關于這兩方面的發展,只能在本教材再版時加入。 (6)物聯網的應用目前才剛剛開始,無論是標準,還是安全,都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因此想要大規模的推廣還有待研究人員的進一步努力。作者在第5章中并沒有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重點發展的物聯網九大應用全部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此進一步深入。 (7)物聯網作為一新興的技術,其前途是光明的,而想要真正廣泛應用,道路必定是艱辛的。對于有志于在此領域有所作為的莘莘學生,尤其是準備攻讀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學生,該深入了解物聯網推廣時所面臨的挑戰,爭取早日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
物聯網概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物聯網的由來 1.1.1 信息技術簡介 1.1.2 物聯網的產生 1.2 物聯網的定義 1.3 物聯網的發展概況 1.4 物聯網的架構 1.5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5.1 感知層的關鍵技術 1.5.2 網絡層的關鍵技術 1.5.3 應用層的關鍵技術 1.6 物聯網的應用領域 1.7 小結 習題一第2章 物聯網架構及發展動力 2.1 物聯網的架構 2.1.1 感知層 2.1.2 網絡層 2.1.3 應用層 2.1.4 擴展架構 2.2 物聯網的發展動力 2.2.1 政府 2.2.2 工業界 2.2.3 教育界 2.2.4 應用需求 2.3 小結 習題二第3章 感知層 3.1 傳感器 3.1.1 傳感器概述 3.1.2 常用的傳感器 3.1.3 智能傳感器 3.1.4 傳感器的應用 3.1.5 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3.2 rfid技術 3.2.1 rfid技術的發展 3.2.2 rfid的組成、技術標準及產品類別 3.2.3 rfid的優缺點 3.2.4 rfid的應用前景 3.3 其他感知技術 3.3.1 條形碼 3.3.2 生物特征 3.3.3 ic卡 3.3.4 epc技術 3.4 小結 習題三第4章 網絡層 4.1 通用網絡技術 4.1.1 通信介質 4.1.2 通信協議 4.2 無線網絡通信技術 4.2.1 ieee 802.11 4.2.2 ieee 802.15.1與藍牙協議 4.2.3 ieee 802.15.3與uwb協議 4.2.4 ieee 802.15.4與zigbee協議 4.2.5 ieee 802.16 4.2.6 其他協議 4.3 移動通信技術 4.3.1 **代移動通信技術 4.3.2 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 4.3.3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4.3.4 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4.3.5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4.4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 4.4.1 無線傳感器網絡概述 4.4.2 無線傳感器網絡特點 4.4.3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領域 4.5 小結 習題四第5章 應用層 5.1 應用層概述 5.2 智能工業 5.2.1 智能工業的概念 5.2.2 智能工業的應用領域 5.2.3 智能化制造技術 5.2.4 智能工業的挑戰 5.3 智能農業 5.3.1 智能農業的概念 5.3.2 智能農業的支撐技術 5.3.3 智能農業的典型應用 5.4 智能物流 5.4.1 智能物流的由來 5.4.2 智能物流的主要支撐技術 5.4.3 改變我國物流業現狀的主要對策 5.5 智能電網 5.5.1 智能電網的發展歷程 5.5.2 智能電網概念的發展 5.5.3 智能電網的定義和特點 5.5.4 智能電網的發展意義 5.5.5 智能電網的主要特征 5.5.6 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 5.6 智能交通 5.6.1 智能交通的發展背景 5.6.2 智能交通的組成 5.6.3 智能交通的特點 5.6.4 智能交通的應用 5.7 智能家居 5.7.1 智能家居的由來 5.7.2 智能家居的相關概念 5.7.3 智能家居的設計原則 5.7.4 智能家居系統組成及典型應用 5.8 智能醫療 5.8.1 智能醫療的由來 5.8.2 智能醫療的特點 5.8.3 智能醫療的組成 5.8.4 智能醫療的未來 5.9 小結 習題五第6章 物聯網的前景和挑戰 6.1 物聯網的應用前景 6.1.1 物聯網產業發展特點 6.1.2 rfid的應用前景 6.1.3 傳感器網絡的應用前景 6.1.4 我國物聯網重點建設領域 6.2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6.2.1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 6.2.2 應對策略 6.3 物聯網的未來 6.4 小結 習題六第7章 物聯網實驗 7.1 實驗一 感受智能家居 7.2 實驗二 認識e-box300實驗箱 7.2.1 智能網關 7.2.2 zigbee無線傳感模塊 7.2.3 rfid射頻識別技術 7.2.4 e-box300實驗箱板卡英文縮略詞表 7.3 實驗三 實驗箱環境搭建 7.3.1 zigbee無線傳感網絡 7.3.2 智能網關 7.3.3 上位機環境配置 7.3.4 實驗箱整體調試方法 7.4 實驗四 rfid基礎實驗 7.5 實驗五 傳感器基礎實驗 7.6 實驗六 zigbee基礎實驗 7.7 實驗七 python基礎實驗 7.8 實驗八 python高級實驗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