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工程力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996813
- 條形碼:9787560996813 ; 978-7-5609-9681-3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程力學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靜力學和材料力學的主要內容。在內容組織上,注重將例題解題步驟和知識結構規范化,提出畫圖(受力圖)“三步驟”和求力(外力、內力等)“三步驟”,使每一道例題的解題步驟規范、思路清晰、淺顯易懂。在靜力學部分,根據目前高校的工程力學課時較少的現狀,重點介紹平面力系。在材料力學章節中,將材料力學基礎部分分成拉壓、扭轉、彎曲、剪切與擠壓(連接部分強度)四塊內容,每塊內容均按照“外力—內力—應力—強度”和“外力—內力—變形—剛度”兩條主線講授,知識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簡單,學生易于掌握,并在課程體系上體現工程問題力學化、力學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工程化的教學思想。在此基礎上再繼續介紹復雜應力狀態及組合變形強度問題,*后介紹穩定性和疲勞問題,供不同學時專業的學生選修。另外,本書還增加了相關科普知識的介紹,使得本書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全書分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靜力學部分包括靜力學基本概念和物體的受力分析、平面匯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和空間任意力系共5章內容;材料力學部分包括材料力學基本概念、桿的軸向拉伸與壓縮、連接部分強度計算、軸的扭轉、梁的彎曲、應力狀態分析與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強度問題、壓桿穩定性問題和疲勞強度問題共9章內容。
工程力學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靜力學和材料力學的主要內容。在內容組織上,注重將例題解題步驟和知識結構規范化,提出畫圖(受力圖)“三步驟”和求力(外力、內力等)“三步驟”,使每一道例題的解題步驟規范、思路清晰、淺顯易懂。在靜力學部分,根據目前高校的工程力學課時較少的現狀,重點介紹平面力系。在材料力學章節中,將材料力學基礎部分分成拉壓、扭轉、彎曲、剪切與擠壓(連接部分強度)四塊內容,每塊內容均按照“外力—內力—應力—強度”和“外力—內力—變形—剛度”兩條主線講授,知識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邏輯簡單,學生易于掌握,并在課程體系上體現工程問題力學化、力學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工程化的教學思想。在此基礎上再繼續介紹復雜應力狀態及組合變形強度問題,*后介紹穩定性和疲勞問題,供不同學時專業的學生選修。另外,本書還增加了相關科普知識的介紹,使得本書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全書分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靜力學部分包括靜力學基本概念和物體的受力分析、平面匯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和空間任意力系共5章內容;材料力學部分包括材料力學基本概念、桿的軸向拉伸與壓縮、連接部分強度計算、軸的扭轉、梁的彎曲、應力狀態分析與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強度問題、壓桿穩定性問題和疲勞強度問題共9章內容。
工程力學 目錄
第1章 靜力學基本概念和物體的受力分析
1.1 靜力學基本概念
1.2 約束和約束力
1.3 受力圖
習題
第2章 平面匯交力系
2.1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幾何法
2.2 力在坐標軸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2.3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解析法
習題
第3章 平面力偶系
3.1 力對點之矩的概念與計算
3.2 力偶及其性質
3.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與平衡
習題
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4.1 力線平移定理
4.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簡化——主矢與主矩
4.3 簡化結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
4.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條件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條件
4.6 物體系統的平衡——靜定與靜不定問題的概念
習題
第5章 空間任意力系
5.1 空間任意力系的簡化
5.2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條件
習題
第二篇 材料力學
第6章 材料力學基本概念
6.1 材料力學的任務與研究對象
6.2 材料力學的基本假設
6.3 外力與內力
6.4 應力
6.5 應變
第7章 桿的軸向拉伸與壓縮
7.1 工程實例
7.2 拉壓內力——軸力、內力圖
7.3 軸向拉壓正應力
7.4 材料軸向拉壓力學性能
7.5 安全系數
7.6 拉壓強度條件
7.7 拉壓變形與剛度條件
7.8 應力集中的概念
7.9 拉壓超靜定問題
習題
第8章 連接部分強度計算
習題
第9章 軸的扭轉
9.1 工程實例
9.2 外力偶矩的計算
9.3 扭轉內力——扭矩、內力圖
9.4 剪切胡克定律
9.5 圓軸扭轉切應力與強度設計
9.6 圓軸扭轉變形與剛度條件
9.7 矩形截面軸扭轉
習題
第10章 梁的彎曲
10.1 彎曲的概念與工程實例
10.2 彎曲內力——剪力與彎矩、內力圖
10.3 彎曲內力與載荷集度間的微分關系
10.4 彎曲正應力
10.5 彎曲切應力
10.6 彎曲強度條件
10.7 彎曲變形與剛度條件
習題
第ll章 應力狀態分析與強度理論
11.1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
11.2 復雜應力狀態
11.3 廣義胡克定律
11.4 應變能與應變能密度
11.5 四類強度理論
習題
第12章 組合變形強度問題
12.1 組合變形工程實例
12.2 彎拉(壓)組合
12.3 彎扭組合
12.4 拉扭組合
12.5 彎拉(壓)扭組合
習題
第13章 壓桿穩定性問題
13.1 壓桿穩定工程實例
13.2 壓桿穩定的概念
13.3 細長壓桿的臨界載荷
13.4 三類不同壓桿的臨界應力
13.5 壓桿穩定安全校核
13.6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習題
第14章 疲勞強度問題
14.1 交變應力與疲勞
14.2 循環應力及其種類
14.3 金屬材料的σ—n曲線和疲勞極限
14.4 影響構件疲勞極限的因素
14.5 對稱循環疲勞強度分析
習題
參考文獻
工程力學 節選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物體直接接觸的作用,如壓力,摩擦力,拉力等;另一類是通過場的作用,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盡管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物理本質不同,但這種機械作用的效應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例如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這種效應稱為力的外效應(也稱為運動效應);另一種是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例如使梁伸長,這種效應稱為力的內效應(也稱為變形效應)。力對物體作用產生的這兩種效應是同時出現的。力是矢量,不僅是因為力有大小和方向,還因為它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交換律。力對物體作用效應取決于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點。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 。力的方向指的是靜止質點在該力作用下開始運動的方向。沿該方向畫出的直線稱為力的作用線。力的作用點是物體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兩個物體接觸面的面積很小,則可抽象為一點,這時的作用力稱為集中力;相反,如接觸面積比較大,這時作用的力稱為分布力。分布力作用的強度用單位面積上力的大小 來度量,稱為載荷集度。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分布力和集中力兩種。集中作用于物體上一點的力稱為集中力。作用力范圍分布在有限的線段、面積或體積時,稱為分布力。分布力中連續作用于物體的某一面積上或體積內的力稱為表面力或體積力。例如,建筑物外墻所受的風壓力是表面力,物體的重力是體積力。注意:實際上,集中作用于物體上一點的純粹意義上的“集中力”并不存在。真實力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區域,如作用區域遠小于研究所涉及的物體的幾何測度,則可以把該力看作集中力,否則,則把力看作分布力。集中力是分布力在一定條件下的理想化模型。作用于物體上的一群力總稱為力系。按照力系中諸力作用線在空間分布的情況,可以將力系進行分類。如果力系作用線在同一平面內,稱為平面力系,否則稱為空間力系。如果各力作用線匯交于一點,稱為匯交力系,各力作用線彼此平行的稱為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線任意分布的稱為任意力系。力是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物體直接接觸的作用,如壓力,摩擦力,拉力等;另一類是通過場的作用,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盡管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物理本質不同,但這種機械作用的效應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例如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這種效應稱為力的外效應(也稱為運動效應);另一種是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例如使梁伸長,這種效應稱為力的內效應(也稱為變形效應)。力對物體作用產生的這兩種效應是同時出現的。力是矢量,不僅是因為力有大小和方向,還因為它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交換律。力對物體作用效應取決于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點。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 。力的方向指的是靜止質點在該力作用下開始運動的方向。沿該方向畫出的直線稱為力的作用線。力的作用點是物體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兩個物體接觸面的面積很小,則可抽象為一點,這時的作用力稱為集中力;相反,如接觸面積比較大,這時作用的力稱為分布力。分布力作用的強度用單位面積上力的大小 來度量,稱為載荷集度。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分布力和集中力兩種。集中作用于物體上一點的力稱為集中力。作用力范圍分布在有限的線段、面積或體積時,稱為分布力。分布力中連續作用于物體的某一面積上或體積內的力稱為表面力或體積力。例如,建筑物外墻所受的風壓力是表面力,物體的重力是體積力。注意:實際上,集中作用于物體上一點的純粹意義上的“集中力”并不存在。真實力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區域,如作用區域遠小于研究所涉及的物體的幾何測度,則可以把該力看作集中力,否則,則把力看作分布力。集中力是分布力在一定條件下的理想化模型。作用于物體上的一群力總稱為力系。按照力系中諸力作用線在空間分布的情況,可以將力系進行分類。如果力系作用線在同一平面內,稱為平面力系,否則稱為空間力系。如果各力作用線匯交于一點,稱為匯交力系,各力作用線彼此平行的稱為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線任意分布的稱為任意力系。力是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物體直接接觸的作用,如壓力,摩擦力,拉力等;另一類是通過場的作用,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盡管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物理本質不同,但這種機械作用的效應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例如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這種效應稱為力的外效應(也稱為運動效應);另一種是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例如使梁伸長,這種效應稱為力的內效應(也稱為變形效應)。力對物體作用產生的這兩種效應是同時出現的。力是矢量,不僅是因為力有大小和方向,還因為它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交換律。力對物體作用效應取決于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點。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 。力的方向指的是靜止質點在該力作用下開始運動的方向。沿該方向畫出的直線稱為力的作用線。力的作用點是物體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兩個物體接觸面的面積很小,則可抽象為一點,這時的作用力稱為集中力;相反,如接觸面積比較大,這時作用的力稱為分布力。分布力作用的強度用單位面積上力的大小 來度量,稱為載荷集度。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分布力和集中力兩種。集中作用于物體上一點的力稱為集中力。作用力范圍分布在有限的線段、面積或體積時,稱為分布力。分布力中連續作用于物體的某一面積上或體積內的力稱為表面力或體積力。例如,建筑物外墻所受的風壓力是表面力,物體的重力是體積力。注意:實際上,集中作用于物體上一點的純粹意義上的“集中力”并不存在。真實力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區域,如作用區域遠小于研究所涉及的物體的幾何測度,則可以把該力看作集中力,否則,則把力看作分布力。集中力是分布力在一定條件下的理想化模型。作用于物體上的一群力總稱為力系。按照力系中諸力作用線在空間分布的情況,可以將力系進行分類。如果力系作用線在同一平面內,稱為平面力系,否則稱為空間力系。如果各力作用線匯交于一點,稱為匯交力系,各力作用線彼此平行的稱為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線任意分布的稱為任意力系。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