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872213
- 條形碼:9787532872213 ; 978-7-5328-722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 本書特色
《漢字文化新視角叢書》為山東省宣傳文化專項基金項目,主要研究了中國語言文化的漢字轉向問題,立足于漢字本身固有的特點,綜合利用語言學、解釋學和文化學的*新成果,梳理、提煉并構建漢字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文字的固化和語言的泛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與保存,進而探究民族心理與特質形成的文化路徑。叢書力求穿透語言與文化分析中華文化的特有基因,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學理基礎。
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 內容簡介
語言(言)、文字(文)和視象符號(象)三者構成了文化的核心要素和條件。中國語言、學術、文化的基本問題是一個漢字問題,即以漢字為樞紐,在言、文、象三者的對立統一關系格局中研究其中的每一個要素,并將這種以漢字為本的言、文、象三者既分離又統一看作是中國學術、中國文化存在的*基本條件。它要求我們沖破傳統學科分治的壁壘,在一個大漢字文化觀的格局下進行學術研究。文化語言學的“再漢字化”研究是中國文化轉型期的中心問題。文化語言學引領中國學術和文化的“再漢字化”轉向,順應了世界學術的大趨勢。
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 目錄
**章 對文字語言性質的思考
**節 索緒爾的文字觀
第二節 對索緒爾文字觀的思考
第三節 漢字表意與字母表意之辨
第二章 漢字的性質
**節 七種漢字性質之說
第二節 考察漢字性質的多角度
第三節 漢字性質大討論出現的歷史原因
第四節 漢字性質討論的意義與影響
第三章 漢字與漢語關系的三種觀點
**節 “腳與靴子”說
第二節 “西瓜皮與西瓜瓤”說
第三節 漢字與漢語的互動說
第四章 漢字的語言基礎之一:語音
**節 漢字的語音基礎是音節
第二節 漢字與漢語音節的適切
第三節 漢字聲旁的表音能力
第四節 漢字表音的特點與價值
第五章 漢字的語言基礎之二:語法
**節 漢字與漢語語法的適應性
第二節 漢字對漢語語法的制約
第六章 漢字的表意性
**節 漢字字根的象形性
第二節 《說文解字》部首的形類與義類
第三節 “六書”之序顯示漢字發展趨勢
第七章 漢字表意功能的制約因素
**節 字體與字式
第二節 檢錄法部首
第三節 繁化與簡化
第八章 漢字與單音詞
**節 單音詞的語言特征
第二節 漢字與單音詞的內在統一性
第三節 漢字的造詞功能
第九章 漢語復合詞
**節 漢字對復合詞的影響
第二節 造字機制與造詞機制
第十章 漢字與詞義
**節 字本義與詞本義
……
第十一章 漢字與外來詞
第十二章 漢字發展與詞匯發展
第十三章 五筆字型輸入法的文字學原理
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 節選
一、文字與語言之間是可任意選擇的 在文字與語言的關系觀上,認為用什么樣的文字來記錄、反映語言是一種充滿可選行為的任意性活動。一種語言可以選用這種文字,也可以選用那種文字。已經有文字的語言可以做出重新選擇,不曾有過文字的語言也可以進行新的選擇。這可以舉出世界上許多國家在語言未加以改變的情況下,實行了文字制度改變的例子,像土耳其在“二戰”后實行了新的文字制度。在國內,不少的少數民族語言就是在幫助他們建立文字體系的語言學家影響下而采取了不同的文字形式。如我國的苗族,湘西、滇東北及黔東、川黔滇等次方言區就依歷史的先后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文字,以致形成了現在的4種文字體制。這種觀點確實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民族文字產生的過程及與本民族語言關系的現象。 一、文字晚起于語言 世界上四大古文字*早的距今五千年,如果把“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刻符、陶符也算上的話,也不過七千余年。而語言的起源比這早得多。人類的起源有人曾推到幾百萬年前就開始了。如果把人類發展已相當成熟,已具有了比較發達的腦力、發音器官和較復雜社會活動的新石器時代作為有語言產生的時期算起的話,也有幾萬年的時間。歷史表明,人類的語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不依賴于文字而產生、存在的。 三、語言不依賴于文字而存在 語言與文字對應關系的現狀也是如此。據研究資料表明,世界上現有語言五六千種,只有十分之一的語言有文字。大部分語言沒有文字,依然獨立于文字而存在。這也就是說,有許許多多有語言而無文字的民族、部落,他們同樣能生存于世。再落實到具體的個體來說,終生沒與文字接觸過的文盲在現代社會中也大有人在。他們照樣具有現代人進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能力,也能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進行除文字表達以外的一切社會交際。他們擁有語言,也就具有了基本的認知能力和社會生存、交際能力。這也足夠證明語言、社會不一定非依賴于文字不可。社會不能沒有語言,但可以沒有文字。 四、文字類型體現了文字發展階段 文字類型與文字發展階段有關,是此說的另一個理論支撐。隨著對文字類型和發展過程研究的深入,發現世界上的文字類型多種多樣,有圖畫性的,有表意性的,有表音性的,還有既表音又表意的。在表音文字體系中,有表音節的,表音素的。進而發現不同性質的文字體系存在的時間有先后之差、久暫之別,于是提出了文字發展的不同階段論,并將文字類型與文字發展階段相掛鉤。這就是常聽到的象形文字為**階段,表意文字為第二階段,表音文字為第三階段的文字發展階段論。既然有了發展,又呈現為前后不同的發展階段,當然又與進化論、進步論作了理論和心理上的對接,很自然地得出了表意文字優于象形文字,表音文字優于表意文字的結論。隨著人們對語言結構認識的加深,把語言分出語法、詞匯、語音,語音中分出音節、音素,又認為詞義是內容,詞音是外殼,*好的文字體制是記錄詞的語音形式,它優于直接揭示詞的概念內容的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中,*好的又是以音素為記錄對象的表音文字。 以上觀點奠定了信奉西方語言學理論一派學者的語言文字關系觀。以這樣一種文字理論來觀察漢字,自然就得出了漢字有悖于世界文字發展規律,落后于世界文字發展水平的看法。它認為漢字不脫象形文字、圖畫文字的痕跡,歷史雖悠久卻是陳舊包袱。漢字表意表音,可表意不確切,表音也不確切。因此,意化的漢字必須拋棄,有悖于世界拼音文字的漢字體系必須推倒重來。 ……
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 作者簡介
申小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理論語文學研究主任。著有《中國句型文化》等專著20部;主編有《新文化古代漢語》等高校教材3部、“中國文化語言學”等叢書3套、《當代中國語言學論綱》等論集5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