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9846
- 條形碼:9787010129846 ; 978-7-01-01298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 本書特色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從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交叉的個案入手,廣證文獻,更新視角,著力解決重點與難點問題,考察其演進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思想特征與藝術特征,探究其審美心態形成或審美意識衰減的動因,為解決明清雅俗文學的傳統與“五四” 以來新文學如何接軌等問題提供有價值的經驗和理論。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由陳書錄所著。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 內容簡介
陳書錄所著的《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在研究中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從雅文學與俗文學創作及理論批評交叉的“個案”入手,用考論結合的方法對其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作深入的研究,如唐順之與明代“毗陵詩派”、商賈與湯顯祖的雅(詩文)俗文學(戲曲)、 明末吳江葉氏家的女性文學等,在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交叉研究的“個案”分析中,注重在貼近歷史中更新視角,精讀文本,廣證文獻,在對大量的文本與文獻的研讀中找準“切入口”,以新的“一點”(新視角)的突破帶動全局,如王廷相的詩歌意象論與嘉靖前期詩學演變等。 其二,注重考考察明清詩歌、散文等雅文學與小說、戲曲、民歌等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交叉演進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思想特征與藝術特征。其三,從商品經濟、科舉、區域文化和社會思潮等多方面,探究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演進中審美心態的形成與審美意識衰減的動因,例如徐渭“隨其所宜而適”等哲學思想對其有關雅俗文學的“本色”論、文學發展觀、“越俗越雅”論的影響。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 目錄
緒論**章 明代詩文中雅俗兩大思潮的互動與消長 **節 雅俗兩大思潮互動與消長的軌跡 第二節 雅俗兩大思潮消長的動因第二章 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漢”說與古文創作 **節 宗法《左傳》與“文必秦漢”說 第二節 前七子時期“文必秦漢”說的考察 第三節 后七子時期“文必秦漢”說的演變 第四節 古文創作與古文理論的同步演進第三章 王廷相的詩歌意象論與嘉靖前期詩學演變 **節 《與郭價夫學士論詩書》的創作時間考 第二節 王廷相詩歌意象理論來自詩歌創作上的動因 第三節 嘉靖前期詩風的轉向與王廷相詩歌意象理論的意義第四章 王廷相詩歌意象理論與氣學思想的交融及藝術哲學的意義 **節 詩歌意象的本體論與“氣者造化之本” 第二節 詩歌意象的特征論與“生有有無”及“虛實皆氣” 第三節 建構詩歌意象的方法論與“會于人事”及“會通冥契”第五章 唐順之與明代“毗陵詩派”考論 **節 “毗陵詩派早知歸”——問題的提出與考察 第二節 明代毗陵詩派成員考 第三節 明代毗陵詩派的理論與創作特色 第四節 對“毗陵詩派”的認定及其在嘉靖前后詩學演變中的意義第六章 唐順之《任光祿竹溪記》所記主人考論 **節 《任光祿竹溪記》所記主人與創作時間考 第二節 唐順之《任光祿竹溪記》的創作心態和記主的人格精神第七章 明代嘉靖年間散文的時代風骨 **節 相聚在“風骨”旗幟下的秦漢文派和唐宋文派 第二節 嘉靖年間兩大社會悲劇與“風骨”散文的兩大主題 第三節 散文風骨的新內涵 ——儒家節義與啟蒙精神的融合第八章 王世貞在士商契合中轉向俚俗與性靈 **節 將視角由廟堂士林轉向商賈市井 第二節 在轉向俚俗、暢舒心志上的士商契合 第三節 “務諧俚俗”、抒發性靈的文學創作 第四節 明代小品文與現代小品文接軌的前驅之一第九章 商賈與湯顯祖及其文學啟蒙思想 **節 亦儒亦俠的商賈藝術形象 第二節 在睜眼看賈胡中轉換視角 第三節 融合商賈之氣的士人心態 第四節 《牡丹亭記·謁遇》中柳夢梅觀看 賈胡珍寶而“開懷抱”第十章 “隨其所宜而適”哲學思想與徐渭的雅俗文學理論 **節 “隨其所宜而適” ——對朱熹《大學》《中庸》章句的突破 第二節 在“天理”與“人欲”上“隨其所宜而適” ——文學上的“本色”論 第三節 在“古”與“今”上“隨其所宜而適” ——文學上的發展觀 第四節 在“雅”與“俗”上“隨其所宜而適” ——文學上的“越俗越雅”論第十一章 明代文學思想轉型期王世貞與徐渭之比較 **節 從兩首詠物七絕說起 第二節 吳越文化背景下王世貞與徐渭的異同 第三節 王世貞的“劑”與徐渭的“畸” 第四節 藝苑地位的變遷與徐、王的歷史價值第十二章 “德、才、色”主體意識與明末吳江葉氏家族女性文學 **節 “德、才、色”女性主體意識的復蘇 第二節 情兼雅怨的家族女性文學群體 第三節 情綿意深、雅麗多彩的群體詩風第十三章 吳偉業的負恩愧悔心態及其雅俗文學創作 **節 從《臨終詩》其一說起 第二節 報恩及愧悔心態與詩歌藝術精神 第三節 報恩及愧悔心態與戲劇美學風貌 第四節 吳偉業負恩愧悔的情感線索在明清性靈思潮演變中的作用第十四章 “一與多”的思路和吳偉業《圓圓曲》的主旨 **節 “一與多”的哲學與美學傳統 第二節 探究《圓圓曲》主旨的新思路 第三節 “講求益密,而寄托益深”第十五章 吳歌越吟——詩化的江南民間文化 **節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盛開”的江南民間文學時尚風景 第二節 詩情畫意的江南水文化 第三節 江南情歌——男女“私情譜”第十六章 民歌與徐渭及明中后期俗文學思想 **節 徐渭五首擬民歌的文獻價值 第二節 徐渭有關女性文學創作的矛盾 第三節 徐渭擬民歌與俗文學思想第十七章 明清民歌時調視野下的商賈形象 **節 新興經濟力量與時尚詩體聯姻中商賈形象的多樣性 第二節 塑造商販形象時在多種文體互動中彰顯民歌的活力第十八章 明清區域商賈與文學互動研究 **節 明清區域文學研究的成就和缺憾 第二節 加強明清區域商賈與文學互動中的特色研究第十九章 士商契合與古代文學思想的演變 **節 士商契合與文人心態的演變 第二節 士商契合與中唐以后文學理論批評 第三節 儒商精神及個性自由與雅俗文學創作后記
明清雅俗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 作者簡介
陳書錄,又名書祿,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文科重點研究機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地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著有《明代詩文的演變》、《明代前后七子研究》、《儒商及文化與文學》等。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