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望月辯證診斷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6463
- 條形碼:9787513216463 ; 978-7-5132-164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望月辯證診斷學 本書特色
《望目辨證診斷學》在繼承《內經》和華佗望目診病理論基礎上,揭示臟腑在白睛的分布部位,開創性地闡述目裹特征、黑睛特征、白睛特征(包括白睛形態特征、白睛血脈特征)及其相互關系與變化所具有的普遍規律、臨床意義和診斷全身各科疾病證候的理論和方法。 著者王今覺研究“望目辨證”已52年之久!锻勘孀C診斷學》寫作歷時12年有余,共計150余萬字,1000多幅珍貴眼象圖片,便于讀者學習掌握。 運用“望目辨證”診斷法可以使中醫診斷比僅僅運用觀察舌象、脈象診斷法更直觀、更客觀、更具體、更全面、更準確、更及時、更具有前瞻作用和推測預后作用,如將“望目辨證”診斷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傳統舌診、脈診正確結合運用,可使中醫臨床診斷更加準確、及時。 本書具有突出的當代中醫學特點,并為臨床診斷疾病證候和未病先防提供了自漢代華佗以降失傳一千余年的具有中醫學傳統的望目診斷學理論和方法,也為進一步研究和發展中醫學打下基礎。本書可供中醫臨床、科研、教學等中醫工作者使用。對于醫學專業以外的讀者來說,在閱讀本書之后,可大體得知自身健康狀況,為未病先防,或為采用中醫方法體檢提供一個新途徑。
望月辯證診斷學 內容簡介
《素問》和《靈樞》有多篇經文指出“目”是生命之門,闡述了“目”與全身臟腑經絡密切關聯。漢·華佗提及通過觀察白睛上眾多細小血脈的“形色絲絡”可以“驗內之何臟腑受病”!秲冉洝泛腿A佗的論述為我們提供了“望目辨證”診斷學理論基礎。
著者自1960年學徒時看到《內經》和漢·華佗望目診病理論之後,歷經五十年系統鉆研、臨床實踐和分析總結,發現不同于“五輪八廓”的診病理論和方法,挖掘、繼承并發展古今望目診斷之長,創建了具有當代中醫學特點的“望目辨證”理論和方法。著者通過臨床實踐發現,當機體出現病變時,目在顏色、形態、血脈等方面表現出相關特徵。根據這些特徵,運用中醫學理論可以診斷臟腑疾病證候。因為通過“望目”首先可以辨別證候,故著者將這種通過“望目”診斷疾病證候的診斷法名之曰“望目辨證”診斷法,并將這種有理論依據又經過臨床實踐檢驗的學問命曰《望目辨證診斷學》。
所謂“望目”是望診雙目,含目裹、黑睛和白睛!氨妗笔潜嫖瞿抗⒑诰、而主要辨析雙目白睛特徵、白睛血脈特徵和相互關系所呈現的與臟腑疾病證候的內在聯系、及其所顯示的臨床證候意義!白C”是“證候”。
望月辯證診斷學 目錄
**篇 望目辯證的解剖組織基礎
第二篇 關于“望目”診病理論
第二卷 望目辯證方法及眼象特征
**篇 望目辯證方法及白睛表面的臟腑分布部位
第二篇 目裹特征
第三篇 眼球運動障礙特征
第四篇 白睛特征
第五篇 白睛血脈特征
第六篇 黑睛特征
第三卷 望目辯證病因、病勢及相關證候
**篇 望目辯“病因”
第二篇 望目辯“病勢”
第四卷 望目辯十六綱及標本盛衰
**篇 望目辯“十六綱”
第二篇 望目辯標本虛實及其兼夾證
第五卷 望目辯證臟腑證候
**篇 望目辯五臟證候
第二篇 望目辯六腑證候
第三篇 望目辯奇恒之腑證候
附篇
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