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4535
- 條形碼:9787516134535 ; 978-7-5161-345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 本書特色
在哲學演進的歷史與邏輯中,哲學作為關于人與世界關系的理論表達,一直具有“世界觀”的一般屬性,盡管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哲學理論中沒有“世界觀”的概念,但哲學一直以“本體論”的形式為人類承擔著對“整體”、“無限”的世界做出“終極解釋 ”的任務,本體論哲學與“世界觀”也就具有了內在的通約性。“世界觀哲學”也因此可以看作是人以反思方式對世界終極性存在的確認、理解的理論表達。 然而,內在于意識之中的“哲學”所信守的那種不變的“世界觀”解釋,在面對意識之外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時,客觀上必然引發哲學的“世界觀”發生變化。“世界觀哲學”一次次否定曾經的“解釋”并返回 “原初”,走入了循環解釋的“怪圈”。馬克思“新世界觀”超越了傳統“世界觀哲學”的局限,開啟了現代哲學發展的新途徑。無論在理論意義上還是在現實意義上,馬克思的“新世界觀”都具有薩特所說的 “不可超越性”,這也是引發國內外學術界對馬克思 “新世界觀”持續關注以及本書從“世界觀哲學”演進的角度對馬克思“新世界觀”實質進行系統研究的原因所在。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從西方傳統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入手,闡釋了傳統“世界觀哲學”如何以內在于人的意識之中的預設的、永恒的、抽象的“本體”解釋現實世界存在與變化并表達人與世界的關系,梳理了傳統“世界觀哲學”在傳統本體論、近代知識論和德國古典哲學階段的精神主旨、理論特點和演進變化。指出在傳統本體論哲學階段,人們從人自身之外尋找整體世界的根據,并以超驗的、預設的、永恒的、絕對的“本體”作為解釋世界上其他存在的“終極根據”,從而以“本體論”思維方式將“世界觀”與哲學牢固地聯系在一起,導引著后世哲學以此理路構建出多種解釋世界的哲學理論。近代知識論哲學因人的自我意識的提升,將人的思維與存在剝離開來,強調主體與客體的符合從而保證認識世界的有效性,從而將世界劃分為主體與客體相對立的二元世界。因此,近代知識論哲學的 “世界觀”開始打上了“自我”的烙印,并增加了人的感性因素的成分。德國古典哲學是對人與世界的歷史性、現實性予以思辨思考的“世界觀哲學”?档麓_定了“實踐理性”高于“理論理性”的原則,從而也就確定了人在現實世界自由行動的合法性。黑格爾確立客觀的“絕對精神”為世界的*高存在,又以辯證法將歷史現實融入“絕對精神”的自我異化、自我揚棄、自我實現的過程之中,這樣黑格爾就以辯證法化解了現象世界與本體世界的對立,實現了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的抽象統一,從而將傳統“世界觀哲學”推向了*高峰。然而,無論傳統“世界觀哲學” 怎樣變換形式,傳統“世界觀哲學”的本體論思維方式始終將“世界觀”置留在哲學抽象意識的規定之中,從而造成了人與世界的現實性、歷史性的缺失,喪失了哲學“改變世界”的功能。 正是基于這種對傳統“世界觀哲學”的認識與理解,《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著重闡述了馬克思對傳統“世界觀哲學”的批判,對比分析了傳統“世界觀哲學”和馬克思“新世界觀 ”在理論出發點、思維方式和理論任務上的不同,詳細論述了馬克思“新世界觀”內在的唯物史觀與人本學相統一的基本性質,呈現出現實性與理想性、實證特點與形而上維度、歷史現實與哲學性質相統一的主要特點。通過一系列的論述、分析,本書指出從馬克思“新世界觀”內含哲學的批判精神、理想精神和超越精神的特殊性上看,“新世界觀”作為其所處時代的“精華”,仍然為人類提供哲學的反思層次上“世界”的圖景,因此,“新世界觀”在某種意義上還是 “哲學”;但由于“新世界觀”更具有不同于傳統“ 世界觀哲學”的現實性、實證性和歷史性的特點,從根本上區別并超越了傳統“世界觀哲學”,“新世界觀”實質上已經“根本不再是哲學”,而只是“世界觀”了,因此,“新世界觀”具有傳統“世界觀哲學 ”不可比擬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作者陳麗杰是鞍山師范學院的教授,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闡發中有著自己的獨特把握和闡明。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 內容簡介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對西方形而上學的推進中,始終存在著一個哲學本身和世界觀的相互關系的問題。本書研究的一個哲學范例就是要揭示出對哲學本身與世界觀之間的二者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演進的發展邏輯。作者陳麗杰是鞍山師范學院的教授,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闡發中有著自己的獨特把握和闡明。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章 緒論
一 傳統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二 “世界觀哲學”的發展理路
三 “世界觀哲學”的困境
四 馬克思“新世界觀”產生的途徑和意義
五 國內外學術界對馬克思“新世界觀”的解讀
(一)西方哲學對馬克思“新世界觀”的解讀
(二)國內學術界對馬克思“新世界觀”的解讀
六 研究馬克思“新世界觀”的當代意義
第二章 傳統本體論視域中的“世界觀哲學"的確立
一 傳統“世界觀哲學”的本體論樣式
(一)自然論的“世界觀哲學”
(二)理念論的“世界觀哲學”
(三)實體說的“世界觀哲學”
二 傳統本體論“世界觀哲學”的理論
(一)神學與科學品性合二為一的“世界觀哲學”
(二)傳統本體論“世界觀哲學”的基本特征
(三)“世界觀哲學”發展的人性根據
第三章 知識論視域中的“世界觀哲學”的推進
一 “世界觀哲學”主客二分的近代形態
(一)“思”與“在”的分離
(二)“思”對世界把握的方式
(三)“思”與“在”分離的意義
二 知識論“世界觀哲學”的基本特點
(一)主客對立的二元化
(二)主體思維的抽象化
(三)物質運動的機械性
第四章 德國古典哲學中的“世界觀哲學”的轉型
一 哲學向現實的逆轉與回歸
(一)超驗之思向“現實”的切近
(二)哲學與“現實”的和解
(三)人的感性回歸
二 德國古典“世界觀哲學”演進的內在邏輯
第五章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歷史性變革
一 新的批判對象
(一)馬克思對傳統哲學的批判
(二)馬克思“新世界觀”的批判旨趣
(三)馬克思“新世界觀”在批判中的躍遷
二 新的思維方式
(一)人的實踐是一種對象化的活動
(二)實踐思維方式的確立
(三)實踐思維方式中自然與歷史的辯證統一
三 新的主旨指向——從“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變
(一)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上體現從“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變
(二)從對現實問題的關注上體現從“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變
(三)從對真理的辯證理解上體現從“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變
第六章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及當代意蘊
一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基本性質——唯物史觀與人本學的統一
(一)馬克思“新世界觀”中的歷史唯物論原則
(二)馬克思“新世界觀”的人本學特點
二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特點
(一)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統一
(二)實證特點與形而上維度的統一
(三)歷史現實與哲學性質的統一
三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
四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當代意蘊
(一)“新世界觀”為人科學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范式
(二)“新世界觀”為人科學地認識與把握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提供了理論武器
(三)“新世界觀”從人生境界的層面,為人類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四)“新世界觀”顛覆了西方形而上學的基本建制,劃清了與西方現代哲學的界限
參考文獻
附錄 近年發表的相關論文
問題哲學與哲學問題辨惑
馬克思“新世界觀”實質——從“世界觀哲學”演進的視角
古希臘本體論“世界觀哲學”特性探析
亞里士多德關于人的本質思想的理路探究
試析古希臘人學思想
馬克思“新世界觀”的當代意蘊
論以人為本思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論馬克思主義人的發展理論的當代發展
后記
從世界觀哲學的演進看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實質 作者簡介
陳麗杰:女,漢族,1970年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現任鞍山師范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哲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遼寧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全國人學學會理事,遼寧省哲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的“千”層次人才、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第一層次、“遼寧省新世紀中青年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工程”,被評選為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鞍山市哲學學科帶頭人。 主持、參與國家、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主編著作、教材10部,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12篇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其中3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曾先后主持項目獲得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遼寧省精品課、遼寧省精品教材等獎項。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