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的個人概念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31559
- 條形碼:9787010131559 ; 978-7-01-01315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的個人概念 本書特色
個人的個體存在以及個人的自由與幸福,在馬克 思的哲學中真的無足輕重嗎?李志編著的《馬克思的 個人概念》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主張“個 人”不僅是重構馬克思人學思想的一把鑰匙,而且也 可能成為重新闡釋整個馬克思哲學的一把鑰匙。從早 年斗志昂揚地為“偶然性”和純粹的個體意識做出系 統的論證,到晚年科學縝密地批判“物化的社會關系 ”和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原子式的個人,馬克思從未放 棄關于“個體存在”與“社會存在”這對矛盾的思索 與解決,并*終確立了“現實的個人”是理解整個人 類社會的基石這一經典命題,《馬克思的個人概念》 從而也為未來的人類解放指明了道路。
馬克思的個人概念 內容簡介
李志編著的《馬克思的個人概念》對馬克思的個人概念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研究,**部分概述馬克思哲學的總體方法和總體對象,為論述馬克思的個人概念提供總體上的理論背景;第二部分立足于馬克思自身的思想史,在梳理其個人概念的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闡述這一進程的內在邏輯,并完整地勾勒出馬克思個人概念的描述意義;第三部分從規范意義的角度,闡述了馬克思向我們所勾勒的一種朝向未來的、個人完滿存在的可能性狀態;第四部分從理論和現實兩個層面,談談馬克思個人概念的現代處境問題。
馬克思的個人概念 目錄
導言**部分 總論:辯證法與歷史**章 作為方法論原則的辯證法 一、黑格爾的辯證法 二、維柯的歷史哲學方法 三、孔德的科學社會學方法 四、馬克思的辯證方法第二章 作為總體對象的歷史 一、馬克思反對的歷史觀 二、馬克思堅持的歷史觀 三、馬克思哲學不僅僅是一門歷史科學第二部分 馬克思個人概念的歷史與邏輯第三章 青年黑格爾派語境中的個人概念 一、青年黑格爾派的共同基礎 二、原子式的“個人” 三、作為市民的“個人”與作為公民的“人”第四章 異化理論中的個人概念 一、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哲學 二、人的類本質與異化勞動 三、“類”尺度中的個人概念 四、來自施蒂納的批評第五章 歷史視野中的個人概念 一、“感性”、“活動”與“感性活動” 二、“個人”的歷史規定性 三、全面物化中的“個人”第六章 個人概念與馬克思哲學 一、“個人”:馬克思哲學的主題之一 二、“個人”:馬克思哲學與其他西方哲學的分界線第三部分 馬克思個人概念的規范意義第七章 作為解放理論的馬克思哲學 一、從宗教批判到政治經濟學批判 二、從三大解放到共產主義第八章 基于種種批判的個人解放 一、針對個人的種種批判 二、個人的解放與自由第四部分 馬克思個人概念的現代處境第九章 后世的理論回應 一、晚期資本主義批判與馬克思人類學的當代研究 二、社會主義實踐與馬克思人學研究的興起或復興第十章 馬克思個人概念研究與中國的現代化 一、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二、所有權變革與個體自由 三、文化變革與個體意識參考文獻
馬克思的個人概念 作者簡介
李志,1977年生,河北鹽山人,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馬克思人學、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歷史唯物主義、李達女性理論等領域的研究,曾在《哲學研究》、《天津社會科學》、《山東社會科學》、《東岳論叢》、《江漢論壇》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