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5648
- 條形碼:9787516135648 ; 978-7-5161-356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 本書特色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分上、中、下編,上編為哲藝會通,分別探討經、子、集之“心史”本質與經學、哲學著述之文學價值,《史記》筆法之哲學性與文學性,“易之三名”所彰顯之修辭學現象及其哲學依據,海德格爾詩學命題“詩意地棲居”與莊子哲學命題“逍遙游”之相通性。中編為跨文化文論研究,分別以錢鍾書所謂“二西之書”通中土之藝,細究“詩味”、“通感”、“速度”、“距離”諸詩學范疇,末篇詳論詩話體之范式意義。下編為古典文學新論,首篇辨析兩首《鵲踏枝》詞,其后分論李煜詞,陸游詩、鄭觀應詩,明四大奇書之《三國演義》,古典戲曲雙璧之《牡丹亭》,或評辭章,或究人品,或考詞義。總體而言,《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兼重理論研究與文本解讀,并嘗試打通文史、交匯中西,借以審視中國審美文化與文論文學。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 內容簡介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編著者龔剛。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分上、中、下編,上編為哲藝會通,分別探討經、子、集之“心史”本質與經學、哲學著述之文學價值,《史記》筆法之哲學性與文學性,“易之三名”所彰顯之修辭學現象及其哲學依據。海德格爾詩學命題“詩意地棲居”與莊子哲學命題“逍遙游”之相通性。中編為跨文化文論研究,分別以錢鐘書所謂“二西之書”通中土之藝,細究“詩味”、“通感”、“速度”、“距離”諸詩學范疇,末篇詳論詩話體之范式意義。下編為古典文學新論,首篇辨析兩首《鵲踏枝》詞,其后分論李煜詞,陸游詩、鄭觀應詩,明四大奇書之《三國演義》,古典戲曲雙璧之《牡丹亭》,或評辭章,或究人品,或考詞義。總體而言,本書兼重理論研究與文本解讀,并嘗試打通文史、交匯中西,借以審視中國審美文化與文論文學。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 目錄
上編 哲藝會通
“經子集皆心史”與“經子筆趣”申說
《史記》筆法的哲學性與文學性
“易之三名”的悖反修辭及其哲學依據
“逍遙游”與“詩意地棲居”——莊子哲學與海德格爾詩學之會通
中編跨文化文論研究
“味”與中印古典詩學
“通感”與中西文學
“速度”與中西文學——以蘇軾詩文與《荷馬史詩》之比較為中心
欣賞的“距離”與中西文藝
詩話與西化
下編 古典文學新論
兩首《鵲踏枝》異同辨
李煜詞風之轉變
陸游形象之還原
鄭觀應的詩藝與詩觀
《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語申說一題
《牡丹亭》“香山岙里巴”注釋獻疑
小議青春版《牡丹亭》
文藝學與古典文學論稿 作者簡介
龔剛,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博士后,現任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學術總監,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副教授。著有《現代性倫理敘事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百年風華:20世紀中國文學備忘錄》(花城出版社,2012)、《錢鍾書:愛智者的逍遙》(文津出版社,2005)、《解讀(圍城)》(京華出版社,2001)等學術著作,主編有《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歐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主持翻譯有《知識分子與公共生活》(澳門人民出版社,2010),并在《外國文學評論》、《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爭鳴》、《中華文史論叢》、《中國典籍與文化》、《倫理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約五十篇。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