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07966
- 條形碼:9787515807966 ; 978-7-5158-0796-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本書特色
本書是北大教授張頤武*新散文集,本書為作者集50年人生閱歷的真情之作。作者在這本書中一改大學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談學術,只談為人處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適合不同讀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讀物。 人都會度過自己的年輕時,這一段的青春歲月其實是彌足珍貴的,也是難以忘卻的。我們常會時時情不自禁地時時回首,雖然錢鐘書先生說過回憶其實未必有價值,但我們依然會情不自禁。這些文字既是著名學者張頤武紀念自己的青春時代的“年輕時”而寫的,也是為了今天正在“年輕時”的人們而寫的。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內容簡介
正如本書序言中所說: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達,生命思考的透徹,待人接物的謙和,學習追求的執著都讓我們有茅塞頓開質感。看這些人生的警語,常常覺得自己處事的缺點毛病都被說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講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常常從這樣的一句滲透著古人對人生感悟的話語中得到啟發。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目錄
警覺 挨罵 進退 慎微 慎言 露怯 嘴賤 小人 上當
糾纏 面子 自家心里急 喜怒形于色 想法不同 幫不上
事業上升期 留余地 小節 容人 過猶不及 巧言亂德
幻想 敢說還要會說 真風險 黑白善惡 打工
小事情上傻一點 操守與大勢 背后眼 小心大膽
不更壞 不痛快 私生活 小隙沉舟 讒言 甜言蜜語
閑話 小毛病 多表揚 得而勿忘 過分 留余地
聽話聽音 被暗算 議論背后 待人接物 背景
讓人惦記 才忌露 重用和利用 發貨 風險 請人幫忙
沉溺在過去 多個心眼 惜時 專注 堅持 努力
一煩二累 人品 做好準備 主見
第二章 接力正能量
心散 分給人名利 務實 告誡 運氣 嚴己寬人 身正
反思自己 堅持住 分享 做下去 骨氣 剛柔 踏實 積累之要
決斷 專長 看淡境遇 韌性 我行我素 反思自己
務本 換位 自信 情趣 持守平常心 畏無難
順境逆境 合作 得失 去取 律己 主見
合作 看清大勢 屈伸 冷靜對自己 平常心 不自滿,不自棄
禍生于忽 放下 三當 得意之時 不過底線 境界
淡定 謹慎 隨性的空間 自我加壓 視野開闊 無所畏懼
出國走走 成器 貴有恒 知恥 做父親 縱己
靈光一閃 批評 易者弗久 熬住 無久處之厭
第三章 狹路正相逢
多角度 機會 過癮的樂子 不順 駝背夾直 不屑較勁
和眾 自戀 大概 借口 理無定形 愛憎
干實事 壞習慣 好勝必敗 自以為聰明 五心不定 錯失良機
彎路 熬出來 求己 輕狂 沒注意 大兵黃
自暴自棄 仰高 強求 頹喪 空想 太夸張
莫名煩躁 血氣方剛 急于求成 行之而后難 有勇無謀 自以為是
兩極 把己量 想偏 浮淺 邪因已招 較真
完美 憤世嫉俗 隨大流 亂評判 唱高調 依賴別人
犯傻 行端直 空談 義然后取 愛面子 愛表現
后果 彩票 見利不見害 有事無事 松松垮垮 辛勞
第四章 青春之對手
沒目標 自力 拖拉 過度 小事 懶和乏
少說多做 當回事 運氣 大理想小入口 不順 大學
把順境當逆境過 靠自己 面對真實 身外物 計劃 蒙上
去留 奮斗 急才急氣急勢 言行 信任 時間
如山風過耳 靠自己 基礎 四勝 本末 把握專長
練意志 業比登山 事不避難 土中有水 開始時 技藝猶存
勤奮 靜心 不可學 志大才疏 拉場子 真本事
發揮才能 打起精神 挑刺
第五章 知人又論世
識人 調門 背后捅刀 識破君子 小人 假道學 一葉障目
心意之論 偏聽生奸 靠譜 吆喝什么 虛實 看穿 能容小人 逆時從容
小格局 敬而遠之 見怪不怪 天才與規矩 樂觀
第六章 讀書為立身
活讀 貓 科普 讀書 玫瑰園 文人情懷 專與博 世界是平的 世面
看家書 鐵娘子撒切爾 鐵娘子 強硬 擇書 一時榮辱 讀書 標榜淡泊
虛實之間 土包子發明 自掘墳墓 無價值 把握當下 快慢相宜讀書法
熟讀精思 多追問 不可求驟長 梁啟超閱讀法 博覽 鄭板橋讀書法
物我兩忘 時時溫習 心營意造
第七章 學習是根本
高考作文 就業 應用文 雜感 出國 調整但不放棄 煞不住不成事
冷暖自知 臨陣磨槍 軟書與硬書 一點點 出國 壞習慣
第八章 出門靠朋友
交友 質量 恕人 人有片善 取悅 小心眼 智不足 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明分寸 朋友 樹敵沒必要 不做損友 雙重標準 禍害 說話難 蠅營狗茍
狐朋狗友 有尺度能合作 結交長輩 洪由纖起
第九章 低調遇華麗
切合實際 錯誤 吹牛 言過其實 謙虛 膨脹 花架子 不知春秋 萬物并育
行五二言三 眼孔淺
第十章人生放長線
自然進退 有所放棄 匡俗之志 不為小所困 一謎萬惑 志立則心定
自勝 及時宜自強 實為先 井底之蛙 立即行動 期許 取舍 怕兩頭
怕人罵 春山外
第十一章 溫故就知新
女拆白黨 巨人 斯諾登 足球 端午 手機 移民 所謂真理 無賴 70后
預言 中產化焦慮 美國 懷舊與前行 物質 合伙人 中小學數學 虛幻
虛張的正義 新編輯部的故事 致青春 及物與不及物 雜感 跨界 微博輿論
過癮 寸鐵殺人 博客十年 明星移民 狹隘 大城市犯罪率 雜感 政治人物
撒切爾夫人 死亡 偶然 清明 環境 福利 理性看世界 黃鶴樓 奶粉
餓狼 部落化的互聯網 心事情懷 新年 雜感 一點一滴 常識 流言 登高
大話欺人 看到希望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相關資料
(這本書的)內容大多為其對明清筆記語錄的闡釋,折射出張頤武個人青春時代的困惑,以及在困惑中的感悟,受到年輕讀者熱捧。
——2014年1月9日 香港《文匯報》
80、90后年輕人的生活遠比我們當年的起點高,基本生活條件要好得多。他們也顯示出了更強的能力和更高的基本素養。今天的年輕人會外語的、會彈鋼琴的遠比當年多。當年我們很多人面臨基本生存匱乏的困擾,今天更多的是衣食得以保障之后幸福感的低迷和成長發展面臨瓶頸的焦慮。雖然環境不同,但年輕人的困擾和苦惱一點不比當年少。
——2014年1月15日 《環球時報》(標題《張頤武:青春需要更多的激勵和溝通》)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這本書中的文字既是張頤武老師紀念青春時代的“年輕時”而寫,也是為了今天正在“年輕時”的人們而寫,他希望自己靠走彎路得來的這些經驗,能夠給正處于迷茫期的年輕人些許幫助。
——2014年1月15日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文藝之聲》 (標題《張頤武出書鼓勵年輕人不怕走彎路》)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是北大教授張頤武的最新力作,匯集50年人生感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常常從這樣的一句滲透著古人對人生感悟的話語中得到啟發。
——2014年1月19日 《法制日報》
《年輕時》這本書在出版之前即受到眾多讀者和粉絲的熱捧,網絡上流傳大量的以“年輕時”開頭的張頤武語錄,在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策劃編輯的強烈邀請之下,張頤武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創作而成本書。
——2014年1月19日 中國網
年輕時,我們往往有著太多共同的稚嫩、沖動、淺薄與迷惘,而張老師的《年輕時》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年輕時的你和我!它是一份寶貴的人生經驗,只有經歷過,才能真正理解《年輕時》,理解自己,理解人生!
——2014年1月19日 《北京晚報》
我老爸也是中文出身,不是北大的。原來經常嘮叨我,我從來不聽。結果摔一個傷痕累累。后來經過老人解讀,我知道我死在哪里了,哪里是我的弱處。這點很重要:認識自己,補強自己。看張老師的微博是不是像老爸在嘮叨。沒幾個人會擁有中文出身的老爸,那么就好好讀一讀張老師的書。
——新浪微博網友 @一場歡喜后
北大教授50年的人生哲理,像《論語》和《菜根譚》一樣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
——豆瓣網友 @劍客_李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作者簡介
張頤武: 張頤武是“文化學者”。作為當代活躍的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由于經常在各類媒體就熱點話題發表看法,張頤武在年輕人的心目中擁有較廣的知名度和較高的美譽度。 張頤武是“微博紅人”。他的新浪微博粉絲600萬。他筆耕不輟,微博每天都有3至5條更新,保持了與粉絲的及時互動。 張頤武是“電視嘉賓”。他與于丹和高曉松聯袂擔任大型文化互動節目《漢字英雄》的嘉賓,節目引發了全國范圍的“漢字”熱潮,包括央視也借勢開辦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張頤武是“正能量代言人”。他的微博都以“年輕時”開頭,分為兩個層面批判現代年輕人的矯揉造作,最后再以“古語說”做以總結,雖然格式相同,但內容卻寓意深刻,積極勵志,這讓很多網友都躍躍欲試用張頤武“年輕時”句式造句,張頤武因此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正能量傳播大師”。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