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27636
- 條形碼:9787516127636 ; 978-7-5161-276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 本書特色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由祝秀麗著,中外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學術傳統雖不盡相同、研究方法各有側重,但都關注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講述行為。正是基于這一學術理念,作者以家鄉——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徐家屯村為調查點,把研究視野從對文本或講述人的孤立研究轉向對講述行為的整體觀察。在重點討論村落故事語境、講述人和故事文本的特性之后,借用雅各布森的理論整體觀照故事講述行為,探討故事要素之間互相作用共同生成故事講述習俗的機理。*后,《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作者把自己納入研究視野,反思作為家鄉民俗研究者的角色沖突:由于處于獨特的田野關系類型之中,家鄉民俗研究者被賦予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雙棲身份”,同時面臨著“學術界”和“家鄉人”的雙重檢驗。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 內容簡介
中外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學術傳統雖不盡相同、研究方法各有側重,但都關注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講述行為。正是基于這一學術理念,作者以家鄉——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徐家屯村為調查點,把研究視野從對文本或講述人的孤立研究轉向對講述行為的整體觀察。在重點討論村落故事語境、講述人和故事文本的特性之后,借用雅各布森的理論整體觀照故事講述行為,探討故事要素之間互相作用共同生成故事講述習俗的機理。*后,作者把自己納入研究視野,反思作為家鄉民俗研究者的角色沖突:由于處于獨特的田野關系類型之中,家鄉民俗研究者被賦予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雙棲身份”,同時面臨著“學術界”和“家鄉人”的雙重檢驗。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 目錄
**章 緒論
**節 故事講述活動研究的學術史概況
一俄國:講述人的個性與集體性
二日本:講述人與故事的傳承
三美國:故事的表演與口頭性
四中國:從發掘故事家到整體觀照故事講述
第二節 選題意義和學術價值
一采用民俗志田野調查法
二在村落社會語境中闡釋
三與民眾故事觀念的共建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使用資料
一研究方法
二使用資料
三研究內容
第二章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的時代變遷
**節 徐家屯村概況
第二節 故事講述活動的時代變遷
一20世紀30—40年代:艱苦歲月的精神伴侶
二20世紀50—70年代:集體生活的精力釋放
三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革新中的多元注腳
第三節 約制與適應:故事講述活動變遷的性質
一適應社會制度建構的宏大社會語境
二適應娛樂手段限定的便捷休閑情趣
三適應心理需求期待的精神凝聚紐帶
第三章 故事語境:語境分類與現場互動
**節 語境的分類
一私下語境:局內的親密與獨享
二半公共語境:適度的親切與戲謔
三公共語境:公開的競爭與表達
第二節 現場的互動
一封閉式語境的互動
二開放式語境的互動
第四章 講述人:集體性與個性
**節 講述人的集體性特征
一年齡維度:代際延續與故事傳統
二性別維度:家庭傳承與社會傳承
三職業維度:行業特色與講述趣味
第二節 個案研究:祝清泉的故事講述個性
一個人生活史
二繼承家族和村落的故事傳統
三故事講述的個性呈現
第五章 故事文本:行為特質鑄造文本特征
**節 文本的邊界特征
一文本邊界的松散結構
二文本邊界的粘連形態
第二節 文本的行為類型
一講 古式
二聊天式
三表演式
第三節 文本的對話過程
一講述人與聽眾對話
二講述人與生活經歷對話
三講述人與聽講 經驗對話
第六章 故事構成要素:雅各布森的理論視角
**節 雅各布森理論及其擴展
一雅各布森的言語交際六要素
二傳播學、民俗學對雅各布森理論的擴展
第二節 故事六大要素及相互關系
一故事講述人
二故事聽眾
三故事文本
四故事符碼
五故事媒介
六故事語境
七六大要素的相互關系
第七章 作者反思:家鄉民俗研究者的角色沖突
**節 田野關系分類
一局外一異文化研究
二局內一異文化研究
三局外一本土文化研究
四局內一本土文化研究
第二節 研究者在研究對象社會心理層面上的位置
第三節 研究者的多重自我
一“今我”與“故我”的對峙
二“家鄉的我”與“學術的我”的交錯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對女故事講述人徐麗容的田野調查
附錄二 民間故事講述人傳承個性的研究——以遼寧故事家李占春為例
附錄三 父親祝清海的故事講述活動調查報告
附錄四 徐家屯村主要故事講述人小傳
附錄五 故事講述人與作者的親緣關系列表
附錄六 倫理質詢:家鄉民俗的田野研究散記
后記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以遼寧省遼中縣徐家屯村為個案 作者簡介
祝秀麗(1973-),祖籍山東曹州,生于遼寧遼中。1999年于遼寧大學中文系獲民俗學碩士學位,師從烏丙安教授、江帆教授;2002年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民俗學博士學位,師從鐘敬文教授、董曉萍教授;2002年7月至今,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任教,主要從事民間文學、文化傳播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著有《聆聽黑土地上的古兒》(2007年),參編《公民科學素質測評的理論與實踐》(2009年)、《梅與牛——中國科大文化研究》(2011年)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