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周策縱作品集5:棄園詩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69642
- 條形碼:9787510069642 ; 978-7-5100-696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策縱作品集5:棄園詩話 本書特色
本書選取了周策縱教授論詩評詞方面的經典文章,包括《試考蘇軾<念奴嬌>赤壁詞格律與原文》《周邦彥<蘭陵王>詞考釋》《<哀郢>譯記》《關于定形新詩體的提議》《論<詩話>》《詩詞的“當下”美》《從<哀郢>論屈原的放逐》《論胡適的詩》等文章。 詩詞不僅是作者抒發內心情感的表現形式,也是后世了解作者生平、生活時代與個人境遇的途徑。周策縱教授運用分析時態、考證詩詞的寫作時間與地點,并結合相關史書中記載的方法,對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提出了新見解。
周策縱作品集5:棄園詩話 內容簡介
推薦一:《詩經·關雎》中“君子”是否“求”得淑女? 是哪次征伐導致屈原《哀郢》中人民“離散相失”? 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應如何斷句? 幾種時態造就了周邦彥《蘭陵王》詞中的惆悵無盡之感? 推薦二:由詩窺史,借史讀詩,感詩者之情,會詞人之意
周策縱作品集5:棄園詩話 目錄
簡 目
一 《詩經·關雎》為不斷追求的詩新解
二 蘇軾《念奴嬌》赤壁詞格律與原文試考
三 詩歌·黨爭與歌妓:周邦彥《蘭陵王》詞考釋
四 一察自好:清代詩學測征
五 從《哀郢》論屈原的放逐
六 屈原《哀郢》新譯
七 《哀郢》譯記
八 定形新詩體的提議
九 論《詩話》
十 再論李商隱《無題》詩答徐復觀先生
十一 關于屈原與杜甫
十二 論詞體的通名與個性
十三 詩詞的“當下”美
十四 新詩多元一元論
十五 論胡適的詩
十六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word shih(poetry )
出版后記
詳 目
一 《詩經·關雎》為不斷追求的詩新解
問答
二 蘇軾《念奴嬌》赤壁詞格律與原文試考
三 詩歌·黨爭與歌妓:周邦彥《蘭陵王》詞考釋
(一)“沉郁頓挫”與敘述者
(二)詞中時態的分析
(三)此詞作成的時地
(四)政治逆轉下的太學和獻賦的困境
(五)太學地區與歌妓關系
(六)離京南下和《蘭陵王》的“累積意境”
四 一察自好:清代詩學測征
五 從《哀郢》論屈原的放逐
六 屈原《哀郢》新譯
七 《哀郢》譯記
八 定形新詩體的提議
九 論《詩話》
十 再論李商隱《無題》詩答徐復觀先生
十一 關于屈原與杜甫
十二 論詞體的通名與個性
十三 詩詞的“當下”美
(一)導言:抒情體系與“當下”之定義
(二)前人以“自然”境界評陶、謝詩
(三)“自然”與“直尋”:短促時間因素
(四)“自然”與自我意識,變動與時空敏感
(五)詩:志之所趨——抒情詩的“我”與“現在”
(六)自我之省略
(七)時態的混淆與“當下”美
十四 新詩多元一元論
十五 論胡適的詩
十六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word shih(poetry )
the earliest occurrences of the word in the classics
previous interpretations and definitions
identification of 寺(邿、詩)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the origin of the word詩and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editor’s preface for the second edition
preface of the first edition
出版后記
周策縱作品集5:棄園詩話 相關資料
推薦語:
策縱先生久居美國,為中外咸知的名教授,博學而多才,思深而文密,我曾稱他是一位綜合性學者,因為學者兼中西,又通古今。他作七律詩極有精思新句,不落巢臼,然而也善于寫寫“白話新體詩”,都有雅人深致而無時俗庸陋氣。蓋根底厚,天賦高,又非常用功,精力充沛——我沒見過他在百端忙碌中有過一回露出倦容。所以學有成就,總非偶然之事。
——周汝昌
周策縱作品集5:棄園詩話 作者簡介
周策縱,湖南省祁陽縣人,是名滿中外的漢學大師。周教授1942年畢業于中央政治大學,1948年赴美留學,獲密歇根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其后任教威斯康星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及歷史系,被授予“終身教授”榮譽稱號。其代表作《五四運動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于1960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影響甚廣。周教授于學無所不窺,甲骨、金文、經學、紅學、歷史、詩歌、小說、翻譯等皆有所涉獵;為文熔鑄古今,匯通中外。既為當今士林仰望,亦足為后世所宗。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