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宇宙-地球的家—太陽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816347
- 條形碼:9787549816347 ; 978-7-5498-16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宇宙-地球的家—太陽系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0歲 時至今日,人們對太陽系的探索還在進行中,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關于太陽系的知識,但太陽系仍然有我們不知道的秘密,有些已經“了解”的知識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驗證,所以說,太陽系對于我們來說,還是“未知”的,探索活動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地球的家——太陽系》為廣大中小學生主要介紹了太陽系,以及各個時期的歷史事件,詳細介紹了星系上的各種信息。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宇宙-地球的家—太陽系 內容簡介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地球的家——太陽系》為廣大中小學生主要介紹了太陽系,以及各個時期的歷史事件,詳細介紹了星系上的各種信息。呈現了有關地球家園、太陽起源、行星探密等知識,和日食、月食、金星凌日等天文現象。不僅介紹了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還結合中小學物理和自然科學課程,通過許多相關的物理實驗進行探究式學習。趣味引導是《太陽系》講解知識、傳授實驗的一個特色。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宇宙-地球的家—太陽系 目錄
先人眼中的天和地
托勒密到牛頓
太陽系鳥瞰圖
太陽系面面觀
太陽系是如何由來的
太陽系的位置在哪里
太陽系有哪些特征
太陽系一家親
家族大哥大——太陽
離太陽*近的水星
耀眼的鉆石——金星
生命的藍色家園——地球
冷冷清清的廣寒宮——月球
紅色的沙漠行星——火星
小行星帶
閃耀大紅斑的行星——木星
戴大草帽的行星——土星
**顆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王星
被計算出來的行星——海王星
矮行星
彗星
流星和隕星
空間和時間的綜合體—宇宙-地球的家—太陽系 節選
蓋天說,無疑是我國*古老的宇宙說之一。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當你來到茫茫原野,舉目四望,只見天空從四面八方將你包圍,有如巨大的半球形天蓋籠罩在大地之上,而無垠的大地在遠處似與天相接,擋住了你的視線,使一切景色都消失在天地相接的地方。這一景象無疑會使人們產生天在上,地在下,天蓋地的宇宙結構觀念。 蓋天說正是以此作為其基本觀點的。蓋天說為了解釋天體的東升西落和日月行星在恒星間的位置變化,設想出一種蟻在磨上的模型。認為天體都附著在天蓋上,天蓋周日旋轉不息,帶著諸天體東升西落。 但日月行星又在天蓋上緩慢地東移,由于天蓋轉得快,日月行星運動慢,都仍被帶著做周日旋轉,這就如同磨盤上帶著幾個緩慢爬行的螞蟻,雖然它們向東爬,但仍被磨盤帶著向西轉。 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時高時低,冬天在南方低空中,一天之內繞一個大圈子;夏天在天頂附近,繞一個小圈子;春秋分則介于其中。蓋天說認為,太陽冬至日在天蓋上的軌道很大,直徑有47.6萬華里,夏至日則只有23.8萬華里。蓋天說又認為人目所及范圍為16.7萬華里,再遠就看不見了,所以白天的到來是因為太陽走近了,晚上是太陽走遠了。這樣就可以解釋晝夜長短和日出入方向的周年變化。 蓋天說的主要觀測器是表(即髀),利用勾股定理做出定量計算,賦予蓋天說以數學化的形式,使蓋天說成為當時有影響的一個學派。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它們從哪里升起來,又落到哪里去,蓋天說不能解答。這使人們對蓋天說的半邊球殼的說法不滿意,認為下面應該再有半個球殼才對。于是產生了一種新的看法——“渾天說”。 渾天說渾天說可能始于戰國時期。屈原《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這里的“圜”有的注家認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漢末的揚雄提到了“渾天”這個詞,這是現今所知的*早的記載。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說:“或問渾天。 日: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這里的“渾天”是渾天儀,實即渾儀(見渾儀和渾象)的意思。揚雄是在和《問天》對照的情況下來說這段話的。由此可見,落下閎時已有渾天說及其觀庖瞧鰲。 渾天說*初認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懸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來又有發展,認為地球浮在氣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動,這就是“地有四游”的樸素地動說的先河。渾天說認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則附麗于“天球”上運行,這與現代天文學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渾天說采用球面坐標系,如赤道坐標系,來量度天體的位置,計量天體的運動。 在古代,例如,對于恒星的昏旦中天,日月五星的順逆去留,都采用渾天說體系來描述,所以,渾天說不只是一種宇宙學說,而且是一種觀測和測量天體視運動的計算體系,類似現代的球面天文學。 渾天說認為“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于地外,猶卵之裹黃”,把天和地比做蛋殼和蛋黃的關系。日月星辰附著于蛋殼上繞地運動。按照這種想法,東漢的張衡做了一個“渾天儀”,在一個圓球上刻上星座,讓這個球繞軸轉動,可以表演星星東升西落的現象,預告某一顆星在什么時候處在什么方位。渾天說就比蓋天說進步得多了。*可貴的是,它初步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正確觀念。 渾天說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蓋天說,而是兩家各執一端,爭論不休。 但是,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渾天說顯然要比蓋天說進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釋許多天象。 另一方面,渾天說手中有兩大法寶:一是當時*先進的觀天儀——渾儀,借助于它,渾天家可以用精確的觀測事實來論證渾天說。在中國古代,依據這些觀測事實而制定的歷法具有相當的精度,這是蓋天說所無法比擬的。另一大法寶就是渾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體的運行,使人們不得不折服于渾天說的卓越思想,因此,渾天說逐漸取得了優勢地位。 到了唐代,天文學家一行等人通過天地測試徹底否定了蓋天說,使渾天說在中國古代天文領域稱雄了上千年。 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國家,特別是一些文明古國,在它們的文化發達的初期,對于天地的結構,都曾經產生自己的看法。例如,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是4只大象馱著的,4只大象又站在一只烏龜背上,烏龜卻浮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古巴比倫人認為大地像一個隆起的烏龜背,上面罩著半球形的固體天穹。 各民族既有自己的特點,也有它們的共同之處。 大體說來,從蓋天說到渾天說的發展基本上可以代表早期的宇宙結構觀念。這種觀念的特點是把天看成一個硬殼,星星都附著在這個殼上。的確,大多數星星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星座的形狀是不變的,好像是固定在一個殼上隨它旋轉。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