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40507
- 條形碼:9787514140507 ; 978-7-5141-405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 本書特色
《北大光華縣域經濟與地方金融研究叢書(第3輯):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以作者擔任某大型銀行東京分行行長期間,對日本農村金融所做的近距離的觀察和研究為基礎,對日本的農村金融結構、農村信貸體系、農業災害補償、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高端農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我國農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國際經驗和具體建議。 對于當前我國農村發展中所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如合作金融、農業保險、農村信用體系、現代高端農業、農村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北大光華縣域經濟與地方金融研究叢書(第3輯):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均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 內容簡介
《北大光華縣域經濟與地方金融研究叢書(第3輯):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以作者擔任某大型銀行東京分行行長期間,對日本農村金融所做的近距離的觀察和研究為基礎,對日本的農村金融結構、農村信貸體系、農業災害補償、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高端農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我國農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國際經驗和具體建議。 對于當前我國農村發展中所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如合作金融、農業保險、農村信用體系、現代高端農業、農村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北大光華縣域經濟與地方金融研究叢書(第3輯):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均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 目錄
**章 日本農村金融體系及其啟示
**節 日本農村金融體系概況
一、合作金融是主導
二、政策性金融是輔助
三、一般商業金融是亮點
四、政府補助是后盾
五、日本農村金融規模和結構
第二節 日本農村政策性金融發展及其啟示
一、日本農村政策性金融發展和相關立法
二、農林漁業金融公庫
三、政策性金融制度改革背景
四、日本政策性金融改革措施
五、日本政策金融公庫組織結構和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
六、日本農村政策性金融的啟示
第三節 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及啟示
一、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發展
二、合作金融的優勢和中國實踐
三、中國農村金融需求結構和風險特征
四、農村信用社改革歷程
五、中國農村民間金融的發展
六、日本合作金融發展的啟示
第四節 目本農村金融結構對中國的啟示
第二章 中日農村信貸體系比較及啟示
**節 中日農村信貸組織架構比較
一、日本農村金融信貸的組織構架
二、中國農村金融信貸的組織構架
三、中日農村金融信貸組織構架的比較及啟示
第二節 中日農村金融信貸工具的比較及啟示
一、日本農村金融信貸工具
二、中國農村金融信貸工具
三、中日金融信貸工具的比較及啟示
第三節 中日農村信用擔保的比較及啟示
一、日本涉農信貸擔保的啟示與借鑒
二、中國涉農信貸擔保的現狀及問題
三、日本涉農信貸擔保體系對中國的借鑒及啟示
第四節 中日農村金融信貸風險防范制度的比較及啟示
一、中國農村金融風險的特征
二、中國農村金融風險成因及防范的現狀
三、日本農村信貸風險的防范體系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第五節 中日農村金融體系比較綜述
一、日本農村金融信貸體系成熟運轉的原因分析
二、日本農村金融信貸體系對中國的借鑒和啟示
第三章 日本農業保險及其啟示
**節 日本農業災害補償制度
一、《農業災害補償法》的頒布及完善
二、農業災害補償定義
三、農業災害補償制度簡介
四、農業災害賠償制度運作體系
五、共濟金補償方式
第二節 農業共濟組合在共濟事業中的角色
一、農作物共濟
二、園藝設施共濟
第三節 農業共濟組合聯合會在共濟事業中的角色
一、農業共濟保險
二、農業共濟宣傳
三、農業共濟監督
四、農業共濟指導
五、農業共濟收支
第四節 農林水產省在共濟事業中的角色
一、再保險
二、農林水產省防災業務計劃
三、農業災害救助制度資金
四、農林漁業信用基金
第五節 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農業金融災害補償實例
一、主要災情及對日本農業的影響
二、農業災害補償舉措
第六節 目本農業災害補償制度對中國農業保險的啟示
一、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二、中國農業保險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日本農業災害補償制度對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房示
第四章 日本農村金融消費者保護制度及其啟示
**節 法律體系
一、針對銀行的法律法規
二、有關金融商品的法律法規
三、有關保護消費者的一般性法律法規
第二節 日本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具體制度
一、事前防止制度
二、事后救濟制度
第三節 對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啟示
一、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制度概要
二、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建設
三、金融消費者保護的三個方面
四、借鑒日本經驗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
第五章 日本農業現代化的金融視角及其啟示
**節 戰后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日本農業的迷茫
一、農業是國家安全戰略中重要一環
二、“二戰”后日本農業發展面臨的困局
三、高端路線是日本農業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
第二節 今后的遠大目標——農業的六次產業化
一、什么是農業的六次產業化
二、農業六次產業化的基本思路廣
三、六次產業化的終極目標——以農業促進地區產業振興
四、農業產業化的下一步思路
第三節 農村金融在日本農業升級中的作用
一、農村金融制度是日本農業沒有走向急功近利的穩定器
二、農機補貼、農機融資及農機租賃是日本農業走向機械化的助推器
三、官民合作成立農業投資基金
四、上市企業在農業升級中的支持作用
第四節 日本高端農業發展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一、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分步推進戰略
二、鼓勵農村合作組織發展
三、通過農機租賃推動農業向機械化、現代化發展
第六章 結論
**節 農村金融結構方面
第二節 農村信貸方面
第三節 農業保險和農村災害補償方面
第四節 農村金融消費者保護方面
第五節 農業現代化方面
附錄
附錄一 日本農業金融體系結構
附錄二 日本政府《特殊法人等的整合與合理化計劃》(前言)
附錄三 政策性金融根本性改革基本方針
附錄四 關于政策性金融改革的若干問題
附錄五 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兼并與撤銷
附錄六 政策性金融改革基本方針
附錄七 關于日本地方金融機構的清算業務
附錄八 美國、法國、西班牙和印度農業災害補償與保險制度
參考文獻
后記
日本農村金融及其啟示 節選
其次,研究農村金融服務雖然不僅僅局限于信貸,但是信貸服務是其基本功能。第二章主要分析日本農村金融信貸組織架構、信貸工具、信用擔保、風險防范等主要方面,從而為中國農村金融信貸體系建設提供借鑒。在這方面*重要的是建立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第三章研究農業保險和農業災害補償。由于“靠天吃飯”的特征,農業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歷史上因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歉收,經常引致饑荒、動亂,甚至王朝更迭。日本處于地震多發、雨雪災害常見的地區,在與自然災害搏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農業災害補償體系和相關農業保險制度。第三章主要研究日本農業保險以及相關的災害補償制度。第四章主要研究農村金融消費者保護。金融危機后各國監管當局更加重視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由于金融知識不足、信息不充分、維權成本高等原因,農民是社會中相對弱勢的金融消費者,也是各國需要加以保護的重點對象。日本在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法律和監管體系方面十分嚴密。特別是2001年設立金融廳專門負責金融機構監管之后,將“保護存款人、保險合同人、有價證券的投資者”明確規定為金融廳的任務之一。日本金融廳在日常監管中很重視并嚴格要求金融機構致力于保護金融消費者。農協的金融機構(農林中央金庫)不僅接受農林水產省的監督,而且接受金融廳的監督。由此,與一般的金融機構一樣,關于日本農協會員向農林中央金庫提交的意見或投訴,金融廳或全國銀行協會同樣可以受理。中國在“一行三會”中逐步設立了金融消費者保護局,研究日本的農村金融消費保護對今后開展這方面工作可以提供借鑒。第五章主要研究日本農業現代化及相關金融措施。日本已經實現了現代化,是高度發達的國家,其農業產業并未衰落,仍在其國民經濟中保持著重要地位。日本農產品以高品質獲得消費者青睞,本國居民偏好本國農產品,本國的農產品價格明顯高于進口農產品。日本通過提高本國農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而不是單純通過關稅保護或進口配額來應對農業國際開放和國際競爭,這個經驗對主要依靠征收關稅或進口配額來保護本國農業的國家來說值得重視①。研究日本高端農業發展可以觀察在一營、合伙、合作、股份制等各種經濟成分自由競爭局面在農村初步形成,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對金融需求也有所不同。 同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村金融需求的*大不同點是生活性需求占比較高,其中教育和醫療支出還構成剛性需求。在日本等發達國家,由于普遍實行醫療保障和義務教育制度,醫療和教育已不再成為農民借貸需求。醫療和教育未來應當通過國家增加財政支出、提供公共產品的形式解決,不應當主要依靠金融服務,金融只能發揮輔助性的作用。公共財政發揮其應有作用,農村金融才能正常運行(謝平,2006)。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分不開。因此盡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當務之急。中國政府目前已經開始推行包括農村的醫療保險制度,對減少農民在醫療方面的生活性金融需求具有積極長久的影響。一旦農民的醫療得到社會保障,這方面的開支可以用于生產,不再需要借貸治病。 中國農民的生產性資金需求有很大一部分和農業無關,而是用于發展手工業、鄉鎮企業、進城做生意和投資。這一點在發達地區,特別是浙江、福建比較明顯。如果按照縣域以下資金需求主要通過民間金融滿足估計的話,這部分資金需求規模巨大,貸款主體可能是農民,但是和農業、農村關系不大,資金流向可能到了城市,從事流通業、服務業、甚至房地產業。而這些地區商業性金融發放的貸款也可能在名義上貸給農民,但是實際上流向城市。一方面,從資金流向來看,似乎是農村金融的需求方出現問題,即有效需求不足,導致資金從農村“溢出”。但是另一方面,農村和農民貧困的現狀顯然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似乎并不存在資金需求不足問題。在這兩種現象之間存在矛盾之處,如何解釋這種矛盾對理解農村金融十分重要。本書的解釋是,正如干裂的土地雖然需要澆灌,但是灌下的水可能流走,農村雖然需要資金,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設施和機制,尚不能形成有效金融需求。解決辦法是,政府要加大農村的公共產品提供和建設,在農村金融生態建設、教育和醫療社會保障建設,以及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形成吸引農民的社會生產生活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城鎮化建設伴隨始終。在城鎮化過程中,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應發揮不同的作用。在農村,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可能會起主要作用,實現城鎮化之后,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商業性金融也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方面,應當堅持市場能做的事交給市場的原則,政策性金融逐步退出,商業性金融逐步接手。農村合作金融和農村政策性金融要始終堅持留在*基層。 ……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