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41510
- 條形碼:9787310041510 ; 978-7-310-0415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本書特色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第4版)》由張學正主編,共收入當代中國文學名家名篇,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60余年的發展軌跡。《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第4版)》*大特色是:教學與賞析兼顧——選收作家作品時,既有在當代文學發展史上曾產生過重要影響,體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思潮流派、不同題材、體裁、風格的作家作品,又有廣大讀者所喜愛的一些名篇佳作。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已走過60余年的歷程。就大陸文壇而言,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風雨交加,時而萬木蕭索,時而繁花似錦。這是一個既有坎坷、凋敝和血淚,又有抗爭、創造和輝煌的文學時代。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來,更是新人輩出,新作如林,思潮迭起,流派紛呈。面對著亂花迷眼的文壇,人們急切地期待能有一本可讀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 近年來,當代文學作品的選家蜂起,選本眾多。《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第4版)》由張學正主編,以大陸地區作家作品為主,同時選收了中國臺灣、香港等地的一些作家作品。選收作家作品時,注重文學教學與文學欣賞兼顧。 對于那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認同民主、科學、公平、正義普世價值,體現愛與善人道主義情懷,直面現實,反思歷史,有助于全民族思想啟蒙的作品,我們將予以特別推薦。 對于那些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但又引起了較大爭議的作品,我們也適當選收,以便讓讀者對這些作品進行辨析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目錄
前言·詩歌· 吐魯番情歌(二首) 草木篇 桂林山水歌 團泊洼的秋天 鄉愁 你的名字 冬 古羅馬的大斗技場 悼念一棵楓樹 小草在歌唱 ——悼女共產黨員張志新烈士 相信未來 回答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短詩三首 紀念碑 雪白的墻 飛天(《敦煌》組詩之三) 獨白(《女人》組詩之一) 劃呀,劃呀,父親們! ——獻給新時期的船夫 山民 蕓蕓眾生·羅家生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帕斯捷爾納克·散文報告文學· 社稷壇抒情 日出 荔枝蜜 遠的懷念 懷念蕭珊 空間 干校六記·下放記別 丑石 榕樹,生命進行曲 大唐的太陽,你沉淪了嗎? 蟬聲 我與地壇 蘇東坡突圍 誰是*可愛的人 在橋梁工地上(節選) 哥德巴赫猜想(節選) 唐山大地震(節選) ——“7·28”劫難十周年祭 伐木者,醒來!(存目)·戲劇· 十五貫(存目) 茶館 關漢卿(選場) 蔡文姬(存目) 劉三姐(存目) 陳毅市長(選場) 屋外有熱流(存目) 紅白喜事(存目)i 野人(選場){ 潘金蓮(選場) ——一個女人的沉淪史 狗兒爺涅槃(存目) 曹操與楊修(選場) 天下**樓(存目) 有一種毒藥(存目) 窩頭會館(存目)·小說· 登記 百合花 李雙雙小傳(存目) 永遠的尹雪艷 班主任(節選) 喬廠長上任記(存目) 愛,是不能忘記的 陳奐生上城 春之聲 受戒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哦,香雪 棋王(節選) 鐵木前傳(節選) 人到中年(節選) 北方的河(節選) 綠化樹(節選) 你別無選擇(節選) 爸爸爸(節選) 紅高粱(節選) 頑主(節選) 一地雞毛(節選) 紅旗譜(節選) 創業史(存目)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存目) 古船(存目) 活動變人形(存目) 平凡的世界(存目) 活著(存目) 白鹿原(存目) 長恨歌(存目) 私人生活(存目) 秦腔(存目)附錄(一)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紀事(1949—2012)附錄(二) 中國當代文學自學參考書目后記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作者簡介
朝東西眺望沒有邊際, 朝南北眺望沒有頭緒, 朝上下眺望沒有依歸, 我的驅馳不知何所底止! ………… 九州究竟安放在什么上面? 河床何以洼陷? 地面,從東至西究竟多少寬,從南至北多少長? 南北要比東西短些,短的程度究竟是怎樣? ——屈原:《悲回風》和《天問》,引自郭沫若譯詩。 這不僅僅是屈原的聲音,也是許許多多古代詩人嘹望原野時曾經涌起的感情。這種“大地茫茫”的心境,是和對于自然之謎的探索和對于人間疾苦的忿慨聯結在一起的。 想一想這些肥沃土地的來歷,你會不由得涌起一種遙接萬代的感情。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最古老時代原是一個寂寞的大石球,上面沒有一株草,一只蟲,也沒有一層土壤。經過了多少億萬年,太陽風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給地球造成了一層層的土壤,每經歷千年萬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層。想一想我們那土壤厚達五十公尺的華北黃土高原吧!那該是大自然在多長的時間里的杰作!但這還不算,勞動者開辟這些土地,是和大自然進行過多么劇烈的斗爭呀!這種斗爭一代接連一代繼續著,我們仿佛又會見了古代的唱著《詩經》里怨忿之歌的農民,像敦煌壁畫上面描繪的辛勤勞苦的農民,駕著那種和古墓里挖掘出來的陶制高輪牛車相似的車子,奔馳在原野上,辛苦開辟著田地。然而他們一代代穿著破絮似的衣服,吃著極端粗劣的食物。你仿佛看到他們在田野里仰天嘆息,他們一家老小圍著幽幽的燈光在飲泣。 看到他們畫紅了眉毛,或者在頭上包一塊黃布揭竿起義,看到他們大批地陳尸在那吸盡了他們的汗水然后又吸盡了他們鮮血的土地。想一想在原始社會中他們怎樣匍匐在鬼神腳下,在階級社會中他們又怎樣掙扎在重重枷鎖之中。啊,這些給荒涼的大地鋪上了錦繡花巾的人們,這些從狗尾草、蟋蟀草中給我們選出了稻麥來的人們,我們該多么感念他們!想像的羽翼可以把我們帶到古代去,在一家家的門口清清楚楚看到他們在勞動,在飲食,在希望,在嘆息,可惜隔著一道歷史的門限,我們卻不能和他們作半句的交談!但懷古思今,想起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農民是幾千年歷史中第一次真正掙脫了枷鎖,逐漸離開了鬼神天命的羈絆的農民,我們又仿佛走出了黑暗的歷史的隧洞,突然見到耀眼的陽光了。 你在這個五色土壇上面走著走著,仿佛又回到公元前幾千年去,會見了古代的思想家。他們白發蒼蒼,正對著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窯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那時的思想家沒有什么書籍可以閱讀參考,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四時代謝,萬物死生的現象,都使他們抱頭苦思。他們還遠不能給世界的現象說出一個較完整的答案。但是他們終究也看出一點道理來了,世間的萬物萬事,有因有果,有主有從,他們互相錯綜地關聯著……正是由于古代有這樣的思想家在這樣地思考過,才給后來的歷史創造了這樣一座五色的土壇。 “五行”的觀念和我們這個民族一樣地古老,東、南、西、北是人們很早就知道的,人們總以為自己所處是大地的中間,于是在四方之外又加上了一個“中心”,東、南、西、北、中湊成了五方五土的觀念,直到今天我們還看到好些人家的屋角有“五方五土龍神”的牌位。燒陶方法和冶銅技術發明了,人們在熊熊火光旁邊,看到火把泥土變成了陶器,把礦石燒成溶液,木頭燃燒發出了火光,水又能夠把火熄滅。這種現象使古代的思想家想到木、火、金、水、土(依照《左傳》的排列次序)是萬物的本源。于是木、火、金、水、土把五行的觀念充實起來了。 燒制陶器這件事使人類向文明跨前一大步,在埃及,在希臘,都由此產生了神明用泥土造人的神話。在中國,卻大大地發揚了“五行”的觀念。根據木、火、金、水、土五種東西彼此的作用,又產生了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根據這幾種東西的顏色:樹木是蒼翠的,火光是紅艷艷的,金屬是亮晶晶的,深深的水潭是黝黑的,中原的泥土是黃色的。于是青、赤、自、黑、黃五種顏色就被拿來配木、火、金、水、土,成為顏色上的五行了。 這個四方、五行的觀念被古代思想家用來分析許許多多的事物,音樂上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天上二十八宿的分隸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烏龜)四方,都是和這種觀念緊密地聯結起來的。 把世界萬物的本源看做是木、火、金、水、土五種東西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這和古代印度哲學家把萬物說成是由地、火、水、風所構成,古代希臘哲學家說萬物的本源是水或者火……那思想的脈絡是多么地近似啊。 盡管這種說法在幾千年后的今天看來是奇特甚至好笑的,然而那里面不也包含著光輝的真理嗎:萬物的本源都是物質,物質彼此起著錯綜的作用……哦!我們遇見的對著泥土沉思的思想家,他們正是古代的略具雛形的唯物主義者! 沒有這些古代思想家,我們就不會有這個五色的土壇。審視這五種顏色吧,端詳這個根據“天圓地方”的古代觀念筑起來的四方壇吧!它和我們民族的古代文化存在多么密切的關系啊! P138-140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