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5952
- 條形碼:9787516135952 ; 978-7-5161-359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 本書特色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較系統地回顧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歷程,并對中國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金融調控和金融對外開放進行了專業性的評述。同時,作者力求結合金融全球化、東南亞金融危機、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來探討國內宏觀金融結構,并將之與整個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相互映照。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不僅深入研究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發展,而且對世界各國金融結構體系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這些研究借鑒和吸收了中外相關研究成果,并依據大量翔實的數據進行科學嚴密的測算和分析,從而使得有關結論得到了科學保證。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 內容簡介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較系統地回顧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歷程,并對中國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金融調控和金融對外開放進行了專業性的評述。同時,作者力求結合金融全球化、東南亞金融危機、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來探討國內宏觀金融結構,并將之與整個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相互映照。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不僅深入研究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發展,而且對世界各國金融結構體系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這些研究借鑒和吸收了中外相關研究成果,并依據大量翔實的數據進行科學嚴密的測算和分析,從而使得有關結論得到了科學保證。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 目錄
**章緒論
**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理論背景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研究主線與主要特色
第四節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金融的本質與金融結構觀
**節金融的本質
一金融的形成與發展
二金融與經濟的關系
第二節中外經濟學者的金融結構觀
一傳統貨幣經濟學中的金融結構觀
二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結構觀
三愛德華.s.肖與羅納德.i.麥金農的金融結構觀
四聯合國sna的金融結構觀
五中國經濟學者的金融結構觀
第三節關于金融結構的界定
第四節金融結構的內涵與特質
一不同內涵的金融結構
二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
三對金融資產、金融產出和金融從業人員三大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第五節小結
附錄11993年sna資金流量表
第三章對不同類型國家金融結構的總體考察
**節若干發達國家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一美國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二英國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三聯邦德國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四日本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第二節對發達國家金融結構的比較
第三節一些發展中國家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一印度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二韓國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三新加坡金融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第四節對發展中國家金融結構的比較
第五節世界金融結構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
一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和完善
二金融創新方興未艾
三全球化金融市場正在形成
四融資證券化程度日趨提高
五大銀行經營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
六銀行業向綜合性金融服務業迅速發展
七金融業跨國并購趨于活躍
八金融業電子網絡化日益加深
九國際貨幣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
十國際金融監管不斷加強
十一金融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更加凸顯
第六節小結
第四章金融資產結構的衡量與宏觀分析
**節引言
第二節金融資產的界定與分類
一金融資產的定義與范圍
二金融資產的創新與統計分類
第三節金融結構與金融深化的衡量方法之探討
一對西方金融結構理論與方法的簡要述評
二衡量中國金融資產結構與深化程度的統計基礎
第四節中國的資金流動與資金結構
第五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資產存量結構的變化特征
一中國金融資產總量增長與結構分析
二中國金融資產總量與國民經濟總量的結構分析
三對若干金融概念的進一步探討
第六節小結
附錄2金融相關比率(fir)的計算公式
第五章中國金融產出的衡量與結構分析
**節引言
第二節中國第三產業和金融業的變革與發展
一中國第三產業結構狀況與發展
二20世紀中國金融業的變革與發展
三新世紀以來中國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
第三節金融機構的一般界說與分類
一金融機構的一般界說
二關于金融機構的主要分類
第四節金融業產出的合理內核及其衡量方法
一金融業產出的合理內核
二金融業產出、中間投入和增加值的概念與衡量方法
第五節對金融中介服務產出衡量方法的再探討
一對金融中介服務產出衡量方法的再思考
二對中央銀行提供中介服務的認識
第六節中國金融業產出結構與效率分析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業產出結構與深化程度分析
二對新世紀以來中國金融產出結構與深化程度的簡要分析
三對中國金融效率悖論的一種解說
第七節小結
附錄3測算和分配金融中介服務產出的具體案例
第六章中國金融業就業結構的宏觀分析
**節引言
第二節勞動力在經濟增長與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中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動分析與國際比較
一中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動分析
二中國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國際比較
三中國三次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國際比較
四新世紀以來中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動趨勢
第四節中國金融業就業總量與結構變動分析
一改革開放30年中國金融業就業狀況及趨勢分析
二中國金融業從業人員素質分析
第五節對中國金融業生產效率分析
第六節小結
第七章對中國金融深化程度的綜合判斷及其進一步發展的思路
**節引言
第二節對中國金融深化程度和結構失衡的綜合判斷
一對20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金融深化程度的綜合判斷
二對90年代后期中國金融結構失衡的基本判斷
第三節導致中國金融結構失衡的政策因素分析
第四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中國金融結構的若干思考
一推進國有專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革,調整和優化國有專業銀行的組織結構,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內在要求的商業銀行體系
二逐步放寬金融機構的準入限制,鼓勵非國有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外資銀行的創立與發展,不斷提高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度,有序有效地促進市場競爭
三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鞏固和提高資本市場及直接融資的地位,著力減輕銀行間接融資壓力,不斷促進金融結構優化升級
四盡快推行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增加銀行資產流動性,轉移和降低銀行業經營風險
五逐步放松分業經營管制,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績效
六進一步消除金融抑制,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有序推進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
第五節對現階段中國金融深化程度的再衡量和再判斷
第六節對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問題的再思考
一關于金融深化或自由化問題
二關于金融結構均衡發展問題
三關于資本賬戶開放問題
四關于人民幣國際化問題
五關于全球經濟治理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宏觀金融結構分析與政策思考 作者簡介
吳澗生,安徽無為人,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所支部副書記。1988年7月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原國務院國民經濟核算統一標準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核算辦”),主要從事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研制、試點和實施工作;后轉入國家統計局制度方法司、設計管理司工作,歷任副處長和正處調研員;其間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在職讀博士,2000年7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10月至今,先后于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綜合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司、對外經濟研究所工作,任處負責人、處長和副所長;2003年5月至2006年11月被派往我駐美國使館經濟處工作,任一等秘書。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政策研究,曾多次參與重要文件起草工作,撰寫了大量的內部報告和重要文稿。先后公開發表文章50多篇,合著譯著多部。近年來,積極推動開展對國際經濟領域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的前瞻性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