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以《劉三姐》與《阿詩瑪》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5053
- 條形碼:9787010125053 ; 978-7-01-01250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以《劉三姐》與《阿詩瑪》為例 本書特色
經典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深沉積淀,是時代審美理想的集中表征。少數民族在長期的藝術活動中創造的優秀藝術,囊括了民族精神追求與人類審美范式,彰顯出獨特的藝術內涵與生態規律,成為民族藝術經典。《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以<劉三姐>與<阿詩瑪>為例》通過《劉三姐》與《阿詩瑪》的生態研究及比較研究,探索民族藝術經典經由原生態、聚生態、共生態,再到整生態、衍生態等的系統生發路徑,界定其自由理想、和諧精神及自然境界的本質規定,揭示其多重價值的耦合整生規律,即復合式超循環整生的規律,并升華出一般藝術經典的形成規律,產生了普適性。
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以《劉三姐》與《阿詩瑪》為例 內容簡介
經典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深沉積淀,是時代審美理想的集中表征。少數民族在長期的藝術活動中創造的優秀藝術,囊括了民族精神追求與人類審美范式,彰顯出獨特的藝術內涵與生態規律,成為民族藝術經典。本書通過《劉三姐》與《阿詩瑪》的生態研究及比較研究,探索民族藝術經典經由原生態、聚生態、共生態,再到整生態、衍生態等的系統生發路徑,界定其自由理想、和諧精神及自然境界的本質規定,揭示其多重價值的耦合整生規律,即復合式超循環整生的規律,并升華出一般藝術經典的形成規律,產生了普適性。
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以《劉三姐》與《阿詩瑪》為例 目錄
緒論民族藝術經典的生態探索
**部分 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路徑
**章 文本與研究對生經典
**節 從靜態搜集與闡釋走向生態研究與探索
第二節 依生競生共生
第三節 對生原生共生
第四節 文本促進研究,研究催生文本
第二章 超循環整生的經典
**節 自然化與生命化的藝術
第二節 生命形態遞進發展,審美內涵螺旋提升
第三節 民間生發經典,詩性升華永恒
第四節 文本質態生發之比較
第三章 “境”中文本
**節 由此境到彼境
第二節 文本與生境耦合并進
第三節 文本在“境”中系統整生、立體環進
第四章 傳播聚生經典,經典與傳播共生
**節 傳播中生成的經典
第二節 傳播對經典的聚形與分形
第三節 傳播與經典的對生與共生
第四節 文本傳播生態之比較
第二部分 民族藝術經典的本質規定
第五章 經典內涵的系統生發
**節 口傳文本孕生以自由、和諧與自然為核心的民族藝術理想
第二節 舞臺文本聚合以自由、和諧與自然為主體的民族藝術內涵
第三節 經典文本升華以自由、和諧與自然為本質的民族藝術精神
第四節 民族藝術經典內涵自由、和諧與自然的超循環生態
第六章 優美地存在與崇高地超越
**節 自由理想的三個生態境界與文本邏輯的生態發展相統一
第二節 在自主自足的自由中實現生存與生活的和諧
第三節 在自律自覺的自由追求中創造愛情的崇高之美
第四節 在對自在自然的自由追求中實現生命與愛情的超越
第五節 自由是人的*高目標,是藝術的天化境界
第七章 從生態中和到與自然大和
**節 和諧與生態和諧
第二節 趨向生態中和
第三節 臻于自然大和
第八章 從自然天生走向天然天成
**節 自然是藝術內在的審美追求
第二節 民族藝術自然天生的審美本質
第三節 民族藝術走向天然天成的生態路徑
第三部分 民族藝術經典的價值規律
第九章 走向自由和諧的生態美育
……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民族藝術經典的生發-以《劉三姐》與《阿詩瑪》為例 作者簡介
龔麗娟,女,1981年生,湖北老河口人,博士,先后就讀于湖北大學中文系、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云南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專業,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生態美學與民族文藝學。近五年來,在《民族文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獲第十二次廣西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出版合著3部,主持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十余項。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