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4926
- 條形碼:9787010124926 ; 978-7-01-01249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 本書特色
李西文編著的《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結合我國風險資本、IPO市場和中小企業特征,以理論推演和實證檢驗相結合的方法,探析我國風險資本持股影響中小企業IPO抑價的機理問題,旨在為規范VC、中小企業和IPO市場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對策支持。本書分析了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影響中小企業IPO抑價的主要因素;VC投資的投機性增加了機構投資者的信息搜集成本,從而導致VC持股企業抑價較高;二級市場的不成熟性使二級市場投資者對VC持股企業反映的信息不對稱更加敏感,從而進一步增加了VC持股企業的IPO抑價水平。本書認為,VC的投機性逐利動機導致其不能發揮培育創業企業的作用,同時還降低了IPO融資效率。*后,本書在結論部分提出了規范VC、中小企業和IPO市場建設的相關建議,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論指導。
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 內容簡介
《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結合我國風險資本、IPO市場和中小企業特征以理論推演和實證檢要結合的方法探析我國風險資本持股影響中小企業IPO抑價的機理問題,旨在為規范VC,中小企業和IPO市場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對策支持。
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 目錄
**節 選題依據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創新
第四節 基礎理論分析
第五節 IPO抑價理論綜述
第六節 風險投資對企業成長與IPO抑價影響的研究綜述
第二章 中小企業融資及背景分析
**節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與融資特征
第二節 風險資本發展與特征分析
第三節 IPO市場建設特征
第三章 風險資本影響IPO抑價模型的構建
**節 模型構建的思路
第二節 IPO抑價的基本模型
第三節 風險資本影響IPO抑價的模型推導
第四節 基本抑價模型及VC抑價模型的應用分析
第四章 數據、樣本和變量描述
**節 數據來源和樣本分布
第二節 變量選擇與實證分析方法
第三節 特征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第五章 風險資本對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節 實證研究假設
第二節 IPO抑價、VC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第三節 對分組樣本的比較分析
第四節 多元回歸分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對我國中小企業、VC發展和IPO市場建設的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風險資本對我國中小企業IPO抑價影響的研究 節選
二、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惡劣的融資環境嚴重地制約甚至危及著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周宗安和張秀鋒,2006)。因此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和成長的相關問題,對我國推動經濟增長制定相關政策具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 (一)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目前我國共有5000多萬家中小企業,已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①,創造了60%的經濟總量和50%的稅收,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②。其次,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競爭機制的積極參與者,充分反映了經濟分散化、多元化的內在要求,具有大型企業無法比擬的先進性和革命性,已經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且,即便不考慮其自身產生的經濟價值,中小企業的存在對我國改革的意義也不容小覷。在我國經濟改革過程中,中小企業通常被作為是試驗田和突破口。由于中小企業經營方式靈活,可以為各項改革措施提供較低成本的檢驗,因此能夠為大企業的改革和實踐提供有益經驗借鑒和參考。與大型企業一起,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構成了推動經濟進步的重要動力。此外,中小企業的存在還可以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降低成本費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是因為,大型企業由于生產規模較大,往往采用分層次集中控制的手段實施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日常管理,更適合大宗資源的開發使用。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整體發展卻不平衡,尤其是存在很多數量較少、地域分散、不易集中利用或集中利用成本較高的資源,經營方式靈活多樣、對市場反映靈敏的中小企業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白。因此,同大型企業一樣,中小企業發展也是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小企業對科技創新具有重要價值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反應快速、機制靈活,組織結構轉換成本較低,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因此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研究和發展創新的有效組織形式。據美國貿易部統計,二戰以來50010的創新產生于小企業,95%重大革新來源于中小企業(張玉利和段海寧,2001)。周月書(2008)認為,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科技發明的一半以上是由小企業完成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專利約66%是由中小企業發明的,74%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2%以上的新產品由中小企業開發。可見,科技創新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成長規劃》進一步證實了中小企業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提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約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在全國科技園區、高新技術園區中,中小企業比例超過了70%。2010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的中小企業比例達到82.6%。而且,根據第二次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資源清查數據公報,2009年全國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企業中,小型工業企業達到23953家,占65.8%,私營企業達到16153家。因此,扶植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 ……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