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12中國當代文學年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006935
- 條形碼:9787550006935 ; 978-7-5500-069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2中國當代文學年鑒 內容簡介
中國廣大文學工作者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和胡錦濤同志在中國作協八代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鼓舞下,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堅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創作出了一大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秀作品。
2012中國當代文學年鑒 目錄
年度文獻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奮力開拓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以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人民的創造中實現文學的創造
——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上的致辭
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二批客座研究員聘任儀式上的講話
在魯迅文學院第十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結業
典禮上的講話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創作導向
文學創作概況
圖畫、感覺與詞語
——觀察2012年長篇小說的一個角度
2012年長篇小說創作綜述
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
-2012年中篇小說讀記
2012年度中篇小說綜述-《中篇小說選刊》為例
文壇崛起新勢力-2012年中篇小說述評
2012年短篇小說述評
2012年中國小小說綜述
2012年詩歌創作:敏感的神經與詩的發現
在沉穩中前行-2012年詩歌綜述
愛,思辨與救贖-2012年散文印象
當我們談論散文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2012年中國散文創作漫談
狂歡下的隱憂-2012年度網絡文學綜述
2012年網絡文學發展綜述
回到報告文學的文體特色與特質
——2012年中國報告文學概論
……
文學理論與批評綜述
文學出版與閱讀概況
文學活動紀事
2012中國當代文學年鑒 節選
五、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 《講話》深刻指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毛澤東同志還反復強調,革命文藝事業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勇于創新,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的根本保證。這些年文化領域取得的一切進步,*根本的原因就是改革創新,*鮮明的標志也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不竭動力。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通過改革創新,建立起有利于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積極作用的體制機制,才能充分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單位和文藝工作者遵循藝術規律,煥發創造活力,更好地貼近群眾、貼近市場,豐富文化產品服務,繁榮城鄉文化市場,*大限度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切實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可以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繼承和弘揚文藝為人民服務這一《講話》核心思想的本質要求,與《講話》精神一脈相承并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我們要緊緊圍繞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由人民評判、為人民共享這一根本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貼近群眾、貼近市場的體制機制,切實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勞動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完善服務方式、改進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能力。要進一步創新有利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基礎上,把改革改組改造與加強管理結合起來,加快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實力和競爭力的合格市場主體,催生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進一步創新文化產品的評價體系,堅持把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滿意作為評價作品的*高標準,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神文化產品。要進一步創新有利于推動廣大文藝工作者服務群眾、面向市場的體制機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引導和鼓勵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各展所長、建功立業。要大力營造有利于文化創新的濃厚氛圍,保護創新熱情,完善創新機制,鼓勵原創,使一切創新的觀念得到尊重,一切創新的舉措得到支持,不斷把文化創新的豐碩成果奉獻給人民群眾。 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積極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講話》指出,“對于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同時“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要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重要歷史使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征,積淀著深厚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厚基礎,也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開放的道路,我們要立足中華文化的深厚沃土,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諧共存、互鑒發展。 廣大文化工作者要擔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崇高使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新要求,不斷賦予中華文化以新的活力,使古老的中華文明之樹開出新的時代之花,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堅持辯證取舍,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提高轉化再造能力,吸收借鑒一切國外文化有益成果,推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要積極推動雙邊、多邊文化往來,促進文化相互借鑒,使文化成為加深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的精神紐帶。要推動國際文化產品貿易交易和文化服務平臺建設,發揮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在推動文化走出去中經常性、持久性的優勢和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努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方式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要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發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 ……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