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8672
- 條形碼:9787516118672 ; 978-7-5161-186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 本書特色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闡述中國的古史研究,自二十世紀前期即是學術界關切的熱點課題。1923年以來風靡一時的“古史辨”疑古思潮,1925年王國維先生提出的“古史新證”,以及后來李濟先生提出的“古史重建”,歸根到底都環繞著方法論問題。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 內容簡介
中國的古史研究,自二十世紀前期即是學術界關切的熱點課題。1923年以來風靡一時的“古史辨”疑古思潮,1925年王國維先生提出的“古史新證”,以及后來李濟先生提出的“古史重建”,歸根到底都環繞著方法論問題。杜勇教授《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在談夏朝是否存在時說:“我以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先不妨在方法論上作些檢討,或可消卻心中的疑云。就夏史研究來說,有兩個方法論方面的問題尤其值得我們反思:一是如何看待晚出文獻資料的真實性問題,二是如何對待夏代考古資料有無文字的問題!边@兩個問題都可以擴大為整個古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 目錄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 節選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闡述中國的古史研究,自二十世紀前期即是學術界關切的熱點課題。1923年以來風靡一時的“古史辨”疑古思潮,1925年王國維先生提出的“古史新證”,以及后來李濟先生提出的“古史重建”,歸根到底都環繞著方法論問題。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與國家結構 作者簡介
杜勇,男,1956年生,四川旺蒼人。先后就讀于四川師范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1996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F為天津師范大學社科處處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先秦歷史文化和歷史文獻研究,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出版《<尚書>周初八誥研究》、《金文斷代方法探微》等著作多部,在《光明日報》、《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大陸雜志》等各類報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