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28046
- 條形碼:9787516128046 ; 978-7-5161-280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作者王志遠)修正了行動主體認知世界理論,把行動主體的認知世界劃分為置信世界和非置信世界,為選擇中行動主體對事物間偏好關系的確定奠定了認知論基礎。依據偏好選擇情結和直觀上不容置疑的條件構建了偏好選擇函數,并證明了偏好選擇函數的有解性,有解性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偏好(包括模糊偏好)的存在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形成機制的突現。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模糊偏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對于行動主體的選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在選擇理論的全部歷史里,*使人感到驚異或難于解釋的莫過于偏好尤其是模糊偏好的形成了。自偏好概念提出后的整個歷史,幾乎沒有人對模糊偏好的形成機制進行過探索。然而,模糊偏好形成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而且是不容回避的,它關系到選擇理論及其架構的穩定性,結論的合理性與正確性。《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根據知識圖譜技術對研究領域的前沿與熱點分析,以行動邏輯與決策邏輯的基本方法,透過對偏好、效用、認知世界等選擇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分析與厘清,重新探討了行動主體認知世界的劃分問題,論證了偏好的存在性,《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作者王志遠)并且基于邏輯原子主義提出了模糊偏好形成的原子偏好理論,針對性選擇中存在的循環問題,建構了分布式偏好理論的一般框架,*后探究了個體偏好何以形成群體模糊偏好的問題。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 目錄
前言
**章 導言
1.1 模糊現象普遍存在的世界
1.2 模糊偏好形成問題的凸顯
1.3 模糊偏好研究的概貌
1.3.1 國外研究概貌
1.3.2 國內研究概貌
1.4 本書的學科貢獻
1.4.1 學科理論意義
1.4.2 學科應用價值
1.5 本書的研究進路及架構
1.5.1 研究進路
1.5.2 本書基本架構
1.6 本書的主要創新點
1.6.1 對行動主體認知世界重新進行了劃分
1.6.2 論證了偏好的存在性
1.6.3 提出了模糊偏好形成的原子偏好理論
1.6.4 以分布式偏好理論克服了選擇中的循環性問題
第二章 模糊偏好研究的可視化模式分析
2.1 分析方法及數據
2.1.1 知識圖譜
2.1.2 分析工具
2.1.3 數據來源
2.2 模糊偏好研究的知識圖譜及分析
2.2.1 模糊偏好的研究前沿——主題詞分析
2.2.2 模糊偏好的知識基礎——引文分析
2.2.3 模糊偏好的科學共同體——共作者分析
2.2.4 主要研究領域分析
2.2.5 重要被引期刊分析
第三章 偏好、效用、認知世界與選擇
3.1 理性選擇的基本假定
3.1.1 *大化(maximization)
3.1.2 效果論
3.1.3 個人行為趨向
3.1.4 無限智慧
3.2 偏好與選擇
3.2.1 什么是偏好
3.2.2 模糊偏好
3.2.3 邏輯與偏好的表達
3.2.4 二元關系與偏好
3.2.5 模糊關系與偏好
3.3 廣義效用假定
3.3.1 傳統效用假說的缺陷
3.3.2 廣義效用假說
3.3.3 基本推論
3.3.4 廣義效用與偏好
3.4 行動主體的認知世界劃分
3.4.1 基于潘天群三分認知世界的選擇關系刻畫
3.4.2 行動主體的認知世界
第四章 偏好形成的兩種直觀刻畫
4.1 主客觀狀態與模糊性的產生
4.1.1 模糊性與模態刻畫
4.1.2 進一步的說明
4.2 基于優選論的偏好刻畫
4.2.1 優序與偏好
4.2.2 信念與偏好
4.2.3 優先序的變化與偏好
4.2.4 信念與偏好的變化
第五章 單主體模糊偏好的形成
5.1 事物間原子比較方面與原子偏好
5.2 事物間原子偏好的圖示化
5.3 從原子偏好到單主體模糊偏好
5.3.1 純p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2 純i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3 純j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4 pi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5 pj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6 ij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7 pij型原子偏好與單主體模糊偏好
5.3.8 原子方面個數與模糊偏好:進一步說明
5.4 原子偏好與直覺模糊偏好的形成
第六章 群體模糊偏好的形成
6.1 偏好選擇情結與選擇函數的可解性
6.1.1 選擇中的偏好情結
6.1.2 基于偏好選擇情結選擇函數的有解性
6.2 偏好集結:何以可能?
6.3 群體模糊偏好的產生
6.3.1 偏好集結函數
6.3.2 群模糊偏好成因分析
第七章 個體偏好到群體偏好的合理性
7.1 選擇中傳統傳遞性存在的問題
7.2 選擇中的分布式偏好
7.2.1 分布式偏好的提出及刻畫
7.2.2 基于分布式偏好的選擇
7.2.3 分布式偏好與luce—suppes難題
7.2.4 對分布式偏好的進一步說明
7.3 分布式偏好理論與模糊選擇
7.3.1 模糊偏好的去模糊化
7.3.2 含有模糊偏好的選擇
7.4 群模糊偏好形成的合理性
7.4.1 選擇情景
7.4.2 集結函數
7.4.3 主觀價值
7.5 附:分布式偏好相關定理證明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 節選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作者王志遠)修正了行動主體認知世界理論,把行動主體的認知世界劃分為置信世界和非置信世界,為選擇中行動主體對事物間偏好關系的確定奠定了認知論基礎。依據偏好選擇情結和直觀上不容置疑的條件構建了偏好選擇函數,并證明了偏好選擇函數的有解性,有解性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偏好(包括模糊偏好)的存在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形成機制的突現。
模糊偏好形成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王志遠,男,1974年生,漢族,河南襄城人。2005年6月畢業于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獲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9月畢業于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學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首批培養對象,廣西創造學會副秘書長。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模糊偏好形成的主觀發生機理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入選2011年度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獲201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主要從事行動邏輯與決策邏輯、公共選擇、博弈方法及應用等研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