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320166
- 條形碼:9787302320166 ; 978-7-302-3201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本書特色
劉超等編著的《篳路藍縷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精)》擬以作者所長期執掌的工物系為切入點做初步的探究,力圖接近何東昌教育思想的世界,探尋其思想的內在架構和脈絡。本書重點討論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等教育思想與實踐,特別是側重其在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系主任任上的人才培養的思想;書末則附帶概述其在“文革”期間至改革開放之前這十余年的若干思考與實踐。借此,以盡可能恰當地理解何東昌教育思想的內涵,以窺其真義于一二。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內容簡介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初步描述和分析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早期發展的基本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辦學成功的內在的深層次原因。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特別分析了該系在辦學理念和辦學方略上的獨到之處,由此進而探討該系當時的主要領導者——何東昌等人在辦學工作中的一系列獨特的想法和做法。全書從“又紅又專”、“理工結合”、“少而精”、“與時俱進、唯實創新”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析,較為深入地闡釋了該系辦學成功的深層機理。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適合對清華歷史感興趣的人士閱讀。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目錄
**節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早期發展歷程概述
一、清華學人與中國原子能事業
二、篳路藍縷開新篇
第二節 何東昌與工物系之淵源
小結
第二章 國家意識、國際戰略與尖端科技
**節 國家意識與尖端科技
一、民族國家與尖端科技
二、“全國一盤棋”的大科學體制
第二節 “尖端科技”與人才培養
一、尖端學科及其意涵
二、尖端專業之管理體制
第三節 對人才培養的整體認知
第四節 環境、團隊與人才的成長
一、系風建設
二、制度建設
三、團隊建設
四、典型案例
小結
第三章 人才培養的具體理念與策略
**節 “又紅又專”
一、清華大學與“又紅又專”論
二、何東昌與“又紅又專
三、“又紅又專”在工物系
四、“又紅又專”,成就輝煌
第二節 理工結合: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
一、院系大調整與清華變局
二、清華再度崛起的努力
三、注重基礎,重視理論
四、重視實踐和能力訓練
五、理工結合的“威力”
第三節 “少而精”,抓核心
一、“少而精”在清華大學
二、何東昌與“少而精”
三、“和而不同”
第四章 極富特色的教學思想與策略
**節 “循序前進”:遵循規律性與發揮創造性的結合
一、“循序前進”理念之演化進程
二、“循序前進”的教學論意涵
三、學理依據
四、來自現實的干擾
第二節 “因材施教”:照顧多數與選拔尖子相統
一、因材施教在清華
二、工物系與因材施教
第三節 艱苦奮斗,唯實創新:革命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結合
一、“不唯上,只唯實”
二、敢想敢做,追求卓越
三、在“時代曲折中”的為與守
……
第五章 何東昌教育實踐的轉型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篳路藍縷 鑄就輝煌-何東昌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節選
何東昌非常低調,尤不喜長篇大論,但他每次發言都言簡意賅、毫無套話廢話,但幾乎句句都切中要害,啟人深思。這一點,讓接觸過他的人都有深刻印象。當時校內外一般人的感覺都是,何東昌與蔣南翔一樣,“懂哲學、有思想”。當時很多學生喜歡聽學校領導做報告。“感覺那不僅是受教育,更是一種享受。”蔣南翔的蘇北口音令人難忘,且經常能讓人聽到中央高層的聲音。而何東昌講話是另一種風格,“言簡意賅,絕無冗言贅語,語調輕松、幽默,邏輯性強”②。在校領導中,何東昌思維的深度,語言的生動,是異常突出的,其口才也令不少年輕學子折服,甚至著迷。 據傳,當時有位工物系尖子生到學校理發店理發時,曾問師傅是否懂微積分,對方說不懂。又問:是否懂量子力學?師傅還是說不懂。該同學感嘆道:量子力學那么美的東西你都不懂,你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這一事件傳出之后,在校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牽涉到社會分工的問題,也牽涉到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或日知識分子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等重要問題。對此類現象,何東昌進行了批評教育,指出要尊重普通勞動者,不要輕視實踐、輕視工農。他還藉此契機,非常藝術性地開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他對事不對人地召開了有關會議,*后會議提出反對三種傾向:“反對業務至上忽視政治的傾向,反對理論至上輕視實踐的傾向,反對專家至上脫離工農的傾向。”③師生們為此進一步深化和統一了認識。當然,何東昌并未到此為止。因為這在當時并非孤立存在的一種思想傾向,亦非僅僅存在于清華校內的一種思想。何東昌并非進行一般意義上的批評教育,而是進行有系統的理論思辨和澄清。1958年12月,素有“述而不作”之風的工物系主任何東昌發表了他的長篇論文<> 解放之初的幾十年是國內政治運動和群眾運動極為頻繁的時期,過多的運動,容易沖擊正常的辦學秩序。這對正規高校的人才培養是有消極影響的。作為清華的一校之長,蔣南翔也希望“清華大學的院墻可以高一些,學校受到墻外政治風浪的影響小一些,學生們的學習環境安靜一些。”①也正因此,深諳教育規律和育才之道的蔣南翔,在政治風浪中雖然不能不做必要的應對,但也在可能范圍內盡力維持學校的辦學秩序,避免“隨風飄”,而是著眼于國家更長遠的需要,堅持高校的本職工作,盡可能避免政治運動沖擊學校的正常工作。其中,著名的“5字班”就是*幸運的一屆,他們1959年入學,1965年畢業,即錯開了此前的反右派和“大躍進”等政治風浪,也避開了稍后的“文革”大潮;他們*好地享受了清華的優質教育,并能在“文革”爆發前就正式進入工作崗位開始歷練。清華在這批學子身上*好地貫徹落實了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訓練模式,也通過這批學子*好地彰顯了其教學水準、辦學風格和辦學成績;自然,他們也*能充分地體現蔣南翔教育思想的魅力與“威力”。因此,這一屆學子成為劉冰同志極所激賞的著名的“5字班”②,其中,產生了兩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和吳官正),三位部長(原城鄉建設部部長葉如棠、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原司法部部長張福森)、三位中科院院士、五位中國工程院院士③。 在清華校內,工物系由于其特殊性和保密性,一般人也不敢輕易沖擊其工作;更由于該系的領導人的有效把控,使該系在“文革”前始終較少受到政治運動的重大沖擊。這與何東昌本人的領導有方也有關系。 ……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