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10855
- 條形碼:9787550410855 ; 978-7-5504-10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在梳理國內外已有的衛生服務可及性等文獻的基礎上,利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的數據,考察1997-2006年間我國衛生服務可及性與健康不平等的關系。《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從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分析健康,從供方和需方兩個角度考察衛生服務可及性,在對我國健康、健康不平等、衛生服務可及性的變化趨勢進行描述的基礎上,采用grossman模型建立《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的理論框架,并利用隨機截距邏輯回歸模型分析衛生服務可及性各變量對健康的作用途徑和作用大小,比較需方可及性和供方可及性的作用力度,分析主觀與客觀模型結果的異同。由于患病農村居民的患病行為可以反映出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需要,體現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公平程度,揭示健康不平等的狀況,因此在衛生服務公平性的理論指導下,對患病農村居民的患病行為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了村衛生室的發展軌跡和改革困境,介紹國際上農村基層衛生服務建設的經驗。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通過對四周患病率和健康不良率、疾病構成、常見疾病別患病率、疾病嚴重程度等幾方面的考察,研究發現:1997-2006年,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下降,農村居民的患病嚴重程度增加。第二,通過極差法、差異指數、不平等斜率指數和集中指數法測算1997-2006年我國農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從不同側面反映健康不平等的狀況。第三,本書度量1997-2006年間的我國農村衛生服務的可及性,結果發現:家庭人均收入增長、去衛生室時間減少、看病等待時間減少、村衛生室提供所需藥品的能力增強,但是醫療保險的擁有率較低、醫療服務價格偏高且上升速度較快。第四,采用隨機截距邏輯回歸模型,實證分析1997-2006年衛生服務可及性對農村居民健康的影響。第五,通過對患病農民患病行為的分析,可以發現1997-2006年就診率、住院率上升。 第六,通過縱向比較我國村級衛生服務發展輝煌時期與衰落時期的發展狀況,橫向對比印度、古巴和巴西等國家的基層衛生服務狀況,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政府應該承擔主要籌資責任,要立足于基層衛生服務建設,同時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七,針對當前我國農村居民健康不平等和衛生服務可及性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供我國醫療管理主管機關參考的相關政策建議。
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 內容簡介
健康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一項*基本的需要,是人類從事各項社會生產和創造活動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目標。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在健康領域曾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后,雖然中國人口的平均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明顯放緩,在國際比較中的優勢也明顯下降。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對平等的忽視,從而造成某些社會不平等現象擴大。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農村居民的疾病譜和衛生服務需求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村衛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承擔著農村居民治療、預防、保健的功能,其運行好壞反映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大小,并直接影響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研究思路與研究結構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結構
1.3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3.1 數據來源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創新
1.4.1 本書系統研究了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與健康不平等的關系
1.4.2 對中國農村健康不平等及衛生服務可及性進行動態考察
1.4.3 本書利用分層線性模型,動態地考察了衛生服務可及性對農村居民健康的影響
2 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與度量
2.1.1 農村居民的概念
2.1.2 健康的概念與度量
2.1.3 健康不平等的概念與度量
2.1.4 衛生服務可及性的概念與度量
2.2 影響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因素分析
2.2.1 一般因素
2.2.2 教育因素
2.2.3 收入因素
2.2.4 衛生服務可及性因素
2.3 簡要評述
3 農村居民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
3.1 農村居民健康狀況
3.1.1 定義
3.1.2 健康狀況
3.2 農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分析
3.3 農村居民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3.3.1 主要問題
3.3.2 原因分析
4 衛生服務可及性
4.1 指標說明
4.2 衛生服務可及性的現狀及變化過程分析
4.2.1 需方可及性
4.2.2 供方可及性
4.3 可及性障礙分析
4.3.1 醫療保險的擁有率較低
4.3.2 醫療服務價格偏高
……
5 衛生服務可及性與健康不平等的關系:理論框架和實證模型
6 衛生服務可及性對農村居民健康影響的實證分析
7 患病農村居民的患病行為分析
8 村衛生室發展的問題分析與經驗探討
9 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農村衛生服務可及性對居民健康的影響研究 節選
健康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一項*基本的需要,是人類從事各項社會生產和創造活動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目標。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在健康領域曾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后,雖然中國人口的平均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明顯放緩,在國際比較中的優勢也明顯下降。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對平等的忽視,從而造成某些社會不平等現象擴大。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農村居民的疾病譜和衛生服務需求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村衛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承擔著農村居民治療、預防、保健的功能,其運行好壞反映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大小,并直接影響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