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中篇小說卷 人到中年 方舟 (鎏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30153
- 條形碼:9787020130153 ; 978-7-02-013015-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中篇小說卷 人到中年 方舟 (鎏銀本) 本書特色
中國當代文學的半壁江山,巴金創刊并終身擔任主編的雜志!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萃覽中國當代文學上下六十年! 2017年,作為新中國成立后**份大型文學刊物,由巴金創刊并終身擔任主編的《收獲》雜志創刊60周年。60年間,《收獲》佳作迭出,碩果累累,它以兼容并包和自由閎放的精神,文壇風流,向讀者奉獻了各個時期具影響力的作家的重要的作品。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特別推出《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既是回望《收獲》雜志的60年,更是為了回應各方人士對這一盛事的熱忱關注,同時供喜愛文學的讀者品閱收藏。 這套紀念文存由《收獲》編輯部主編,選收《收獲》雜志歷年發表的優秀作品,遴選范圍自1957年創刊號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體裁編纂,其中長篇小說11卷、中篇小說9卷、短篇小說4卷、散文4卷、人生訪談1卷,總計160余部長、中、短篇小說,及120余篇散文隨筆作品。除長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時間分卷或編排目次。由于劇本僅編入老舍《茶館》一部,故與同時期周而復的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合為一卷。 為了彰顯這套叢書經典大氣的品格,總體裝幀設計上,編撰者亦是絞盡腦汁,封面構圖上秉持著“刪繁就簡,妙語者不必多言”的原則,借助書名等字體的巧妙安排,使整體看上去對稱與均衡。色彩方面使用大面積的專色藍和燙銀以及總套名“收獲”浮雕凸版工藝,書頂、書口、書根三部分鍍銀,外加大16開的紙面精裝形式,氣質典雅的象牙白優質內文紙和150克深藍卡的封面用紙,使得整套叢書的品相莊重而不呆板,含蓄卻不簡單。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中篇小說卷 人到中年 方舟 (鎏銀本) 內容簡介
《人到中年 方舟》是“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系列之一,這本中篇小說集收錄了1979年至1982年發表在《收獲》雜志上的5篇中篇小說,包括叢維熙《大墻下的紅玉蘭》、諶容《人到中年》、張一弓《犯人李銅鐘的故事》、王蒙《雜色》以及張潔《方舟》。 《大墻下的紅玉蘭》講述了原省公安局勞改處處長葛翎,蒙冤入獄,與“極左”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英勇的抗爭,*后血灑大墻的悲劇故事。《人到中年》通過中年眼科大夫陸文婷因工作、家庭負擔過重,病累交加,瀕臨死亡的故事,客觀而真實地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艱難人生和生存困境。《犯人李銅鐘的故事》講述了主人公李銅鐘出于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堅持抵制左傾路線和浮夸風,反對在“大躍進”中的虛假行為,堅持說實話,辦實事,冒著被判死刑的危險開倉救濟村民的故事。《雜色》運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法,用心理敘事的方式講述了被下放的曹千里和他的雜色老馬之間的互動,以此反映了主人公對于當下社會生活觀察與思考,對人的精神世界的艱苦探索。《方舟》是作家張潔的代表作,小說塑造了荊華、梁倩、柳泉三個個性剛硬、獨立自強的知識女性形象,她們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同時三個獨身女人在事業和個人生活上都遭受挫折,她們都真誠地愛過,現實讓她們變得更堅強,對未來充滿希望。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中篇小說卷 人到中年 方舟 (鎏銀本) 目錄
叢維熙 大墻下的紅玉蘭
諶 容 人到中年
張一弓 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王 蒙 雜色
張 潔 方舟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中篇小說卷 人到中年 方舟 (鎏銀本) 節選
《人到中年》 一 仿佛是星兒在太空中閃爍,仿佛是船兒在水面上搖蕩。眼科大夫陸文婷仰臥在病床上,不知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她想喊,喊不出聲來。她想看,什么也看不見。只覺得眼前有無數的光環,忽暗忽明,變幻無常。只覺得身子被一片浮云托起,時沉時浮,飄游不定。 這是在迷惘的夢中?還是在死亡的門 前? 她記得,好像她剛來上班,剛進手術室,剛換上手術衣,剛走到洗手池邊。對,她的好友姜亞芬是主動要求給她當助手的。姜亞芬的出國申請被批準了,他們一家就要去加拿大,這是姜亞芬跟自己一起做*后的一次手術了。她們并肩站在一起洗手。這兩個五十年代在醫學院一起讀書,六十年代初一起分配到這所大醫院,同窗共事二十余載的好友即將天各一方,兩人心情都很沉重。這種情緒在手術之前是不適宜的。她記得,自己曾想說些什么,調節一下這種離別前的慘淡的氣氛。她說了些什么呢?對,她扭頭問過: “亞芬,飛機票訂好了嗎?” 姜亞芬說什么了?她好像什么也沒有說,只是眼圈兒紅了。 停了好久,姜亞芬才問了一句: “文婷,你一上午做三個手術,行嗎?” 她回答了嗎?不記得了,好像是沒有回答,只是一遍一遍地用刷子刷手。那小刷子好像是新換上的,一根根的鬃毛尖尖的,刺得手指尖好疼啊!她只看見手上白白的肥皂泡,只注視著墻上的掛鐘,嚴格地按照規定,刷手、刷腕、刷臂,一次三分鐘。她刷完三次,十分鐘過去,她把雙臂浸泡在消毒酒精水桶里。那酒精含量百分之七十五的消毒水好像是白色的,又好像是黃色的,直到現在,她的手和臂都發麻,火辣辣的。這是酒精的刺激嗎?好像不是的。從二十年前實習時**次上手術臺到如今,她的手和臂幾乎已經被酒精泡得發白,并沒有感到什么刺痛呀?為什么現在這手好像抬也抬不起來了? 她記得,已經上了手術臺,已經給病人的眼球后注射了奴佛卡因,手術就要開始了,這時,姜亞芬卻悄悄問了一句話: “文婷,你小孩的肺炎好了 嗎?” 啊!亞芬今天是怎么啦?難道她不知道一個眼科大夫上了手術臺,就應該摒棄一切雜念,全神貫注于病人的眼睛,忘掉一切,包括自己,也包括自己的愛人、孩子和家庭。怎么能在這時候探問小佳佳的病呢?或許,亞芬正為她將去到異國而不安,竟至忘掉了她正在協助手術? 陸文婷幾乎有些生氣了,只答了一句: “現在我除了這只眼睛,什么也不想。” 于是,她低下頭去,用彎剪刀剪開了病眼的球結膜,手術就進行下去了。 啊!手術,手術,一個接著一個,這天上午怎么安排了三個手術呢?焦副部長的白內障摘除;王小嫚的斜視矯正;張老漢的角膜移植。從八點到十二點半,整整四個半小時,她坐在高高的手術凳上,俯身在明亮的燈下,聚精會神地操作。剪開,縫合;再剪開,再縫合。當她縫完*后一針,給病人眼睛上蓋上紗布時,她站起身來,腿僵了,腰硬了,邁不開步了。 姜亞芬換好了衣服,站在門邊叫她: “文婷,走啊!” “你先走吧!”陸文婷站住不動說。 “我等你。今天是我*后一次到醫院來了。” 說著,姜亞芬的眼圈兒又紅了。她那對漂亮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她是在哭嗎?她為什么難過? “你快回家收拾東西吧,劉大夫一定等你呢!” “他都弄好了。” 姜亞芬抬起頭來, 忽然叫道:“你,你的腿怎么啦?” “坐久了,有點麻,一會兒就好了。晚上我去看你。” “那,我先走了。” 姜亞芬走了,陸文婷退身到墻邊,用手扶著白色瓷磚鑲嵌的冰冷的墻壁,站了好一陣,才一步一步走到更衣室。 她記得,她是換了衣服的,是那件灰色的布上衣。她記得她走出醫院的大門,幾乎已經走進了那條小胡同,已經望見了家門口。可是忽然,她覺得疲勞,一種從來沒有感到過的極度的疲勞。這疲勞從頭到腳震動著她,眼前的路變得模糊了,小胡同忽然變長了,家門口忽然變遠了,她覺得永遠也走不到了。 手軟了,腿軟了,整個身子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眼睛累了,睜不開了。嘴唇干了,動不了了。渴啊,渴啊,到哪里去找一點水喝? 她那干枯的嘴唇顫動了一下。 二 “孫主任,你看,陸大夫說話了!”一直守在病床邊的姜亞芬輕聲叫了起來。 眼科主任孫逸民正在翻閱陸文婷的病歷,“心肌梗塞”四個字把他嚇住了。他顯得心事重重,搖了搖蒼白的頭,推了推架在高鼻梁上的黑邊眼鏡,不由聯想到在他這個科里,四十歲左右的大夫患冠心病的已經不是一個了。陸文婷大夫才四十二歲,自稱沒病沒災,從來沒有聽說過她心臟不好,怎么突然心肌梗塞?這多么出人意料,又是多么可怕啊! 聽到姜亞芬的喊聲,孫主任轉過高大的、有些駝背的身軀,俯視著面色蒼白的陸文婷大夫,只見她雙目緊閉,鼻息微弱,干裂的唇動了一下,閉上了,又歙動了一下。 “陸大夫!”孫逸民輕輕地喊了一 聲。 陸文婷又一動不動了。她那瘦削的浮腫的臉上沒有一點反應。 “陸大夫!文婷!”姜亞芬低聲喚著。 陸文婷依舊沒有反應。 孫逸民抬頭望著陰森森豎在墻角的氧氣筒,又盯著床頭的心電監視儀。當他看到示波器的熒光屏上心動電描圖閃現著有規律的QRS 波時,才稍許放心。他又扭過頭看了看病人,揮了揮手說: “快去叫她愛人來!” 一個中等身材、面目英俊、有些禿頂的四十多歲的男同志跑了進來。他是陸文婷的愛人傅家杰。從昨天晚上開始他就守在床邊,沒有合過眼,剛才孫主任來,勸他到病房外邊的長椅上去歇一會兒,他才勉強離 開。 這時,孫逸民忙閃開床頭的位置,傅家杰過來,俯身在陸文婷的枕邊,緊張地盯著這張曾經那么熟悉、現在又變得那么陌生的白紙一樣的臉。
《收獲》60周年紀念文存:珍藏版,中篇小說卷 人到中年 方舟 (鎏銀本) 作者簡介
諶容,當代著名女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萬年青》《光明與黑暗》,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等。 張潔,當代著名女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無字》中短篇小說集《方舟》、《祖母綠》,長篇散文《世界上zui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 叢維熙,中國當代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大墻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風淚眼》,長篇小說《北國草》、《走向混沌》等。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學者。出版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中短篇小說集《小豆兒》《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布禮》等。 張一弓,當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張鐵匠的羅曼史》等。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