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馬可·波羅(八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355421
- 條形碼:9787544355421 ; 978-7-5443-554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可·波羅(八品) 本書特色
內含馬可·波羅中國探險路線圖,意大利威尼斯市馬可·波羅故居珍貴照片以及大量精美彩插。 橫跨歐亞,縱橫千里,歷經二十余年的壯游這是一次歷史上偉大的探索之旅這是一個青蔥少年無法拒絕的夢想這還是一本*好讀的馬可波羅游記**活力的傳記作家親歷馬可波羅的行程,重述了馬可波羅經久不衰的傳奇,解答了對馬可波羅的諸多疑問:他真來過中國嗎?他和忽必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他是怎樣描繪中世紀的中國?他又怎么會淪為戰俘,身陷牢獄?
馬可·波羅(八品) 內容簡介
17歲時的馬可·波羅,懷揣對未來的憧憬,追隨著父兄,踏上了向東方尋找商機的漫游,從地中海出發,途徑今天的土耳其、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穿越了鳥都無法飛躍的帕米爾高原和被稱為“走得進,出不來”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途中饑渴、寒冷、野獸出沒、盜賊橫行,歷時三年,一路走來,到達元大都。《馬可·波羅游記》的問世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視野,打破了中世紀神權統治的禁錮,一場波瀾壯闊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此拉開了序幕。
馬可·波羅(八品) 目錄
序牢獄中的傳奇故事家/1
牢獄生活使馬可遠離了世俗的約束以及生意上的煩惱,他很快成了一名傳奇故事家。他給大家講述自己的歷險故事,并津津樂道于中國元朝皇帝忽必烈汗的傳奇故事……
歐洲篇
**章威尼斯商人/3
馬可·波羅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費奧本來在威尼斯經營著一份生意興隆的家族產業,但1253年,兄弟倆決定離開家鄉,踏上去東方尋求發展的征程。可尼科洛臨行前也許并不知道,他的妻子已經身懷六甲,就在他走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254年,馬可·波羅出生了……
第二章忽必烈汗賜予的金牌/22
讓忽必烈汗感到高興的是來自異國的波羅兄弟倆竟然能用蒙古語與他交流。忽必烈汗為他們配發了一塊刻有忽必烈汗印章和簽名的金牌。在隨后的行程中,波羅兄弟仰仗著大汗所賜的金牌一路暢通無阻……
第三章踏上“絲綢之路”/33
他們趕著驢和駱駝向沙漠進發,馬可不無擔憂地寫道,“在這個占地面積達60英里的沙漠中,絕大多數時候很難找到飲用水”。波羅一行不僅為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安全擔憂,而且也時刻擔心著與他們在沙漠中相依為命的駱駝和驢的安危……
第四章馬可成了癮君子/49
波羅三人到達阿富汗東北部偏遠的巴達赫尚省以后,真正意義上的東方之旅才算剛剛開始。在途中,馬可身染重病。為了治病,他不得不吸食鴉片,并淪為了癮君子。無論馬可在阿富汗期間發生了什么,當他離開時,他已經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旅行家,能夠自如應對旅途和今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危險了。
第五章被鬼魂追逐/64
商人或者旅行者在穿越沙漠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種鬼魂凄厲的聲音,甚至會呼喊行者的名字。一旦有人尋聲而行便會迷失方向,從此杳無消息,再也無法回到前進的隊伍當中。這種事情不但發生在夜間,就連白天也常能聽到鬼魂的聲音。沙漠中流沙發出的聲音就好像是“從另一方向涌來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心煩意亂的行者往往會尋聲“追隨行進中的大軍”。天明時,才發現自己被鬼魂捉弄,但已經徹底迷路了。
第六章蒙古秘史/80
“絲綢之路”上發生的一切讓馬可深深體會到了蒙古帝國的偉大以及遭到歐洲人辱罵的蒙古王朝的締造者成吉思汗的神秘莫測。蒙古人深信成吉思汗是上天派來的,所以他死后便回到了自己在天上的家。他的孫子忽必烈雖然不是成吉思汗指定的皇位繼承人,但他的聰敏機智使他*終力克群雄,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寶座。
亞洲篇
第七章得到忽必烈的賞識/109
忽必烈汗的認可,標志著年輕馬可生命中關鍵時刻的到來。從此以后,他不必再靠父輩們的扶助而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生存了。馬可精力充沛,生性喜好探究,他這一性格正好與這位蒙古皇帝及其帝國的特點相吻合。從這個喜歡觀察的來自神秘西方的年輕人身上,忽必烈汗看到了一種希望。他和馬可之間建立了一種異乎尋常的關系:主人與臣子、教士與信徒,甚至還像父親與兒子。忽必烈汗對他恩寵有加,甚至視他為家族成員之一,因此整個朝廷上下都對馬可另眼相待。
第八章朝廷為官/126
“皇宮是四四方方的,”馬可說:“城墻把宮城圍成了一個正方形,每面都有八英里長,城墻四周是人工開鑿的運河。四面的城墻中間各有一個城門,周圍一英里的地方都有士兵把守。一英里之外,還有一圈邊長為六英里的城墻。”歐洲人對大都的建筑規模和四周的城墻驚嘆不已,這里似乎并不是他們想象中的一個充滿魅力的繁華都城,而更像是“一座展示蒙古帝國強大力量的巨大堡壘”。
第九章出使杭州/151
馬可·波羅以忽必烈汗欽差的身份離開了大都。前往的是中原*大、*富庶、*著名的城市杭州,他內心充滿了驕傲和自豪。出發時,他帶著當年父親和叔叔代表蒙古帝國出使教皇時的金牌。金牌有一英尺長,三英寸寬,上面刻有銘文“以永恒的天神和神圣大汗的名義,所有人須禮遇持有此牌者,違者格殺勿論”。
第十章善待南宋皇后/171
咸淳帝“驚恐萬分,把杭州城托付給皇后管理,趕忙率領眾隨從搭乘一只滿載著金銀珠寶的船,從海上逃到了印度境內的一個小島上。臨走前,他還留下口諭希望皇后多多保重。他認為,皇后乃一女流之輩,即便不幸落入敵手,也不會有生死問題”。皇后和皇帝*終的命運截然不同。“向伯顏投降后,皇后被人帶去面見忽必烈汗,大汗不僅對她禮遇有加,還賜給她很多華貴的衣物。”而她的丈夫咸淳皇帝逃亡到印度的一座小島,*終客死他鄉。
第十一章人間天堂/188
這座城市稱為杭州,它是亞洲*令馬可著迷的一座城市,也是他在中原看到的僅有的一座宏偉壯觀、經濟發達而沒有遭到蒙古人破壞的城市。在杭州,馬可感覺仿佛進入了一個未來世界,一切都那么不真實,可眼前的一切又都觸手可及,充滿了勃勃生機。馬可的這種感覺有點類似于我們現代人進入科幻小說中所描寫的時空隧道……
第十二章失敗的跨海遠征/213
“日本”之所以會讓馬可充滿想象,是因為“跨海遠征”這個島國是忽必烈汗領土擴張過程中*不可能實現的一個目標。一場被日本人稱作“神風”的熱帶風暴發揮了神奇的力量摧毀了蒙古艦隊,也使忽必烈汗野心勃勃的征戰計劃以失敗和恥辱而告終。
印度篇
第十三章追尋回家的路/245
就在元朝飽受內憂外患之際,馬可也開始小心地疏遠他曾經的“益友”忽必烈汗。為此,他請命出行印度、東南亞乃至非洲。此番游歷,不但實現了他“航海家”的夙愿,也終于實現了他親自探尋世界的夢想。他在看清了世界,抑或說了解了世界的同時,也開始找尋自己的回家之路……
第十四章護送蒙古公主/276
眼看忽必烈汗的勢力日漸衰敗,馬可與父親和叔叔準備找機會向大汗辭官。如果忽必烈汗在他們還在中國期間突然駕崩,那么那個能保證他們生命安全的“金牌”將會毫無價值,整個形勢會對他們非常不利,他們將會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且不管將來是誰繼承王位,都可能設法除掉他們。因此,對他們而言,適時地辭去一切官職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第十五章回到威尼斯的“游子”/295
馬可很快厭倦了回國后沉悶乏味的生活,在威尼斯,馬可成天被若隱若現的灰色、褐色和其他顏色的各種建筑物和發出陣陣惡臭的運河所包圍,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騎著駿馬馳騁在遼闊的蒙古大草原,或者與駝隊一起在沙漠中旅行,他覺得特別壓抑。當年在旅途中看到的壯觀宏偉的景觀早已從他的生活中逝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普通威尼斯商人每日的例行公事……
后記《馬可·波羅游記》的是是非非/323
馬可去世后的幾十年里,波羅家族內部一直在樂此不疲地爭奪黃金、香料、織物和房屋等財產,他們對馬可留下的《馬可·波羅游記》這筆*大的遺產反倒興趣索然,似乎誰也不愿為該書的傳播做出努力。還是大約有119種不同版本的早期手稿被保存了下來,其中的內容大相徑庭。一部早期的托斯卡納方言版本出現時,馬可還健在。哥倫布在四次去新大陸的途中,一直小心翼翼地隨身帶著馬可的游記,但是這位熱那亞航海家始終沒有找到馬可·波羅所說的中國……
馬可·波羅(八品) 作者簡介
勞倫斯·貝爾格林畢業于哈佛大學,是位優秀的傳記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貝爾格林以優美的語言、權威性的講述,讓馬可·波羅的世界成為了永恒。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