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詩中的人生喟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10956
- 條形碼:9787511710956 ; 978-7-5117-109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詩中的人生喟嘆 本書特色
《唐詩與人生》兼具嚴謹的學者與瀟灑為文兩個元素,可稱得上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唐詩賞析書。作者洪丕謨是滬上著名學者,一生精研傳統學問、書法和中醫,有多部關于唐詩的研究專著。本書以唐詩為線索,展開了從哀樂人生、生活風景、自我修養到世道人心、愛情婚姻、女性話題、文藝禪悅,甚至養生健康及其他人生、社會的方方面面,將唐朝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作了一次巡視。讀過本書的人,對于唐詩本身既能得到扎實而翔實的講解,對于唐詩的內涵又可以獲得更深入、真實而豐富的體會。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詩中的人生喟嘆 內容簡介
☆一行行懷舊的離情別緒,一絲絲落落的情思哀愁,化為點點滴滴的錦心繡口…… ☆一部《留得枯荷聽雨聲》,閱盡了花開花落三百年唐人境界 ☆跟隨江南才子,重溫三百年*美唐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詩中的人生喟嘆 目錄
自 序
一 哀樂人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莫愁前路無卸己
西出陽關無故人
長風破浪會有時
唯有春風不世情
禍福茫茫不可期
荷衣垂釣且安命
霜葉紅于二月花
少小離家老大回
霜鬢明朝又一年
病樹前頭萬木春
死是等閑生也得
夕陽無限好
城外土饅頭
二 生活風景
每逢佳節倍思親
豈得安居不擇鄰
竟日淹留佳客坐
相逢意氣為君飲
一生好入名山游
莫為輕陰便擬歸
黃四娘家花滿溪
別業居幽處
月照獨眠房
楚腰纖細掌中輕
地僻門深少送迎
留得枯荷聽雨聲
枕上片時春夢中
相看兩不厭
家書抵萬金
三 自我修養
水能性澹為吾友
衣食才足甘長終
讀書聲里是吾家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春蠶到死絲方盡
勸君莫打三春鳥
草木有本性
蝸牛角上爭何事
言依季布金
不羨侯家立戟門
到處逢人說項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 世道人心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為他人作嫁衣裳
多蓄多藏豈足論
塵世難逢開口笑
不重生男重生女
不知腐鼠成滋味
一笑君王便著緋
官倉老鼠大如斗
似倩麻姑癢處搔
木雁先烹為不才
五 愛情婚姻
紅豆生南國
東邊日出西邊雨
人面不知何處去
悔教夫婿覓封侯
雙宿雙飛過一生
芙蓉帳暖度春宵
貧賤夫妻百事哀
恨不相逢未嫁時
小姑居處本無郎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六 女性話題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星月
長安水邊多麗人
一枝紅艷露凝香
卻嫌脂粉污顏色
鬢聳巫山一段云
繡羅衣裳照暮春
七 養生健康
浩然與溟同科
當流赤足踏澗石
疏糲亦足飽我饑
畫舸春眠朝未足
一眸春水照人寒
明眸皓齒今何在
多病所須唯藥物
病多知藥性
衰顏欲付紫金丹
未須料理白頭人
八 文藝禪悅
文章千古事
尋章摘句老雕蟲
不薄今人愛古人
畫眉深淺入時無
方便風開智慧花
憂喜心忘便是禪
梵志翻著襪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九 其 他
勸君惜取少年時
富貴必從勤苦得
千金散盡還復來
剔開紅焰救飛蛾
未必浮槎即有靈
嫦娥應悔偷靈藥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詩中的人生喟嘆 相關資料
“夜深挑燈,燭影搖紅,在堆滿鐘鼎彝器、法書名畫的古雅書屋里,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沏一壺紫筍茶,各自找一卷書,在太古般沉靜的良夜,沉浸到了古紙堆里。這時窗外蟲聲唧唧,柳梢涼月如鉤,更給夜幕籠罩下的書屋,平添了多少沉,幾許寂……” 這樣的文字很容易穿透我的內心。55歲的洪丕謨在這份古意盎然的情調里看云卷云舒,看世態炎涼。這是洪丕謨15年前寫的,他寫活了一個夜晚,寫出了讀書人的情趣。 出生于1940年的洪丕謨離開我們5年了。遺憾之余,又為洪丕謨遠離了喧囂的書壇而慶幸。如果他活到70歲,不知道他會如何面對,那一枝優雅的筆,該會寫怎樣的文章,該留下什么樣的翰墨? ——張瑞田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詩中的人生喟嘆 作者簡介
洪丕謨(1940—2005),男,上海人,1961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20年。1981年棄醫從文,到上海華東政法學院語文教研室執教,1986年在該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從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學術委員。書法作品曾參加國內、國際書法展。著有《歷代題畫詩選注》、《書論選讀》、《中國歷代書法名作欣賞》、《中國書法史話》、《墨池散記》等。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