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無處安放的童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38386
- 條形碼:9787508638386 ; 978-7-5086-383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處安放的童年 本書特色
王石、楊瀾、張涵予、魏江雷、謝頔、莊雅婷、林潔、賀貝奇 感動推薦
布萊爾說,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所結的果實。
這樣的天真,還有那樣的時代,
相交的結果,可能就只有無所適從了。
如果你對童年的記憶仍然耿耿于懷,
恰巧還生于20世紀60或70年代;再或者如果你對上世紀那段有點荒唐、有點欲說還休的歲月興趣濃厚,《無處安放的童年》就是必讀物。它非史料,無關是非,只屬于孩童的記憶。
無處安放的童年 內容簡介
對于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
無處安放的不只是童年,
還有那些本不應該屬于孩童的見聞和過往。
醫學上,一個記憶全失的人,童年的經歷卻能記得很清楚。可悲的是返老還童注定只能是影視劇的腳本,不能成為現實,童年的美好由此變得永不可及。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追思,不管是夢中,還是夜深處,書寫,或者懷想。
“童夢京華”系列為作者毛大慶回憶童年時代北京生活的散文文集,《無處安放的童年》為其中一冊。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通過對童年時代衣食住行、娛樂等方面細節的追述,作者表達出對童年深深的懷念之情。60后、70后、80后均能從中找到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同時本書也是一部不錯的了解北京近幾十年變遷和老北京文化的讀本。
無處安放的童年 目錄
序一 過去的日子鑲上了金邊兒
序二 我們共同的“夢”
序三 懂得珍惜是我們*大的財富
前言 無處安放的童年
夕陽下山時
“玩”——我們永遠的主題
游戲指尖
和土城有關的日子(一)
和土城有關的日子(二)
我的“老根兒”——拔根兒的故事
女孩子們的經典
我的冰雪游戲
我們的游戲(一)
我們的游戲(二)
我們的游戲(三)
我們的游戲(四)
我們的游戲(五)
我們的游戲(六)——斗蛐蛐
我們的游戲(七)——與“武器”有關(1)
我們的游戲(八)——與“武器”有關(2)
70年代“老北京”:窮玩的童年
快樂的節日
過年
串門新年
祝福(一)
祝福(二)
清明節
兒童節
中秋節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里邊兒
北京的金山上
“革命”記憶
記憶中的“大革命”——家庭成分、早請示、晚匯報
記憶中的“大革命”——林彪、“四人幫”(上)
記憶中的“大革命”——林彪、“四人幫”(下)
記憶中的“大革命”——革委會
記憶中的“大革命”——憶苦思甜
記憶中的“大革命”——“文攻武衛”
“我愛北京天安門”
我的“歷史問題”
“朝鮮文藝”記憶
記憶里的“革命”(一)
記憶里的“革命”(二)——幾個關鍵詞(1)
記憶里的“革命”(三)——幾個關鍵詞(2)
記憶中的“指路明燈”——“*高指示”
“紅歌”記憶
前門情思
運動會
眼保健操
家務活(一)
家務活(二)
同桌
“澡堂子”
“夜生活”記憶
“鉸頭發”經歷
我的名字
熟悉的“幾個北京地名”
人口
我們與雷鋒
丟失的故鄉——大雨記
我的大院生活
跋
后記
參考書目
無處安放的童年 作者簡介
毛大慶,博士,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