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美國金融與經濟危機起因調查委員會最終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42860
- 條形碼:9787509742860 ; 978-7-5097-428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美國金融與經濟危機起因調查委員會最終報告 本書特色
為徹底調查這場肇始于2007年、持續數年且波及全球的美國金融危機的成因、過程及影響,美國國會特別成立了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搜尋了大量資料、文件,走訪了眾多當事人及利益相關者,綜合了政界、華爾街、學界等多方意見,*終形成了一份全面、詳實、具有權威性的調查報告,即本書《金融危機調查報告》。從另外的層面告訴我們金融危機發生的背后故事。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美國金融與經濟危機起因調查委員會最終報告 內容簡介
即使金融危機*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但整個美國經濟、社區以及家庭依舊在經歷著危機的余震。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失去了工作和住房,美國經濟也在苦苦掙扎中尋求復蘇。本報告旨在從歷史視角解讀將美國金融體系和經濟引入絕境的原因,輔佐政策制定者和公眾更好地理解此次災難發生的根源。 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在本報告中詳細闡述了“美國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成因”。該委員會通過設定問詢話題、走訪證人以及舉行聽證會,調查了在危機中倒閉或者沒有政府援助就難免厄運的主要金融機構失敗的原由。 本報告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繁復金融體系的運轉方式、各項事件的相互聯系以及金融危機的發生及發展,并研究了近幾屆美國國會和政府頒布的相關政策。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美國金融與經濟危機起因調查委員會最終報告 目錄
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委員簡介
前言
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的結論
**部分 禍端
**章 近在眼前
第二部分 搭臺
第二章 影子銀行
商業票據和回購:“脫韁的市場”
儲貸危機:“監管機構遭遇巨大壓力”
第三章 證券化與衍生品
房利美與房地美:“游說兵團”
結構性融資:“風險并未降低”
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此前十年中金融業*重大的事件”
第四章 再提放松管制
銀行業活動擴張:“《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破滅”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歷史為證”
互聯網崩潰:“陷入危機的泥沼”
金融業的薪酬:“跟風”
金融行業的增長:“金融業做過頭了”
第五章 次級抵押貸款
抵押貸款證券化:“誰搞得懂這么復雜的產品呢?”
更多的借款機會:“這種生意還是能讓我們賺點錢的”
次級抵押貸款風暴:“市場形勢不利”
監管機構:“哦,是這樣”
第三部分 盛唉
第六章 信用擴張
房地產:“強大的維穩力量”
次級抵押貸款:“購買者將支付高溢價”
花旗集團:“引來監管審查”
聯邦法律:“準備遏制不公平違規貸款”
各州:“一貫立場”
社區貸款機構承諾:“我們未改初衷”
銀行資本標準:“套利”
調查委員會結論
第七章 抵押貸款機器
國外投資者:“不可抗拒的獲利機會”
抵押貸款:“良好的貸款”
聯邦監管當局:“不受州級法律約束大有益處”
抵押貸款證券參與者:“華爾街渴求我們的產品”
穆迪:“得到了空白支票”
房利美和房地美:“市場競爭力下降”
調查委員會結論
……
第四分部 瓦解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美國金融與經濟危機起因調查委員會最終報告 相關資料
龍永圖 作序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聯袂推薦
金融危機調查報告-美國金融與經濟危機起因調查委員會最終報告 作者簡介
魏本華,(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雖然中國金融體系并未在此次次貸危機中受到巨大沖擊,但依然存在眾多問題并亟待進一步改革。本報告是美國政府及學界對次貸危機成因進行的系統而深刻的反思,對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有著很好的借鑒與警戒意義。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本書不僅包括金融危機調查報告本身,而且還納入了美國國會議員的反對意見等內容。感謝譯者以準確順暢的翻譯為我們呈現了美國政經社會對此次金融危機的態度與思考。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該書系統地對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了詳盡解釋,應該說是目前對次貸危機原因最全面、權威和專業的解答,加之譯者嚴謹流暢的翻譯,無論對美國問題研究者還是一般讀者,此書都值得一讀。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