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舊制度與大革命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1716101
- 條形碼:9787511716101 ; 978-7-5117-161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舊制度與大革命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托克維爾通過對法國大革命大量史實的研究分析,揭示了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討了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走向恐怖獨裁的原因。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受到王權(quán)專制的侵害而變得搖搖欲墜,*終因大革命的爆發(fā)而坍塌,但社會動蕩卻并未帶來革命黨預期的結(jié)果,無論是統(tǒng)治者還是民眾,*后都被相互間的怒火所吞噬。 《舊制度與大革命》共分為兩編。 **編直接討論大革命本身,提示大革命的目標、性質(zhì)、起因及其成就。作者認為大革命是一場運用普遍平等以及人民主權(quán)的思想去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政治革命,它意在毀掉那些貴族階級的特權(quán)和不平等的等級制度。 第二編是全書的主體,講述大革命在舊制度中爆發(fā)的原因。作者在導致大革命的眾多原因中,首先描述那些比較基礎的原因,或者說客觀性、制度性的原因;然后再刻畫那些比較直接的原因,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屬于民情和風尚層面的原因。總體說來,大革命爆發(fā)前法國的舊制度是一種弊端叢生的壞制度,它既保留了不平等的貴族特權(quán)和等級制度,又增加了中央集權(quán)制的專政因素,這是一種已經(jīng)變質(zhì)了的封建等級制度。作者認為,對于這樣一種舊制度,*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因為改革帶來的經(jīng)濟繁榮反而會加速大革命的到來;再者因為改革減輕了對人民的壓迫反而使得剩下的那些壓迫更加讓人難以忍受。 作者認為,在大革命后必然產(chǎn)生的專制帝國里,人們實現(xiàn)了較為徹底的平等,但也較為徹底地喪失了自由。但是作為大革命成果之一的中央集權(quán)制,其實并不是大革命的發(fā)明,在舊制度里,它早已占據(jù)了優(yōu)勢地位,大革命只是使它取得了徹底的勝利而已 …… 法國大革命在世界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能給后來者以啟迪,讓后人在理解歷史的同時有所警醒,它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決定了此書具有深遠的意義,必定會給讀者帶來心靈的啟迪與震撼,讓讀者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做一個以史為鑒的人。
舊制度與大革命 內(nèi)容簡介
1.王岐山公開推薦,高層帶動全國熱讀,政商學界熱議。 2.著名學者朱學勤導讀,全國數(shù)十家權(quán)威媒體連載推薦。 3.注釋*全、可讀性*強、性價比*高,真正能讓中國讀者讀懂的譯本! 4.陳瑋:新一代翻譯人中的佼佼者。翻譯過全球英文寫作圣經(jīng)《風格的要素》、《新財富宣言——基因改寫未來》、《你的降落傘是什么顏色》的專業(yè)譯者。 本書是繼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之后,又一本由高層發(fā)起倡導閱讀的西學經(jīng)典名著。大革命的利弊引發(fā)人們思考革命與改革的關系,剖析社會變革的終極秘密! 托克維爾的兩大悖論: 何以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 何以革命是在人民對苛政感受*輕的地方爆發(fā)? 托克維爾的忠告: 對于一個壞政府來說,*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 托克維爾的嘆息: 專制君主本來可以成為危險較小的改革家。
舊制度與大革命 目錄
contents
譯者序
前言
**編
**章 大革命爆發(fā)之際,人們對它的認識互相矛盾
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與*終目的并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要摧毀宗教權(quán)力和削弱政治權(quán)力
第三章 法國大革命是政治性的,但它為什么和宗教革命有著同樣的形式
第四章 為什么全歐洲幾乎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且它們又都處于崩潰的邊緣
第五章 什么是大革命真正的成就
第二編
**章 為什么封建權(quán)利在法國比在其他任何國家更讓民眾憎惡
第二章 中央集權(quán)制并未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大革命和帝國的功勞,而是舊制度的一種體制
第三章 現(xiàn)在的“監(jiān)護狀態(tài)”乃是舊制度的一種體制
第四章 行政法院與官員免責制是舊制度的體制
第五章 中央集權(quán)制如何侵入舊政治權(quán)力并取而代之,而不被摧毀
第六章 舊制度下的行政風格和風俗
第七章 相比歐洲其他國家而言,法國的首都如何取得壓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篡奪了整個帝國的控制權(quán)
第八章 在法國,人們變得彼此極為相似
第九章 這些極為相似的人如何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個個小小的團體,并且彼此獨立且互不關心
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毀滅與各階級的分離,如何導致了幾乎所有造成舊制度滅亡的弊病
第十一章 舊制度下自由的類別及其對大革命的影響
第十二章 盡管文明取得各種進步,但為何18世紀法國農(nóng)民的處境在某些方面竟比13世紀還糟
第十三章 到18世紀中葉,文人如何變?yōu)閲业氖滓渭遥浜蠊绾?br />第十四章 去宗教傾向在18世紀的法國人身上如何成為流行一時的激情,對大革命的特點有何影響
第十五章 法國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第十六章 路易十六統(tǒng)治時期是舊君主制度下*繁榮的時期,但為何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
第十七章 為什么減輕人民負擔的努力反而激起了人民反抗
第十八章 政府完成人民的革命教育的幾種做法
第十九章 為何巨大的行政革命成為政治革命的先導,其結(jié)果如何
第二十章 大革命是怎樣從既有事物中自發(fā)產(chǎn)生的
注釋
一、(**編第四章)羅馬法在德國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
二、(**編第四章)從封建君主制向民主君主制演變
三、(**編第四章)德意志自由城市的衰落——帝國城市
四、(第二編**章)德意志的農(nóng)奴制存在情況
五、(第二編**章)腓特烈二世法典
六、(第二編**章)德意志農(nóng)民的財產(chǎn)
七、(第二編**章)大革命前十年,什一稅激怒人民的例子
八、(第二編**章)教士的封建特權(quán)
九、(第二編第二章)國家提供的公共慈善——偏心
十、(第二編第二章)路易十四政府的精神
十一、(第二編第三章)18世紀的市政的突出特質(zhì)
十二、(第二編第三章)路易十四破壞了城市的行政自由
十三、(第二編第五章)正是在加拿大,人們才能對舊制度的行政中央集權(quán)制作出*好的評價
十四、(第二編第八章)各省領主的地租稅和其他收入
十五、(第二編第九章)共同討論事務在反種姓領域中起到的作用
十六、(第二編第九章)各省的政治自由來源古老
十七、(第二編第九章)貴族捐稅特權(quán)的體現(xiàn)
十八、(第二編第十章)《阿瑟·揚1789年游記》之中的發(fā)現(xiàn)
十九、(第二編第十一章)1789年貴族階級陳情書分析
二十、(第二編第十二章)舊制度下的政府被迫自我節(jié)制的一個原因
二十一、(第二編第十三章)18世紀哲學的特質(zhì)就是崇拜人類的理性
二十二、(第二編第十四章)去宗教信條的發(fā)端
二十三、(第二編第十六章)德意志政治制度改革的訴求
二十四、(第二編第十六章)英國的司法制度
二十五、(第二編第十九章)大革命發(fā)生的原因
舊制度與大革命 相關資料
最近,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可謂洛陽紙貴。這樣一本探究18世紀法國大革命起源及特點的著作,能在中國引起廣泛關注,除了高層領導人的推薦外,更大的原因是書中內(nèi)容與當下中國的關聯(lián)性。當前中國社會背景復雜和社會矛盾激化的處境,與法國大革命時期有某種相似性。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王岐山為何推薦<舊制度與大革命>》
作為“最后的貴族”階層的成員,托克維爾有別于普通社會學者,可以說《舊制度與大革命》闡述正是既得利益者,對社會變革的冷靜觀察。也就是說,這種視角,恰恰是改革者而非革命者的視角,中國改革,官員和學界作用必然在整個社會群體中更為突出,是最需要讀懂這本書的兩個群體,《舊制度與大革命》是權(quán)力執(zhí)行階層的啟示錄。
——摘自央視網(wǎng)《為什么要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中國從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經(jīng)過了社會的激烈的動蕩之后,人們普遍認識到必須要告別革命,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一看一百多年前的當時還說還是一位法國年輕的學者所寫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他為什么在中國會廣泛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人們從托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產(chǎn)生的土壤和原因的研究當中可以看到我們說的,就是可以古為今用也可以洋為中用。
——摘自鳳凰衛(wèi)視《開卷八分鐘: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舊制度與大革命 作者簡介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出身貴族世家,一生跌宕起伏,曾熱心于參與法國政治活動,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后曾參與第二共和國憲法的制定,還曾出任外交部長。但后來他對政治日益失望,認識到自己“擅長思想勝于行動”,于是主動淡出政治舞臺,開始潛心于學術研究和寫作,傳播自己的自由思想。 1835年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第一卷出版,自此他飲譽西方。《論美國的民主》第二卷出版于1840年,次年榮膺法蘭西學院院士,僅36歲。此后15年他沒有發(fā)表什么重要著作,只在從政之余思索新著的主題。在1956年出版《舊制度與大革命》后,托克維爾計劃續(xù)寫第二卷,然而1959年因病去世未能完成,給后世留下莫大的遺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