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塞尚-戴帽的自畫像 塞尚夫人-2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018278
- 條形碼:9787548018278 ; 978-7-5480-182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塞尚-戴帽的自畫像 塞尚夫人-22 本書特色
保羅·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后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出生于法國南部城市埃克斯—普羅旺斯。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銀行家,曾一心想把兒子培養(yǎng)成律師。然而塞尚卻對法律不感興趣,而特別醉心于繪畫。1862年,23歲的塞尚終于沖破家庭阻撓,來到巴黎專攻繪畫。他經好友左拉介紹,結識馬奈、畢沙羅等印象主義畫家,并多次參加印象主義畫展。后來,他由于不滿于印象主義的藝術追求,而與印象主義者分道揚鑣,從此專心于自己的藝術探索,并在繪畫上取得巨大成就,成為西方現代美術史上一位卓越的、劃時代的畫家。 塞尚的畫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強調繪畫的純粹性,重視繪畫的形式構成。通過繪畫,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發(fā)掘某種簡單的形式,同時將眼見的散亂視象構成秩序化的圖象。為此,他進行了一系列藝術探索。首先,他強調畫中物象的明晰性與堅實感。他認為,倘若畫中物象模糊不清,那么便無法尋求畫面的構成意味。因此,他反對印象主義那種忽視素描、把物象弄得朦朧不清的繪畫語言。他立志要“將印象主義變得象博物館中的藝術那樣堅固而恒久”。于是,他極力追求一種能塑造出鮮明、結實的形體的繪畫語言。他作畫常以黑色的線勾畫物體的輪廊,甚至要將空氣、河水、云霧等,都勾畫出輪廓來。在他的畫中,無論是近景還是遠景的物象,在清晰度上都被拉到同一個平面上來。這樣處理,既與傳統(tǒng)表現手法拉開距離,又為畫面構成留下表現的余地。其次,他在創(chuàng)作中排除繁瑣的細節(jié)描繪,而著力于對物象的簡化、概括的處理。他曾說: “要用圓柱體、圓錐體和球體來表現自然。”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繪都很簡約,而且富于幾何意味。有人認為,這是由于他不擅長于精細描繪而采取的做法。然而,即使這種說法是事實,也說明他具有揚長避短的本領,從而在形式構成方面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才能。其三,為了畫面形式結構,他不惜犧牲客觀的真實。他*早擺脫了千百年來西方藝術傳統(tǒng)的再現法則對畫家的限制。在塞尚畫中,經常出現對客觀造型的有意歪曲,如透視不準、人物變形等。他無意于再現自然。而他對自然物象的描繪,根本上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形與色構成的韻律。他曾說:“畫家作畫,至于它是一只蘋果還是一張臉孔,對于畫家那是一種憑借,為的是一場線與色的演出,別無其他的。” 塞尚重視繪畫的形式美,強調畫面視覺要素的構成秩序。這種追求其實在西方古典藝術傳統(tǒng)中早已出現。而塞尚始終對古典藝術抱著崇敬之情。他*崇拜法國古典主義畫家普桑。他曾說:“我的目標是以自然為對象,畫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圖使自己的畫,達到普桑作品中那種絕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著這方面,進行異常執(zhí)著的追求,以致于對傳統(tǒng)的再現法則不以為然。他走向極端,脫離了西方藝術的傳統(tǒng)。正是如此,他被人們尊奉為“現代繪畫之父”。
塞尚-戴帽的自畫像 塞尚夫人-22 內容簡介
本系列圖書依托現代高清照相技術,系統(tǒng)梳理西方繪畫流派的發(fā)展變化,以經典油畫創(chuàng)作為題材,分類整理自15世紀文藝復興至20世紀表現主義各時期的西方經典油畫。本系列圖書所選圖片均為高清大圖,清晰地呈現經典油畫的色彩層次、表現肌理和局部細節(jié),為讀者欣賞和臨摹經典提供切實的幫助。
塞尚-戴帽的自畫像 塞尚夫人-22 作者簡介
宋康:藝術批評與藝術史方法論專業(yè)碩士,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先后發(fā)表文章有《穿林遇樓,過屋游園——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qū)的建筑與規(guī)劃》《論中國古代愛情神話的男性話語權》《淺析謝稚柳與高居翰對中國古代繪畫研究的異同》等。著有《西方油畫大圖》系列。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課教研室外聘教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