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6197
- 條形碼:9787516116197 ; 978-7-5161-161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 本書特色
李丹所著的《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結合盛中唐風氣,認真研讀唐代前古文運動作家存世的詩文,試圖給予前驅者們一次全面、細致的評價。 本書**次將古文運動前驅者作為一個群體來研究,建立一個知識譜系,勾勒出古文運動的發展圖譜。 **次用“前古文運動”這一概念來概括唐代古文運動發生時一個較長時間段的文化狀況。雖然學界有前驅或先驅的概念,卻并未以運動目之,忽略了他們自覺的群體承傳特點,惟有運動一詞,才能恰當地描述這一文化狀況,才能將他們與陳子昂等前驅區別開來。 本課題**次全面研究后世所謂文學性不強而當時被譽為大家的前驅者們的文章,看古今“文”觀念的不同,總結他們被邊緣的原因,還原歷史。
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 內容簡介
相對于成果豐碩的唐詩研究和唐五代詞研究,唐代散文研究明顯滯后,與存世文章約達3.4萬篇的豐厚的文化遺存極不相稱,且影響了其他研究領域向更為深廣境地的拓展。
唐代古文運動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場歷時綿長、影響深遠的文學革命,經歷了一個漸變的過程。在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的努力下,不斷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天寶年間的蕭穎士、李華、獨孤及,大歷年間的梁肅等都為高潮的到來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學界公認他們是中唐韓、柳的先驅,作出了承上啟下的重要貢獻。從唐代到清代,學者們對這一譜系均有清晰的描繪。
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 目錄
一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二 外研究現狀述評
三 主要研究方法
四 本課題的創新性
上編
章 前古文運動的特點及發展方式、性質
節 古文運動概念溯源
一 古文運動概念的由來
二 疑義的產生
三 古文運動概念能成立的理由
四 前古文運動概念釋義
第二節 前古文運動的特點與發展方式
第三節 前古文運動兼古文運動的特質
第二章 前古文家的譜系意識兼前古文運動的分期
節 譜牒學與古文家的知識譜系意識
一 唐代譜牒學概況
二 唐代古文家重譜牒探
三 李華、獨孤及、梁肅等唐文譜系的建立
第二節 前古文運動的分期
第三章 禮學與古文運動——中唐稀袷論爭與前古文運動
節 儒家禮學思想簡述
第二節 中唐禘袷論爭始末
第三節 論爭的思想史意義
第四節 禮學論爭與前古文運動
一 禮制論爭的現實意義——思想文化秩序的重建
二 禮學與前古文運動
下編
第四章 代領導人:蕭穎士、李華
節 蕭穎士、李華生活的政治文化背景與運動發生原因
一 唐代的政治文化政策
二 蕭穎士、李華的登第、心態與玄宗朝后期社會政治格局
第二節 蕭穎士、李華散文創作論
一 蕭穎士、李華宗經重道尚古的文儒文學觀
二 蕭穎士、李華的散文創作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