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59491
- 條形碼:9787229059491 ; 978-7-229-0594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本書特色
韓國年度社科暢銷書、韓國權威媒體《中央日報》全年連載
韓國*高戰地指揮官白善燁親筆著述
豐富的歷史圖片、生動的戰史記錄、全面的戰爭反思 全程再現60年前朝鮮半島的真實戰爭場景
軍事專家戴旭、空軍少將喬良、資深軍事評論員宋忠平、深圳衛視《決勝制高點》節目主持人朱克奇、軍旅作家賈松禪
傾力推薦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內容簡介
不可逾越的三八線 難以逃脫的宿命
曾經對金日成頂禮膜拜的白善燁為何會效忠李承晚?
“戰神”麥克阿瑟為何會慘淡退出歷史舞臺?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鮮戰場上運籌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韓國政壇作垂死掙扎?
朝鮮戰爭結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線上依然硝煙彌漫,作為戰爭中“*應該”的主角韓國人,在面對無法承受的命運之痛時,又是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的呢?
朝鮮戰爭不僅直接導致了今天朝鮮半島上兩個國家的對立,而且由于中國、美國、蘇聯等大國的介入,這場廝殺的主角已悄然易手。雖已過去60多年,但在近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里,似乎中國才是這場戰爭的領銜主演。然而,朝鮮戰爭的真相,真就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嗎?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目錄
第1章序幕拉開三八線上燃起戰火
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韓國的突然襲擊,4小時內,朝鮮的坦克和步兵突破韓軍防線,朝鮮戰爭爆發。當時,我正和妻子及兩歲的女兒在一起。接到金德俊少校的戰事緊急電話后,我匆忙從家里沖了出去,直奔位于龍山三角地的陸軍司令部。
1.凌晨急報:開城陷落
2.一潰千里的汶山防線
3.木筏上的渡江戰役
第2章決戰洛東江300公里大撤退
開戰之后,朝鮮軍隊勢如破竹,相繼占領了漢城、晉州。我們只好從漢江南岸開始后撤。經過300公里的長征后,我們來到了洛東江邊。戰況已十分危急。就在這時,美軍進入朝鮮半島,與在洛東江防線堅守多日的韓軍展開了絕地反擊,局勢開始發生逆轉
4.7月拉鋸戰
5.兵臨“*后的防線”
6.死守洛東江
7.多富洞大捷
8.絕地反擊:殲敵三個師
第3章北進!北進!遭遇中國志愿軍奇襲
就在第1師成功占領平壤繼續北進的時候,云山卻突然傳來韓美聯軍遭到中國志愿軍埋伏并被炮襲的急電。就在我們為形勢突然惡化而感到震驚之時,戰場外傳來了另一個更加令韓軍焦慮不安的消息——中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直奔朝鮮而來
9.沿著后退的路線打回去
10.巧施“巴頓戰術”,進軍平壤
11.平壤入城,人生巔峰
12.平壤教堂敲響了鐘聲
13.落入中國志愿軍的圈套
14.血流成河的秋夜
第4章再次后撤北進平壤成泡影
麥克阿瑟的獨斷專行使得韓軍遭受了重大損失,我們不得不開始慘淡的大撤退。當然,中國志愿軍的“人海戰術”給我們帶來的傷亡也是慘重的。隨著整個軍隊的撤退,近在眼前的統一也只能化為泡影。
15.立石整軍待命
16.“圣誕節攻勢”帶來的災難
17.慘淡的“1•4”大撤退
18.中部防線攻防戰
第5章重返三八線生死線上的角逐
李奇微身先士卒,重整旗鼓后的聯合國軍將目標鎖定在了三八線。同以往一樣,中國志愿軍依舊選擇了相對脆弱的韓軍防線發起進攻,但他們的戰略意圖早已被識破。就在中國志愿軍集中兵力進攻東線之時,韓軍出其不意地在西線發起了反攻
19.波譎云詭的漢江
20.揮淚告別第1師
21.決戰還是后退?
22.大關嶺之生死戰
23.臨陣磨槍
第6章戰爭得失停戰談判的藝術
停戰談判的一天還是來了,交戰各方迫于各自的壓力走到了談判桌前。此次的停戰談判在世界戰爭史上更是絕無僅有的,雙方為了爭取談判的籌碼,在后方戰場展開了鏖戰。但此時的美軍已經無意再戰,畢竟朝鮮半島是否能夠統一與他們沒有絲毫的關系。
24.我的停戰談判生涯
25.從僵局到破局:邊打邊談
26.準備與游擊隊的戰爭
27.智異山作戰
28.新生韓軍的象征:創建第2軍
第7章狼煙再起釋放戰俘事件
停戰協議基本達成,但李承晚不愿意放棄“北進統一”。為了抵制停戰和談,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制造了釋放反共戰俘事件,這使聯合國軍和共產主義陣營陷入大混亂,朝韓雙方狼煙再起。美軍對李承晚徹底失望,戰后非但對他在“4•19”革命中被趕下臺冷眼旁觀,甚至打算除掉他
29.在壓力重重下就任總參謀長
30.處理軍隊堆積如山的問題
31.打破“四星上將只能是國王”的鐵律
32.達成韓美共同防御共識
33.釋放戰俘震驚天下
34.重陷危機的半島局勢
第8章簽訂協議戰爭終于結束了
停戰協定終于簽訂,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這個無法改變的結果。然而1127天的漫長戰爭,使這個國家變成一片廢墟,國庫早已掏空,人民食不果腹,士兵甚至餓到顧不得軍紀,連司令的愛犬也偷偷燉了吃。所幸,在美軍的援助下,堆積如山的重建工作都開始緊張而有序地進行。
35.進現代化軍隊面世
36.加快戰后重建步伐
37.被饑餓、死亡陰影籠罩的人們
第9章戰后回顧美軍與韓國的前世今生
38.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角色
39.戰爭爆發前軍隊左右派的血腥對抗
40.建軍以來*嚴重的違紀事件
......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節選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相關資料
軍事專家 戴旭
作為事實上的配角之一,韓國人對于朝鮮戰爭的感覺,也是作為主角之一的中國人需要了解的。難得白善燁上將相對客觀、全面的敘述,給中國人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空軍少將 喬良
作為三年戰爭的全程經歷者,白將軍成功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視角,而這是我過去在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以及前蘇聯人的回憶文章中,不曾獲得過的視角。
資深軍事評論員 宋忠平
朝鮮戰爭是一場眾說紛紜的戰爭。本書站在韓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戰爭,或許對中國人來講是一次難得“兼聽則明”的機會。
深圳衛視《決勝制高點》節目主持人 朱克奇
白善燁可謂朝鮮戰爭中韓國“第一名將”,他的這本戰爭回憶錄為我們提供了韓國視角,其中不乏充滿血肉之感的細節,也使我腦海中的朝鮮戰爭圖景更為豐富、更為整體。
軍旅作家 賈松禪
韓國歷史上的首位上將白善燁將軍的這本回憶錄價值巨大,同時這本書也為這段令國人刻骨銘心的歷史添上了更詳細的注解。
時任朝鮮戰爭聯合國軍司令、美國四星上將 馬克?克拉克
韓國國軍能夠發展,可以歸功于曾經帶領韓國國軍在休戰會談上簽字、領導過16個師的年輕指揮官白善燁。他的正直、勇氣和卓越的能力都讓我深感敬佩。
韓國知名記者、作家 鄭飛石
一本記錄了朝鮮戰爭老兵白善燁將軍為祖國和同胞奉獻一生的歷史性文獻。
日本前文化廳廳長、知名作家 三浦朱門
一位名將誕生了,他就是指揮過朝鮮戰爭的白善燁將軍。軍事技術可以在學校里學到,但是名將只可能綻放于戰場之上。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韓國上將親歷的朝鮮戰爭-II 作者簡介
韓國軍史上最年輕的陸軍上將 最權威、最客觀的朝鮮戰爭“活化石”
白善燁,韓國歷史上第一位陸軍上將。他全程參與了朝鮮戰爭及韓國的戰后重建,并在朝鮮戰爭時期擔任韓國國軍師長、軍長等要職,戰功顯赫。同時,通過戰場上的領軍作戰及與各國高層領導人深入接觸,他對朝鮮戰爭的歷程了若指掌。作為韓國軍隊現代化的奠基人之一,2009年6月,他被國會授封為韓國建國以來唯一一位名譽元帥。
白善燁于1920年11月23日出生于平安南道江西郡德興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任韓軍第1步兵師師長;1951年晉升為少將,并任第1軍軍長,同年7月作為韓方代表參加停戰談判;1952年1月晉升為中將,同年7月任陸軍總參謀長兼戒嚴司令;1953年年僅33歲的白善燁晉升為韓國史上最年輕的上將,1954年2月任新創建的第1野戰軍司令;1957年,再次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1959年退役。現為韓國
“6?25戰爭”(即朝鮮戰爭)60周年紀念事業委員會顧問委員與國防部軍史編纂研究所顧問委員長。
此書為其私人回憶錄,2009年出版后,以其客觀性、真實性贏得各界讀者好評,韓國權威媒體《中央日報》于2010年全年連載。
- 主題:兼聽則明是歷史
這場戰爭 影響大歷史走向 影響大國命運 影響東北亞政治格局 今天 當親歷者從自己的角度解讀那段歷史時 我們更應該冷靜的辨析 歷史的迷霧 何時才能散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