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10110
- 條形碼:9787010110110 ; 978-7-01-01101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由張海鐘等所著,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是以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等學科理論為基礎,比較研究中國城鄉區域、地理區域、歷史區域、行政區域、生態區域等文化區域居民的個體心理和群體心理共同性和差異性的學科。采用系列問卷,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對甘肅省河西、河東漢族為主的地級市屬各個縣市區城鄉居民以及蒙隴、湘隴的跨省域居民進行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區域文化同一性和差異性以及具體的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政治體制、社會結構、教育水平、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差異,是影響區域居民心理健康、性格特質、社會態度、刻板印象等心理機能的重要變量。今后研究將著力進行學科理論完善和省際、縣際比較研究,更好地運用田野工作等方法,揭示區域文化與心理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機制,形成理論模型,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理論依據。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由張海鐘等所著,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是以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等學科理論為基礎,比較研究中國城鄉區域、地理區域、歷史區域、行政區域、生態區域等文化區域居民的個體心理和群體心理共同性和差異性的學科。采用系列問卷,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對甘肅省河西、河東漢族為主的地級市屬各個縣市區城鄉居民以及蒙隴、湘隴的跨省域居民進行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區域文化同一性和差異性以及具體的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政治體制、社會結構、教育水平、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差異,是影響區域居民心理健康、性格特質、社會態度、刻板印象等心理機能的重要變量。今后研究將著力進行學科理論完善和省際、縣際比較研究,更好地運用田野工作等方法,揭示區域文化與心理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機制,形成理論模型,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理論依據。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目錄
**節 中國跨文化心理學的起源及其研究缺憾
第二節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的概念及其學科建設
第三節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與人文地理學
第四節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與文化學
第五節 社會認同與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第六節 文化心理學與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的差異和契合性
第二章 中國城鄉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
**節 中國城鄉跨文化心理學的學科建設
第二節 中國心理學城鄉分野的文化心理學批判與反思
第三節 中國城鄉居民跨文化適應及應對方式問題分析
第四節 文化心理學視閾下的城鄉文化心理差異分析
第五節 中國城鄉跨文化心理學與心理測量量表的本土化
第三章 甘肅省域城鄉居民人格與心理健康調查研究(上)
**節 甘肅省域河西河東城鄉居民性格特征調查分析
中國區域跨文化心理學: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張海鐘,生于1963年7月17日,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人,教育學(心理學)碩士。河西學院教育學系教授,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兼職碩士生導師,指導2004級和2005級8名碩士研究生。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師專業技術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兼學科組成員,甘肅省心理學會理事,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曾主講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女性心理學等10余門課程。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廳級科研課題。在《心理科學》、《心理學探新》等學術刊物發表心理學、教育學研究論文90余篇。學術隨筆、科普文章 40多篇。雜文10余篇,出版《青少年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和實踐》(合作,第一作者)、《心理衛生與心理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等專著2部,《教育理論與高師教學改革研究》論文集1部。主持完成的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果獲國家級二等獎,科研成果多項獲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社科成果獎。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稱號,2004年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主要從事心理衛生與心理教育、女性心理學、城鄉跨文化心理學、高等教育學等方面的研究。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