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13986
- 條形碼:9787510813986 ; 978-7-5108-139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 本書特色
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與德國(主要是指納粹德國)的關系是民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就其合作規模及范圍而言,戰前的中德關系實可與戰后的中美關系相比較,只不過由于當時國際政治等諸多原因及后來的戰爭關系,中德間的這種友好往來基本處于較為秘密的狀態而鮮為人知。《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由馬振犢、戚如高所著,本書將揭示這一時期的中德關系。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與德國( 主要是指納粹德國) 的關系是民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就其合作規模及范圍而言,戰前的中德關系實可與戰后的中美關系相比較,只不過由于當時國際政治等諸多原因及后來的戰爭關系,中德間的這種友好往來基本處于較為秘密的狀態而鮮為人知。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 目錄
**章 希特勒的遠東崇拜者
國民黨人對德國的友好淵源
納粹幽靈在德國大地徘徊
蔣介石對納粹的崇拜與效仿
第二章 中德關系的新篇章
邦交初建
蔣介石與他“唯一的歐洲朋友”鮑爾
過渡型的總顧問克里拜爾
中德工貿合作之開始
德國軍火與中國內戰
第三章 發展中的中德關系
希特勒掌握德國統治權
神秘商人克蘭與其來華使命
德國顧問參加中國內戰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 相關資料
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與德國( 主要是指納粹德國) 的關系是民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就其合作規模及范圍而言,戰前的中德關系實可與戰后的中美關系相比較,只不過由于當時國際政治等諸多原因及后來的戰爭關系,中德間的這種友好往來基本處于較為秘密的狀態而鮮為人知。 南京國民政府自1927 年建立起,直至1941 年對德斷交以后數年之內,與德國前期魏瑪共和國及后來的納粹政權第三帝國政府之間都保持了友好的關系,尤其在1933 年納粹黨上臺以后,中華民國政府與第三帝國之間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曾保持了十分密切的政治、軍事、經濟關系。從希特勒、蔣介石直至雙方所屬軍政大員之間都有密切友好的私人交往,德國通過其駐華軍事經濟顧問及德國政府在華代表,溝通了中德間軍事、經濟貿易的密切合作。德國政府在國民政府“攘外”與“安內”的軍事建設以及軍工、交通、教育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影響,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幫助;而中國則以大量的戰略原料供應德方,在其重建經濟及重整軍備方面,給予了實質性的支持。中德雙方在這種合作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中德間的此種合作,有出自政治上的基本因素。其一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對于納粹組織及鐵腕獨裁統治方式的極端推崇與效仿;其二是當時中德雙方都處于擺脫困境重建國家的相似地位,在思想及心理上產生了共鳴。雖然兩國的具體環境及發展基礎并不相同,而且,納粹黨人從其法西斯主義“種族理論”出發,對中國這個遠東弱國的歧視心理并未消除,德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態度上也存在較大分歧。但是希特勒出于對華戰略原料輸入及其全球策略之考慮,在1941 年以前,德方的對華友好與合作方針始終處于主導的地位。 中日戰爭爆發后,德國政府從其自身利益出發,不愿看到中日兩國火并而對其全球霸業產生不利的影響,他們希望日本侵華得利即止,最好能聯合中國共同反蘇反共,配合德方的全球戰略,因而就有了1938 年陶德曼“調停”中日戰爭之舉。 “調停工作”失敗以后,德國被迫在中日之間進行了一次艱難的選擇。最后,希特勒從其世界戰略需要出發,在日方的壓力及要挾之下,終于選擇了日本而拋棄了中國。1938 年7 月,德國政府召回了駐華軍事顧問團。1941 年7 月1 日,中德斷交,德國正式承認汪偽政權。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國民政府對德宣戰。然而由于客觀地理等因素,中德兩國并沒有直接交戰,更因國民政府與納粹政權之間并沒有什么大宿怨,故而雙方在斷交宣戰之后依舊保持了一定的秘密接觸,國民政府對留華德僑之遣送與安置都給予了照顧,而德國與汪偽政權之間的合作也并不愉快。重慶與柏林之間實際上保持了一種“面不和心和”的關系。 令人意外的是,蔣介石在二戰后期竟然通過在美國的宋子文和在德國做暗中聯系人的齊焌渠道,向德國內部克蘭、托馬思等反希特勒勢力提供了經濟支持,資助他們推翻納粹政權的活動,希望親華派上臺以恢復中德關系。雖未成功,但卻成為中德關系史上重要的一頁。 戰爭結束后,納粹政權滅亡,中國政府顯要人物對于一些有“交情”的流亡在華的前納粹分子,給予了一些庇護,而德方戰前與中國合作過的人物,如法肯豪森、克蘭等人與中方上層人物都一直保持著友好的信使往來,這種關系甚至一直持續到國民黨人退居臺灣之后。
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 作者簡介
本書著者馬振犢,男,1961年生,南京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研究員。著有《血染輝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國民黨特務活動史》(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等。 戚如高,男,1964年生,南京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8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現任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室主任、《民國檔案》雜志副主編,研究員。著有《國共和談秘梓》(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張瀾與中國民主同盟》(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等。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