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簡明中國歷史黨員干部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687210
- 條形碼:9787801687210 ; 978-7-80168-72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簡明中國歷史黨員干部讀本 本書特色
《簡明中國歷史黨員干部讀本》是為了幫助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中國歷史專門編寫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政黨,黨的歷代領導人多次倡導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多讀歷史特別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以汲取經驗,陶冶情操,開闊眼界。
簡明中國歷史黨員干部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遠古時代;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十國與遼、宋、西夏、金時期;元朝時期等。
簡明中國歷史黨員干部讀本 目錄
**章 遠古時代
**節 遠古時代的發展
一、舊石器時代
二、新石器時代
三、銅石并用時代
第二節 原始社會的主要文化
一、仰韶文化
二、龍山文化
三、其他原始文化
第二章 夏商西周時期
**節 夏朝的興亡
一、夏朝的建立
二、夏朝的滅亡
第二節 商朝的興亡
一、商朝的建立與興盛
二、商朝時期的政治制度
三、商朝的滅亡
第三節 西周的興亡
一、西周的建立和鞏固
二、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三、西周的衰亡
第四節 夏商西周時期的社會經濟概況
一、夏商時期的社會經濟
二、西周的社會經濟發展
三、奴隸制度的狀況與發展
第五節 夏商西周時期的文化與科技
一、宗教與哲學思想
二、文字的產生
三、藝術的發展
四、天文歷法蓑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
**節 春秋時期各國的興亡
二、春秋五霸的迭興
二、弭兵會議與卿大夫奪權
三、南方諸侯的混戰
第二節 戰國時期的改革與兼并戰爭
一、戰國七雄的形成
二、各國的變法與政治改革
三、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
四、戰國七雄的兼并戰爭
第三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概況
一、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工商業的發展
第四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
一、百家爭鳴
二、道家
三、儒家
四、墨家
五、法家
六、文學和史學
第五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交流蘩
一、華夏地區與戎狄的交流
二、華夏地區與蠻夷的交流
第四章 秦漢時期瓣
**節 秦朝的興亡
一、秦朝的建立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三、秦朝的暴政
四、秦朝的滅亡
五、楚漢戰爭
第二節 兩漢的興亡
一、西漢的建立與漢初統治
二、西漢盛世與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三、西漢的衰落與農民起義
四、東漢的建立與前期統治
五、東漢農民起義與東漢的滅亡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社會經濟概況
一、土地和賦役制度
二、農業的發展
三、手工業的發展
四、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四節 秦漢時期的文化與科技
一、儒學
二、史學
三、文學藝術
四、科學技術
第五節 兩漢時期的民族關系
一、漢與匈奴的關系
二、漢與西域各國的關系
三、漢與烏桓、鮮卑等東北地區民族的關系
第五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興亡
一、三國鼎立
二、西晉的短期統一
三、東晉的南遷與滅亡
四、十六國的興亡
五、南朝的更替
六、北朝的興亡
第二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概況
一、門閥世族的形成與衰落
二、土地制度演變與北方社會經濟的曲折發展
三、移民浪潮與江南經濟開發
四、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
五、黃河流域各族大融合
第三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與科技
一、玄學和儒學
二、佛教、道教和無神論思想
三、文學藝術
四、史學
五、科學技術
第四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外交流
一、我國與各國之間的進一步交流
二、從外國輸入中國的技術和各種物產
第六章 隋唐時期溯
**節 隋朝的興亡
一、隋朝的建立與統一
二、隋煬帝的暴政
三、隋末農民大起義與隋的滅亡
第二節 唐朝的興衰
一、唐朝前期的昌盛
二、唐朝中期的變亂與沒落
三、唐朝后期的衰亡與農民大起義
第三節 隋唐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一、均田制的繼續推行及其崩壞
二、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
三、政治軍事制度
四、隋唐時期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四節 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一、思想與宗教
二、經學
……
第七章 五代十國與遼、宋、西夏、金時期
第八章 元朝時期
第九章 明朝時期
第十章 清朝前期
第十一章 清朝后期
簡明中國歷史黨員干部讀本 節選
(三)韓國申不害的改革 戰國初期,韓國曾經進行過政治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不夠徹底,造成了政治上的一些混亂。大約在公元前354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為相,實行了進一步的改革。 申不害主張君主集權,要防止大臣“蔽君之明,塞君之聽,奪之政而專其令”,以致“弒君而取國”。為了更好地駕馭臣下、考核臣下,申不害還主張國君不要讓臣下看出自己的欲望和弱點,使臣下猜不透國君的企圖,也就不可能投國君之所好而弄虛作假,只好去盡力做好分內事,不能越職亂來。 申不害主要強調的是君主集權的統治術,但是他的統治術,君主可以用,臣下也可以用,所以申不害的變法效果遠不如魏、齊、秦等國。因此,在戰國七雄中,韓國始終處于弱小的地位。 。ㄋ模┣貒纳眺弊兎ā 」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不甘心秦國居于眾諸侯國之下,因而決定廣納賢士,下令“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于是,本為衛國人的衛鞅來到了秦國! ⌒l鞅,名鞅,姓公孫,亦稱公孫鞅,是衛國一位破落貴族的后裔。在秦被“封之於、商十五邑”后,號稱商鞅。商鞅到了秦國后,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并先后在公元前359年(一說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進行了兩次變法。 商鞅兩次變法的主要內容包括: 1.“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告奸之法。這就是在按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的戶籍編制基礎上建立一種相互告發和同罪連坐的制度,告發奸人的可以同斬得敵人首級一樣受賞,不告發的要被腰斬。如果一家藏“奸”,與投降敵人一樣受處罰;其余九家,倘不檢舉告發,則要一起辦罪。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拆散家長制的大家庭,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使生產組織從家庭公社轉變為個體小生產,發展私有制! 3.削弱公族武力,使之集中于公室,廢除了以血緣為根據的“封建親戚”的原則和禁止反映氏族殘余之“血親復仇”的私斗。 4.為了重建社會階級,又規定貴族的依據是軍功,而不是依據“親親”的血緣關系。當時的“爵”分為20級,尊卑依照爵位的等級,舊貴族如果沒有軍功,過去的族籍便被廢除,使得貴族與生俱來的特權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5.為了推行變法,又斷然采取“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措施,焚燒了《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同時,申明法令,提出“刑無等級”,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犯法,一樣給予處罰。又下令禁止私門請托,禁止游宦之民! 6.移風易俗,徹底革除秦國殘留的戎狄舊習,如“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即禁止成年的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7.由中央統一度量衡,結束春秋以來“公量”、“私量”的不同,方便國家征收賦稅,也利于商業的經營! 8.推行縣制。將秦劃為31個縣(一說41個縣),縣設令、丞掌管,他們均由國君任免。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加集中。另外為了秦國向東發展,還把都城從雍地遷到咸陽!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