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10916
- 條形碼:9787511110916 ; 978-7-5111-109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四) 本書特色
《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4)/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叢書》編著者閔慶文等。 農業文化遺產,除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和技術知識以外,還包括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和農業生產系統。為對農業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04年起在世界范圍內評選出了5個古老的農業系統,作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試點,在國內外有關專家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浙江省青田縣的稻魚共生系統名列其中。按照糧農組織的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按照計劃,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在今后幾年內陸續選出100~150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類型,以促進對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四) 內容簡介
農業文化遺產,除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和技術知識以外,還包括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和農業生產系統。為對農業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04年起在世界范圍內評選出了5個古老的農業系統,作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試點,在國內外有關專家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浙江省青田縣的稻魚共生系統名列其中。按照糧農組織的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按照計劃,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在今后幾年內陸續選出100~150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類型,以促進對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叢書: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4)》主要內容包括:農史學科發展與“農業遺產”概念的演進、農業遺產學學科建設所面臨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與建議、稻魚系統中不同溝型邊際彌補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等。
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四) 目錄
農史學科發展與“農業遺產”概念的演進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實踐的主要進展
近十年來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研究述評
農業遺產學學科建設所面臨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論中國農耕文化的價值及傳承途徑
試論中國農業文化的價值及保護
論我國各民族農業遺產的特殊價值
農業文化研究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烏丙安教授訪談錄
從傳統農業到低碳農業——國外相關政策分析及啟示
農業文化遺產概念探討——與閔慶文等學者的商榷
中國GIAHS保護試點:價值、問題與對策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與建議
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的研究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云南紅河哈尼梯田研究進展與展望
傳統稻魚系統病蟲草害控制
傳統農業區稻田多個物種共存對病蟲草害的生態控制效應——以貴州從江縣為例
模擬鴨稻共作系統中鴨子機械刺激對水稻形態建成的影響
鴨稻共作對水稻植株生長性狀與產量性狀的影響
云南哈尼族梯田稻禽魚共生系統與生物多樣性調查
東北典型稻區不同種植模式下稻田氮素徑流損失特征研究
稻田病蟲害生態防控模式及其在西南地區的應用
稻魚系統中不同溝型邊際彌補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
農業文化遺產地旅游社區潛力研究——以浙江省青田縣為例
農業遺產旅游地的文化保護與傳承——以廣西龍勝龍脊
平安寨梯田為例
通過發展旅游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社會學探析——以浙
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為例
農業遺產地的旅游社會文化影響測量及調控研究——以廣西桂林龍脊平安寨為例
驅動因素視角的我國農業旅游發展模式與策略研究
論農業文化遺產旅游的法制保障
哈尼梯田傳統農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以紅河縣甲寅鄉作夫村和咪田村為例
……
農業文化遺產及其動態保護探索-(四) 節選
2.2 概念與內涵研究 關于農業遺產的概念本沒有什么爭議。只是近期因為FAO啟動了全球性保護項目并給出其定義之后,才引起了國人關于此概念的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如何對其英文名稱進行翻譯以及內涵的確定。 為了項目實施的需要,FAO將GIAHS定義為“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將會越來越清晰。但需要指出的是,FAO強調的是歷史上創造的、延續至今的、活態的農業生產系統。它不同于一般的農業遺產,更強調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的綜合農業系統,包括農業技術、農業物種、農業景觀、農業民俗等多種農業文化形式。也就是說,除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和技術知識以外,還包括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和農業生產系統。另外,農業文化遺產也不同于世界遺產的其他類型。從概念上來看接近于文化景觀遺產(菲律賓伊富高稻作梯田既屬于文化景觀遺產,也被列為GIAHS保護試點;我國云南哈尼稻作梯田已被列為GIAHS保護試點.也被列為我國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后備名單)。 有些學者認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并不等于農業遺產,而是農業遺產的一部分。他們認為農業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不可分割之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時期與人類農事活動密切相關的重要物質(tangible)與非物質(intangible)遺存的綜合體系。它大致包括農業遺址、農業物種、農業工程、農業景觀、農業聚落、農業技術、農業工具、農業文獻、農業特產、農業民俗等10個方面。 2.3 系統結構與作用機制研究 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天人合一”的傳統農業系統,間作套種、稻田養魚、桑基魚塘、梯田耕作、旱地節水技術、砂石田、坎兒井、游牧、庭院經濟等傳統生態農業模式,均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及實踐意義。這些復合農業系統是中國農業的明顯特征,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關系。它強調復雜生物一社會一經濟系統內多個組成部分間的整體性及相互作用,將農、林、園藝、畜牧、水產等置入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之中。研究這些系統的生態學思想是農業文化遺產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