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清末立憲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35921
- 條形碼:9787507535921 ; 978-7-5075-359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末立憲史 本書特色
高放編著的《清末立憲史》圍繞清朝年出現的立憲運動,分析了其歷史背*、基本特點和思想淵源,表現了當時的革命派、立憲派和清朝當權派等不同政治力量之間,圍繞國俸和政體問題,圍繞保存、改良或推翻舊政權等所展開的尖銳復雜的斗爭,揭示了近代中國應該遵循什么道路向現代化發展。本書由華文出版社2012年*新出版。
清末立憲史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清朝末年出現的立憲運動,分析了其歷史背景、基本特點和思想淵源,表現了當時的革命派、立憲派和清朝當權派等不同政治力量之間,圍繞國體和政體問題,圍繞保存、改良或推翻舊政權等所展開的尖銳復雜的斗爭。
清末立憲史 目錄
**章 憲政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確立
**節 憲政的涵義和由來
第二節 英國妥協于議會君主立憲制
第三節 美國一舉建立總統制共和國
第四節 法國定位于議會制共和國
第五節 德國和日本的二元君主立憲制
第二章 立憲思想的傳播與維新變法的失敗
**節 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點
第二節 鴉片戰爭前后對國情的認識和西方政治制度在我國的傳播
第三節 洋務運動與維新思潮
第四節 戊戌維新變法運動及其失敗
第三章 革命形勢的逼近和清朝政府的對策
**節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崛起與立憲派的出現
第二節 清政府被迫開啟變法,推行新政
清末立憲史 節選
清朝官方以及立憲派許多骨干分子雖然在資政院第二次常年會中,為挽救清王朝出了大力,但仍然遭到-些死硬頑固分子的反對和攻擊。 御史溫肅攻擊資政院議員“莠言亂政,居心叵測”。他在一個奏折中說:“竊資政院之設,所以代表輿論,非為亂黨作導線也。乃臣查今年開院以來,議員到者僅愈半數。近聞亂耗,更紛紛私逃,開議時僅余數十人,按照院章已不足為輿論代表……乃近日所為,尤為令人發指者,戰事方殷,籌餉為急,值此庫儲支絀之際。非借款以救目前,則前敵立形饑潰。乃該院必反對之,是何居心,湖北將士櫛風沐雨克復漢口,方在得手之際。大兵云集,玉石俱焚,誠所難免。乃該院必誣其焚掠。嚴加以罪,近予為敵報仇。是何居心?武昌亂起首先下剪發之令,猶之洪逆初起以蓄發為標識也。我朝辮發之制相沿已久,去之未必立見富強。乃該院必欲比而同之,使人皆剪發,以暗蓄其排滿之謀。是何居心?凡此數者,其事至顯,其理易明,該院乃敢巧為嘗試,一再欺罔朝廷。凡有天良,無不痛恨。”① 另一個御史歐家廉,則指摘資政院“有耍君之罪三,有誤國之罪三,有通匪之罪五”,要求清廷“按律懲處”。所說的“耍君之罪”是“開院之初,亂事方亟,該院乘國危急,首請罪親貴、開國會、赦黨人,不得于去年,乃取償于今日。耍君之罪一。既自請協贊憲法,又由張紹曾奏令起草,奉旨一日即以十九條要請宣誓,其事皆串同,稿由先定,不問可知。耍君之罪二。欽定憲法規仿日德,該院十九信條乃改用英國主義,而剝奪君權較之英國尤甚百倍,軍人參預政治更為各國所無,劉歆逼璽,成濟抽戈,無過是矣。耍君之罪三”。說資政院“誤國之罪”是:“不許兵力平亂,坐令武昌負固,各省淪陷。誤國之罪一。不許籌借外債,前日會議尚有數人反對,欲使軍餉不支,全國坐困。誤國之罪二。奏請剪發改歷,易我正朔、服色,使政事紛擾,愚民驚疑。誤國之罪三。”所謂通匪之罪是:“擬復張紹曾兵柄。通匪之罪一。擬請吳祿貞號謚。通匪之罪二。奏改革黨為政黨,使居顯地,通匪之罪三。漢口既克即劾馮國璋慘殺之罪,江寧既勝即劾張勛慘殺之罪,為敵報仇。通匪之罪四。國事共濟會欲以民主政體投票表決,大逆不道,令人發指,而該院竟提作議案,既不能通過,又欲協商閻臣代奏,其為敵作倀也可恨,其視君父如路人也可殺。通匪之罪五。” 歐家廉所謂國事共濟會“欲以民主政體投票表決”而資政院“竟提作議案”,是在夸大事實。他在同一天的另一奏折中則說:“其尤為可憤可恨者,則莫如國事共濟會,欲以君主民主政體召集國民,投票取決”。②明明是以君主或民主來投票表決,而非即以“民主政體投票表決”。其實,所謂國事共濟會不過是袁世凱當上內閣總理大臣后指使成立的一個御用團體,是秉承袁的意圖,代表袁的利益,在不同時期發表些言論,為袁上臺抓權掃平道路作輿論。這個團體建議過要對政體進行投票,實質上是配合袁世凱既要挾清廷,又向革命黨人討價還價,向兩方面都施加壓力。此事本無任何實質性意義。但歐家廉之流卻借此哄嚷不已,可謂是惟恐天下不亂。他們所以當此時刻仍敢如此冥頑囂張,乃是由其甘為封建君主制殉葬的奴才本性決定的,同時,也由于他們對形勢作了完全錯誤的估計,他們仍然迷信大清王朝的“八旗精銳”可以一舉而戡平革命起義,還在夢想清朝軍隊,不日便可“獻俘奏捷”,大清王朝真是“皇基永固”呢!清軍攻下漢陽之后,這個歐家廉更是大放厥詞,說:“漢陽既克,武昌必下,武昌既下,則長江一帶指日可平,長江既平,則東南各省亦傳檄而定。”因此主張“匪亂宜剿不宜撫”,“惟有乘勝進剿,至一律肅清為止”。 ……
清末立憲史 作者簡介
高放,男,漢族,福建長樂人,1927年生于福州市,1946年畢業于福州私立英華中學,考入北京大學肄業,1948—1949年為解放區華北大學研究生。1950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執教,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資深教授,1981年由國務院授職為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1985—1990年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87—1997年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1988年當選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80—90年代擔任過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學會會長,現為這兩個學會和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政治學行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