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人文空間的新視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097109
- 條形碼:9787308097109 ; 978-7-308-0971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人文空間的新視野 本書特色
蘇基朗主編的《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是探討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人文空間,及其動態發展。歷代中國城市自有其文化傳統,至近代西風東漸,中國城市文化風貌,隨之發生劇變。由于近代西方文化以都市為搖籃,推動中國近代發展的西方影響,自以其勢力*強的條約港都市為中心,再向其周邊幅射擴散。晚近中國在國際上迅速崛起,學界百年來認為中國難以發展現代經濟的議題,遽成明日黃花。因此,討論近代中國城市文化的生成及內蘊,重溫中國百年以來的歷程,大可以不必固步自封于傳統/現代矛盾對立的革命論述。
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人文空間的新視野 內容簡介
蘇基朗主編的《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從媒體、法律、身心以及都市景觀四個空間,探討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空間史。總體上說,《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各篇章帶來的信息是中國近代城市在理型、權力及市場的互動之下的變化成長,既非全盤移植西方近代城市,亦非無序亂放。可以說這些城市文化發展的軌跡,自有其受本土文化左右的理性貫通其中。媒體及法律空間早已成為近代中國都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靈、健康及人口同屬于城市文化的重要議題。都市景觀及其生成則是研究城市史的流行課題。將四個空間放在一起加以觀察,是新的嘗試。 若單從學科分際出發,這四類研究甚少結合在一起。但今天的學術風氣已不再強調狹隘而封閉的專門之學,而是越來越重視跨學科的知識綜合與統整。如何能有效地將不同領域的觀察,歸納到有系統的框架內,讓讀者有更充分的領會,足資借鑒的成功例子并不多。空間史的包容性框架,或許是出路之一。
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人文空間的新視野 目錄
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人文空間的新視野 作者簡介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講座教授及學部主任。歷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教務長及協理副校長。研究范圍包括中國法律文化史、中國制度經濟史、中國歷史地理、唐宋史等。主要著作有Prosperity, Region, and Ititutio in Maritime China: The South Fukien Pattern, 946-1368 (2000; 中譯《刺桐夢華錄:近世前期閩南市場經濟史》即將出版)、Treaty-port Economy in Modern China: Empirical Studies of I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o-edited with Ramon H. Mye; 2011)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