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辛棄疾詩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36947
- 條形碼:9787534836947 ; 978-7-5348-3694-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辛棄疾詩選 本書特色
這本《辛棄疾詞選》由辛棄疾著,李之亮注評,收入了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傳世名作數十篇,每首詩作均有詳細的注釋,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詩的內涵。該書收集量大,充分顯示了辛棄疾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對全面了解辛棄疾的詩風及當時社會風貌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辛棄疾詩選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太常引、水龍吟、菩薩蠻、摸魚兒、水調歌頭、浣溪沙、滿江紅、念奴嬌、滿江紅、菩薩蠻、霜天曉角等。
辛棄疾詩選 目錄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
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
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念奴嬌(西湖和人韻)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滿江紅(漢水東流)
霜天曉角(旅興)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鷓鴣天(東陽道中)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摸魚JL(更能消幾番風雨)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作)
滿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
賀新郎(賦滕王閣)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
菩薩蠻(稼軒日向兒童說)
祝英臺令(晚春)
水調歌頭(盟鷗)
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
踏莎行(賦稼軒,集經旬)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提干)
臨江仙(即席和韓南澗韻)
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甲辰歲壽)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鷓鴣天(博山寺作)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念奴嬌(賦雨巖)
生查子(游雨巖)
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洞仙歌(訪泉于奇師村,得周氏泉,為賦)
生查子(山行寄楊民瞻)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水龍吟(題瓢泉)
定風波(暮春漫興)
青玉案(元夕)
沁園春(戊申歲,奏邸忽騰報,謂余以病掛冠,因賦此)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前韻)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
念奴嬌(用東坡赤壁韻)
水調歌頭(1相公倦臺鼎)
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
水調歌頭(壬子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定風波(再用韻,時國華置酒,歌舞甚盛)
鷓鴣天(點盡蒼苔色欲空)
*高樓(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念奴嬌(梅)
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
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
卜算子(飲酒敗德)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
臨江仙(停云偶作)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哨遍(秋水觀)
哨遍(用前韻)
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
新荷葉(上巳日,吳子似謂古今無此詞,索賦)
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
念奴嬌(賦傅巖叟香月堂兩梅)
婆羅門引(別杜叔高。叔高長于楚詞)
行香子(博山戲呈趙昌甫韓仲止)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新荷葉(再題傅巖叟悠然閣)
卜算子(千古李將軍)
定風波(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于壁)
行香子(歸去來兮)
滿江紅(暮春)
滿江紅(倦客新豐)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一枝花(醉中戲作)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
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
西江月(遣興)
丑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
浣溪沙(漫興作)
昭君怨(人面不如花面)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玉樓春(乙丑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
西江月(堂上謀臣帷幄)
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伴)
清平樂(村居)
賀新郎(聽琵琶)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卜算子(答晉臣,渠有方是閑、真得歸二堂)
鷓鴣天(代人賦)
*高樓(醉中有四時歌者,為賦)
江神子(和人韻)
滿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呈景盧內翰)
山鬼謠(問何年,此山來此)
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水調歌頭(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嘆其老)
漢宮春(即事)
沁園春(弄溪賦)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巖。馬善醫)
浣溪沙(種梅菊)
杏花天(嘲牡丹)
浪淘沙(賦虞美人草)
生查子(獨游西巖)
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
水調歌頭(醉吟)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沁園春(和吳尉子似)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西江月(以家事付兒曹示之)
漢宮春(立春日)
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
南歌子(新開池戲作)
鷓鴣天(黃沙道中)
鷓鴣天(自古高人*可嗟)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
鷓鴣天(睡起即事)
鷓鴣天(有感)
鷓鴣天(吳子似過秋水)
卜算子(夜雨醉瓜廬)
沁園春(答余叔良)
水調歌頭(送楊民瞻)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千年調(蔗庵小閣名日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鷓鴣天(登一丘一壑偶成)
瑞鷓鴣(膠膠擾擾幾時休)
瑞鷓鴣(乙丑奉祠歸舟次余干賦)
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
瑞鷓鴣(期思溪上日千回)
朝中措(為人壽)
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霜天曉角(赤壁)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
辛棄疾詩選 節選
此詞是奉和宰相洪適之作。究竟作于何時呢?《宋史·宰輔表》四:“(乾道元年)十二月戊寅,洪適自參知政事除左通奉大夫、守右仆射兼權樞密使。……(乾道二年)三月辛未,洪適罷右仆射,授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官。”根據這個記載,洪適擔任宰相只有乾道元年十二月至二年三月短短三個月時間。《宋史·洪適傳》說他旋即又命為紹興府知府。《嘉泰會稽志》卷二郡守題名載:“洪適,乾道二年十月以觀文殿學士、左通奉大夫知(紹興府),四年三月,提舉臨安府洞霄官。”也就是說,洪適從宰相位上退下后,歇了半年,便到紹興府任知府,干了一任,便徹底吃祠祿休息了。這段時間里,辛棄疾還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小伙子,先任江陰軍簽判,乾道四年,也就是洪適已經從紹興府退下提舉洞霄官時,辛棄疾被命為建康府通判。兩年后的乾道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根據這些記載,初步可以確定:此詞肯定不是洪適在相位時所作,甚至不是洪適在紹興府任上所作,而是比這更晚的乾道末年。按照宋朝人的習慣和禮貌,洪適既然當過宰相,他退下來之后不管做什么,人們依舊可以稱之為“相”。這就如同今天,某人當過部長,退休之后已是一介平民,其原來的下屬見到他,依舊應該稱呼他“某部長”道理相同。這個結解開,其寫作的時間就不必拘泥于乾道二年三月之前了。據詞中“袖手高山流水,聽群蛙、鼓吹荒池”之句,我認為此詞當作于乾道末洪適從紹興府知府任上退下之后不久。上闋寫洪適在相位,本可以補袞獻策,卻無端受到群小嫉妒,不得不離開朝廷——這層意思表達得十分明顯,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只有憤慨而已。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