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我在美國上小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657170
- 條形碼:9787531657170 ; 978-7-5316-5717-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美國上小學 本書特色
一個小學生致信總理說“我沒有童年!”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全國三線以上城市的學生家長、在校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工作者及社會讀者。
在這一目標讀者群中,存在著眾多家庭殷實,追求西方教育的父母以及向往自由、快樂學習的中小學生,他們想要了解的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孩子在*該快樂的年齡是什么樣子的……
本書正是為了這個龐大的讀者群而傾力打造!
我在美國上小學 內容簡介
小作者用她那略顯稚嫩但流暢、活躍、明快的語言,詳細介紹了從學前班至六年級美國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校園環境、兒童俚語、社會交往及各種傳統節日等,全面深入地展現了美國小學課堂的概況,美國小學與中國小學有什么異同。閱讀中慢慢就會發現小作者那顆純樸誠摯的童心和陽光積極的心境躍然紙上···
本書以留美中國小學生的獨特視角,描寫了美國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在國內尚屬首例,對我們了解美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大有裨益。
我在美國上小學 目錄
前言
**章 課堂學習
一、英語課
二、社會課
三、數學課
四、科學課
五、體育課
六、選修課
七、課堂紀律和自由活動時間
八、換班記
九、課后補習班
十、我的老師們
第二章 校園生活
一、安全**
二、學校的一天
三、就餐
四、衣著
五、校車
六、我的美國同學們
七、族裔
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
九、俚語和網絡語言
十、賣學校彩票
十一、畢業年活動
第三章 校外活動
一、讀書的樂趣
二、學下國際象棋
三、夏日的樂趣
四、黃石公園之行
五、美國孩子的節日
六、自己動手
七、美式快餐
八、陽光中文學校
第四章 北京一年
一、“同心結”之旅(我與奧運之一)
二、迎奧運英語演講比賽(我與奧運之二)
三、升旗、觀賽和參加閉幕式(我與奧運之三)
四、“希望號”奧運星搭載活動
五、十渡之行
六、秋游記趣
七、購物和拍大頭貼
八、中隊委和課代表
后記
我在美國上小學 節選
二、社會課
社會課在美國叫Social Studies。我在華盛頓上一年級到四年級時,社會課上學的是一些美國社會的知識。在紐約上五年級時,我們學的是一些別的國家的地理知識。不過從一到五年級,老師們并不太重視社會課。
到了六年級就不一樣了。社會課變成了我們的一門主科。我們開始學古代的文明。我們學了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蘇美爾)、印度、中國、希臘和羅馬的歷史和文化。
從星期一到星期四,我們每天下午都上社會課,星期五是上午第二節課上。社會課教室在114教室。114教室就是社會課法扎卡斯老師的基地。是我們同學們去找他,而不是他來我們的教室。我們每次來到教室時,社會課老師法扎卡斯先生都已經站在教室的門口等我們了。
在我看來,那時班上同學們*盼望的課,除了選修課之外,就是社會課了。我們在社會課上學習的內容沒有什么特別的,可是我們學習的方法很有樂趣。
法扎卡斯先生一般都不怎么講課,他就喜歡讓我們做文章概述。而在許多情況下,同學們聽說又要做文章概述就很煩,因為我們才不想動筆呢!但是在社會課上,我們也不煩了,拿起筆就寫。那是因為概述做完后,我們就可以玩各種游戲了。社會課變成了我們*喜歡的一門課,就因為法扎卡斯先生經常讓我們玩與學習有關的游戲。
他向我們介紹的**個游戲叫“生存者”。“生存者”的游戲規則是這樣的:參加游戲的同學都站到教室的后排。老師會問一個關于我們當天學到的內容的問題。知道答案的人不需要舉手,老師會任意點一個同學的名字。假如那位同學把這個問題答對了,他就可以進入下一關,走到教室的前方站著。假如他答錯了,就會被淘汰,只能回到座位上去了。這個答錯的問題會交給下一位同學回答。假如問題很難,誰都答不上來,所有答錯這個問題的人都將回到游戲中。等到所有的同學都有過答題的機會,站在教室前方的入了關的同學就會回到教室的后排,再一次進行問答,直到*后只剩下一個“生存者”。這個“生存者”可以選擇要一張獎票或者是“C.O.D.”(我待會兒再跟你們解釋獎票和“C.O.D.”的事兒)。有兩次玩這個游戲,我都是*后的“生存者”。有一次,只剩我和另外一個同學還沒有被淘汰,但是下課鈴響了,我們沒有完成游戲,老師就給我們兩人都發了一張獎票。有一次,我們還玩了“超級生存者”。“超級生存者”跟“生存者”的規則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老師問我們的問題不是關于我們當天學的內容,而是關于我們整學期學的內容!
我們在社會課上玩的另一個游戲是“文章概述游戲”。玩“文章概述游戲”比“生存者”簡單多了,但是越簡單就越不容易贏。在“文章概述游戲”中,全班同學分為九個隊。老師會首先指定每一隊的隊長,然后由隊長們輪流在全班同學選擇他們的隊員。我基本上每一次都在**輪中被選中了,因為同學們都知道我會為他們的隊作出很大的貢獻(因為我玩這種游戲很在行)。玩“文章概述游戲”時,我們可以用我們上一節課做的文章概述里的信息來回答老師給我們出的問題。每一次上社會課,我們基本上不是玩游戲就是做概述。**輪的問題一般都是*容易的,值一分。隊員們可以討論他們認為是正確的答案。然后,由其中一個人把答案和他所在隊伍的編號寫在一張紙條上,交給老師。答對了就會得到一分,錯了在一般的情況下是要扣掉題目所值的分數,但是在**輪中什么也不扣,因為本來你就只有零分。
老師出的題目會越來越難。一般到了第三或第四輪就會出現一個“三分或扔骰子”。假如你答對了“三分或扔骰子”的題目,則有兩個選項。**個選項就是拿三分。第二個選項是讓一個隊員去扔骰子,出來是什么數字,你的隊伍就會取得多少分。在這種情況下,要看別的隊選擇做什么。如果對方去扔了骰子,得了一個高分,你也只好去冒一下風險,要不然自己的隊伍就落后了。當然,就拿那個三分更安全一些,因為如果你扔出了一個1或是2,那就還不如直接接受那個三分。
到了*后一輪,有時老師會讓我們“押寶”。就是說,在老師出題之前,隊員們可以選擇“押”多少分,只不過這個分數不能超出于他們擁有的分數。比如,你有9分,*多可以“押”9分。如果答對了,就得9分,答錯了就扣掉9分。不過,“押寶”必須要在老師出題之前“押”,所以有點冒險,因為你不知到問題的難易。
*后一輪的另外一種計分方式仍是扔骰子,只不過是用扔出來的數字乘以原先的總分,就是*后的分數。
*后一輪比完后,總分*多的隊伍就是勝利者。獎勵是每一個隊員可以得一張獎票或者是C.O.D。
每隔幾個星期,老師就會用他發給我們的獎票抽獎。獎項有下面幾種:可以不交一次作業而不受懲罰;在考試成績上多得到3分;一袋兒糖果。多數同學都盼望得到糖果,但是一般我都想要考試成績多得3分。
我在這兒解釋一下C.O.D.是怎么回事兒。C.O.D.代表“Catch of the Day”。老師拿一袋糖果,站在教室的左側,同學站在右側。老師會向同學那一側扔一顆糖果,如果他接住了,老師會接著向這位同學扔糖果,直到這位同學沒接住,然后這位同學就可以得到所有扔過去的糖果(包括*后那顆沒有接住的糖果)。每次一個新的紀錄被刷新,老師會把刷新紀錄的人名和班級號貼在黑板上。現在的紀錄是接到10顆,其中我們班上三個同學并列**。
我*喜歡的游戲還是“風險”。每一次,我們單元考試的前一天,老師都會讓我們玩“風險”。玩“風險”*大的好處是獲勝的隊(其實全班只分成兩個隊)的每一名隊員都可以在第二天的考試上多得兩分。即使你輸了也沒有關系,因為反正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你就復習了需要考試的內容。在“風險”中,我們得到的問題都與我們那個單元學習內容有關。問題一共分五組,一般都是“地方”、“人物”、“詞匯”、“鑒定”和我們那個單元學的“國家”,比如說“中國”、“希臘”和“埃及”。每一組都有五個問題,問題的分值分別是100分、200分、300分、400分和500分。100分的問題*容易,500分的*難。假如你答對了100分的問題,你就為本隊贏得100分,答錯了,本隊就扣100分。坐在班上左側的同學和坐在班上右側的同學分別成為兩個隊。每個隊的同學各有一個編號。每一輪游戲,老師就任意叫兩個編號,然后就由這兩個同學PK。**輪時,老師用拋硬幣的方式決定誰來選題。贏的同學選擇題目,然后兩個同學手放在背后。老師讀完問題,假如你知道答案,就用手拍一下桌子,表示搶答。說出了正確的答案,你就可以贏得這一問題的分數。奇怪的是,在我們班,每一次都是右側的同學贏(我就坐在右側)。
每一次玩“風險”,輪到我上去時,我都會為我們的隊增分。有一次,是我和另外一個同學杰弗里PK。他選擇了一個500分的題目。我有點很犯愁。假如說他比我先答,另外那一個隊就會一下子比我們隊多出500分了。老師說出了問題:“什么被稱為‘中國的搖籃’?”這算什么500分的題。我“啪!”地拍了一下桌子,就比杰弗里搶先那么一點。“黃河!”我答道。“正確!”老師叫道。我的隊員們大聲歡呼。又有一次,我和格蕾絲拼比。格蕾絲是班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我剛開始就有點絕望。我挑題時,選擇了一個200分的題。這樣,即使格蕾絲答對了,我們這邊的損失也不大。“哪個宗教是由一組人一起創建的?”雖然我知道是印度教,但是我猶豫了一下才拍了桌子。結果,我和格蕾絲同時拍到了桌子。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會讓兩個同學站起來,做“石頭剪子布”決定勝負,三打兩勝。贏的同學有權先回答那個問題。結果,我是“石頭剪子布”的勝利者。“印度教!”我答對了。
每個同學都上去答題后,就到了“*后的冒險”階段。它和“文章概述游戲”中的“押寶”是一樣的。“*后的冒險”結束后,分數多的隊就贏了。
我在美國上小學 作者簡介
孫若珈,紐約市第194初中學生。5歲時,隨同在我國駐美大使館工作的父母來到華盛頓,在使館附近的默奇小學上學前班。同時在我使館辦的“陽光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四年級時,父母在美國的工作結束回到北京,入北京團結湖小學上四年級。一年后,父母去聯合國工作又來到紐約,在紐約市第20小學讀五年級的最后兩個月,隨后進入紐約市第194初中上六年級(按紐約的學制,初中從六年級至八年級)。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