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清史講義 目錄
清史講義 節選
《清史講義》主要內容簡介:武功之繼續一——收青海及喀木、武功之繼續二——再定西藏、武功之繼續三——取準噶爾、武功之繼續四——取回疆、世宗兄弟間之慘禍、雍乾之學術文化上——禪學、雍乾之學術文化下——儒學等。
清史講義 相關資料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為易代之限,則《清史稿》與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為民國,而政府之遞嬗,意義有不盡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為后一期政府之所暫禁,今猶在審查中,卒蒙弛禁與否未可知。要之,吾輩今日之講清史,猶未能認《清史稿》為勒定之正史也。則于史學上,無一定之史書,可作根據。但論史之原理,一朝之經過,是否有為修正史之價值?能統一國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權,能綿歷年歲,則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義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謂清不當有史,但未認《清史稿》即為清史。然則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確者,懸設一正史之位置處之,史料極富。《清史稿》為排比已有具體之一大件,亦應在懸設正史之位置中,參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構成,謾聞野記,間資參考,非作史之所應專據也。清之于史,自代明以來,未嘗一日不踐有史之系統。中國史之系統,乃國家將行一事,其動機已人史,決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寫之。描寫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觀,若在發動之初,由需要而動議,由動議而取決,由取決而施行,歷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動至確定,——留其蛻化之痕跡,則雖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偽之別有關系者外,國事之現象,如攝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組織,清代明時未嘗間斷,故有史之系統未嘗差池。民國代清,獨未嘗留意此事。
- 主題:
孟森的《清史講義》是中國近代清史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兼具學術深度與可讀性。盡管需結合后續研究補充細節,但其對清朝政治運作、社會變遷的剖析,至今仍是理解這一王朝的必讀經典。
- 主題:開本有點怪異,中間有些粘連
孟森還有一個明史講義,講述明朝的優點與弊病,寫得也很好。本書似乎對清朝頗有回護處。漢人提到清朝,多咬牙切齒。其實清以不到二十萬之眾,統治四億漢人近三百年之久,必有其獨到之處。如果一味貶低,滿清都是廢物一群,豈非反襯我漢人之無能。比如孟森說清的逃人和圈地兩惡政,后來在康熙朝皆廢除。清朝養八旗開銷,也遠不如明朝豢養宗室。“清于病民之政,實未嘗如明代之甚也”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