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306745
- 條形碼:9787512306745 ; 978-7-5123-067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 本書特色
《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是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的。
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 目錄
前言第1章 緒論1.1 智能電網概述1.1.1 智能電網的建設和發展的時代背景1.1.2 智能電網概念1.1.3 智能電網的特點1.1.4 智能電網價值和效益1.2 智能電網的成熟度模型1.2.1 智能電網成熟度模型的概念和作用1.2.2 智能電網成熟度模型發展階段和評價區域1.3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1.3.1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提出和發展1.3.2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和技術路線1.3.3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功能和含義1.3.4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技術研發重點1.3.5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布局1.3.6 統一堅強智能電網各個環節的實現1.4 智能配電網1.4.1 智能配電網概念1.4.2 智能配電網功能特征1.4.3 智能配電網的功能要求1.4.4 智能配電網的國內外發展概況1.5 建設智能配電網的作用及其意義第2章 高級配電自動化技術2.1 配電自動化系統與智能配電網2.1.1 配電自動化發展現狀2.1.2 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建設模式2.1.3 高級配電自動化系統與智能配電網2.2 高級配電自動化功能及其實現2.2.1 配電網運行建模和分析2.2.2 高級配電自動化的功能2.3 饋線自動化技術及其發展的新趨勢2.3.1 光纖通信下基于廣域保護技術的智能模式饋線自動化2.3.2 無通信環境下分布智能模式饋線自動化2.3.3 基于GPRS通信方式的饋線自動化2.4 配電網廣域測控技術2.4.1 廣域測量和信息交換2.4.2 廣域測控與保護的特征2.4.3 基于廣域測量信息的測控與保護系統2.4.4 DWAMCI的應用2.4.5 典型的廣域測控與保護系統2.4.6 廣域測控與保護系統的發展方向2.5 高級配電自動化對信息技術的要求2.5.1 功能和信息抽象模型2.5.2 高級配電自動化對信息技術功能.的要求2.6 企業集成總線2.6.1 企業集成總線概述2.6.2 基于企業集成總線的數據交換系統架構2.6.3 基于企業集成總線的數據交互實現方式2.6.4 企業集成總線實施的意義2.7 停電管理系統2.7.1 停電及其管理2.7.2 停電管理分析和工作流程2.7.3 停電管理系統的任務和功能2.7.4 停電管理分類2.7.5 停電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2.7.6 基于GIS的停電管理系統2.7.7 停電管理系統的設計第3章 智能站控和配調技術3.1 智能變電站體系結構及其功能特點3.1.1 智能變電站體系結構3.1.2 智能變電站功能特點3.1.3 變電站設備在線監測3.1.4 智能變電站的發展方向3.2 智能變電站內繼電保護集成3.2.1 智能變電站對繼電保護的影響3。2.2 智能變電站內保護配置方式3.2.3 繼電保護集成配置3.3 智能變電站對饋線自動化的影響3.3.1 IEG61850標準介紹3.3.2 IEG61850標準下的配電網饋線自動化系統3.3.3 基礎IEC61850配電網饋線自動化建模3.4 智能配調中心3.4.1 智能配電網下的調度管理3.4.2 智能配調中心3.4.3 智能配調中心應用軟件功能3.5 智能配調中心功能一體化設計3.5.1 IEC61968標準3.5.2 基于IEC61968的SCC一體化設計3.5.3 基于多AGENT的配調中心3.6 配電網快速仿真與模擬;3.6.1 FSM技術介紹3.6.2 DFSM技術3.6.3 DFSM的軟件平臺設計第4章 自愈控制技術及其實現方法4.1 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4.1.1 自愈控制的基本概念4.1.2 配電網自愈的條件要求4.2 電網自愈控制的框架體系4.2.1 兩環控制邏輯4.2.2 3層控制結構4.2.3 6個控制環節4.2.4 配電網自愈控制的分層框架體系4.3 自愈電網實現方法4.3.1 基于狀態量比較的城市電網自愈控制方法4.3.2 基于智能微網和需求側管理的配電網自愈控制方法4.3.3 基于協調控制模式的電網自愈控制方法4.4 電力免疫系統與電網自愈控制4.4.1 電力免疫系統的組成4.4.2 基于PIS的電網自愈控制功能4.4.3 電網自愈控制的免疫應答4.5 基于序貫博弈的電網自愈控制4.5.1 博弈論基本概念和理論4.5.2 電網自愈控制過程的序貫博弈描述4.5.3 電網自愈控制過程的博弈樹和模型4.6 基于智能多代理的自愈控制理論及其方法4.6.1 多代理的概念和特征4.6.2 基于多代理技術的控制系統4.6.3 基于多代理技術的電網自愈控制方法4.7 基于混成控制理論的電網自愈控制第5章 分布式發電、儲能與智能微網技術_5.1 可再生能源與分布式發電5.1.1 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新動向與電網新需求5.1.2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與智能電網……第6章 用戶服務和需求側響應技術第7章 智能配電網集成通信技術第8章 智能配電網設備技術和高級資產管理第9章 國內外工程實踐與成功案例附錄 縮略語表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 節選
《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在我國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背景之下,把范圍鎖定在配電網,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智能配電網理論及其關鍵技術,涉及面較廣泛,內容新穎、前沿,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工程實踐,既涵蓋了國外的研究成果,也聚集了國內的*新發展。全書共有九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高級配電自動化技術,智能站控和配調技術,自愈控制技術及其實現方法,分布式發電、儲能與智能微網技術,用戶服務和需求側響應技術,智能配電網集成通信技術,智能配電網設備技術和高級資產管理,國內外工程實踐與成功案例!吨悄芘潆娋W及其關鍵技術》可供從事智能電網、智能配電網研究和建設人員參考,也可供電氣工程和系統科學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 相關資料
配電網直接面向用戶,是保證供電質量、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創新用戶服務的關鍵環節。配電網,特別是城市電網,集中了大量的重要負荷,涉及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和諧。但是,由于電網本身故障、自然災害或外部破壞,對城市電網的影響較為重大。此外,由于我國各配電地區設備水平參差不齊,幾乎沒有電力市場支持,無法利用負荷需求響應,分布式發電單元滲透率較低,經濟因素分析較少,這些因素將造成以下問題:配電網架相對薄弱,制約供電能力提升;配電自動化應用范圍小,實用化水平低;配電網相關技術標準、規范不完善;配電網基礎數據管理欠缺,信息化手段有待提高。我國配電網的發展明顯地滯后于發電、輸電,在供電質量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用戶遭受的停電時間,絕大部分是由于配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配電網落后也是造成電能質量惡化的主要因素,電力系統的損耗有近一半產生在配電網,我國配電網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以及自愈和優化運行能力遠低于輸電網。因而配電網急需解決以下問題:①配電網運行優化和自愈控制問題;②大量分布式發電的并網運行對配電網的影響問題;③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政策和市場運行問題;④新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充放電對配電網的影響問題;⑤配電阻塞問題;⑥用戶參與電網互動,進行需求側管理問題;⑦負荷參與電網調峰問題。要建設智能電網,必須給予配電網足夠的關注。配電網的智能化是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內容,而自愈控制技術、智能微網技術、用戶服務和需求響應技術、集成通信技術、設備技術等是配電網智能化的核心支持技術。結合我國配電網建設的實際,掌握智能配電網核心支持技術,賦予配電網自預測、自預防、自優化、自恢復、自適應的能力,對于提高我國配電網的自動化和可靠性水平、改變傳統電網的控制方式和建設具有較優越綜合性能、較高運營效率、較好社會效益、較低投資成本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推動我國配電網技術革命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能源、環境、氣候等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