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67984
- 條形碼:9787301167984 ; 978-7-301-1679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有四個特點:**,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第二,追蹤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第三,分析全球政治經濟的結構與動力。第四,體現“中國視角”。國際政治經濟學雖然起源于美國和歐洲學術界,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和歐洲國家之外的學者只能是知識的消費者。在作者看來,中國學者要成為知識的生產者也許有許多路徑,但立足于中國的現實經驗、特別是中國過去30年融入世界經濟的成功經驗進行研究,是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知識生產者的一個重要途徑。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內容簡介
隨著中國不斷融入世界體系,中國學術界迫切需要更多的既能反映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又能體現“中國視角”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著作和教材。本書主要有如下四個特點:**,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本書基于定義與研究議題、要素流動與單位層次、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以及國際體系與中國經驗四種關聯性,力圖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框架。第二,追蹤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議題和分析方法,作者將過去40年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分為“兩代”,系統總結了20世紀70—80年代“**代”學者提出的五大理論(相互依存論、霸權穩定論、國家主義理論、依附論和世界體系論),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二代”學者在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上變革的總體趨向。第三,分析全球政治經濟的結構與動力。本書從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的關系入手,對促使全球政治經濟延續500年的結構和動力進行了總結,并對其在當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國際貨幣、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發展與轉型以及地區主義)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第四,體現“中國視角”。國際政治經濟學雖然起源于美國和歐洲學術界,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和歐洲國家之外的學者只能是知識的消費者。在作者看來,中國學者要成為知識的生產者也許有許多路徑,但立足于中國的現實經驗,特別是中國過去30年融入世界經濟的成功經驗進行研究,是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知識生產者的一個重要途徑。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目錄
總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譜系、理論范式與研究方法
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歷史遺產
**章 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
第二章 財富、貿易與古典重商主義
第三章 工業革命、霸權與古典自由主義
第四章 “革命”與古典馬克思主義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演進
第五章 相互依存理論:合作與國際機制
第六章 霸權穩定理論:霸權與世界經濟
第七章 國家主義理論:國家利益、權力結構與對外經濟政策
第八章 依附理論:核心與邊緣
第九章 世界體系理論:世界經濟、歷史體系與文明
第十章 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學:超越“范式之爭”?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實證分析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節選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主要內容簡介:隨著中國不斷融人世界體系,中國學術界迫切需要更多的既能反映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又能體現“中國視角”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著作和教材。《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主要有如下四個特點:**,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基于定義與研究議題、要素流動與單位層次、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以及國際體系與中國經驗四種關聯性,力圖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框架。第二,迫蹤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議題和分析方法,作者將過去40年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分為“兩代”,系統總結了20世紀70-80年代“**代”學者提出的五大理論(相互依存論、霸權穩定論、國家主義理論、依附論和世界體系論),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二代”學者在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上變革的總體趨向。第三,分析全球政治經濟的結構與動力。《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從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的關系人手,對促使全球政治經濟延續500年的結構和動力進行了總結,并對其在當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國際貨幣、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發展與轉型以及地區主義)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第四,體現“中國視角”。國際政治經濟學雖然起源于美國和歐洲學術界,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和歐洲國家之外的學者只能是知識的消費者。在作者看來,中國學者要成為知識的生產者也許有許多路徑,但立足于中國的現實經驗,特別是中國過去30年融人世界經濟的成功經驗進行研究,是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知識生產者的一個重要途徑。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相關資料
插圖:吉爾平認為,國際經濟體系中的財富、權力以及經濟活動存在著兩個過程:一個是世界經濟增長分布的極化過程;一個是世界經濟擴散的過程。所謂世界經濟增長分布的極化過程是指世界經濟的增長以及分布是不均勻的。核心區往往是世界經濟增長分布集中的地區,這一方面是因為核心區市場的力量以及比較優勢,核心區擁有技術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源,特別是技術勞動力,優良的交通體系,比較好的社會和技術設施,比較低的交易成本,比較高的儲蓄率以及比較大的經濟規模;另一方面是由于核心區在其技術以及比較優勢處于初始階段常常阻止工業化的擴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工業化核心區的激勵競爭中保持其技術以及經濟優勢。而邊緣區則是低技術、低技術工業以及原材料生產商集中的地區。但如果就此認為核心區和邊緣區的關系是一種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那就錯了。在吉爾平看來,在注重世界經濟增長和分布的同時,必須看到這一過程的另外一個方面,即經濟擴散的過程。所謂世界經濟的擴散過程是指,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相互依存的世界經濟的加強,所有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技術以及土地本身都是流動的,這種流動主要通過技術勞動力的移動、貿易的擴展以及對外投資而從核心區流向邊緣區。在世界經濟的擴散過程中,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其一,世界經濟的擴散的過程及其結果世界經濟體系中并不是均衡的。由于邊緣區在原材料、交通網絡以及其他要素方面的不同,從而導致財富以及權力在不同的邊緣區增長和分布的不同,其中,有的邊緣區在世界經濟的擴散過程中成為一個新的增長中心以及進一步擴散增長的中心。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 作者簡介
王正毅,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區域化比較、東亞國際體系與中國社會重建方面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范式與現實經驗研究》(合著,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世界體系論與中國》(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邊緣地帶發展論:世界體系與東南亞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譯著有《建構安全共同體:東盟與地區秩序》(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