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期貨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523377
- 條形碼:9787509523377 ; 978-7-5095-2337-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期貨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期貨業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是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期貨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 內容簡介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國期貨市場在完善商品市場定價機制、優化產業資源配置、為企業提供風險對沖工具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但是,由于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時間仍然較短,期貨市場的運行機制、交易制度、市場結構仍不十分完善,加上受現貨產業市場化程度、企業及社會公眾的認識不充分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國期貨市場功能發揮仍不充分,還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
中國期貨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 目錄
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研究
中國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分析與完善研究
商業銀行對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支持研究
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內涵、發展及實際應用
期貨居間人現狀及規范治理研究
期貨公司境外期貨代理業務研究
期貨公司手續費問題研究
中國期貨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 節選
《中國期貨業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內容簡介:經過20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國期貨市場在完善商品市場定價機制、優化產業資源配置、為企業提供風險對沖工具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但是,由于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時間仍然較短,期貨市場的運行機制、交易制度、市場結構仍不十分完善,加上受現貨產業市場化程度、企業及社會公眾的認識不充分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國期貨市場功能發揮仍不充分,還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
中國期貨發展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②對接組織的形成方式。首先,要立足于改造,包括改造現有的農協和其他農村專項組織,使之從政府的管理范圍內獨立出來,取消它們從側面管理農民的屬性,而將他們變成真正由農民組成的團體(馬躍峰、趙予2005);改造供銷社,以供銷社為母體,促進、培育和領辦農民的專業合作社,從而建立供銷社的新機制(陳阿興、岳中剛2003);改造原有的國有內外貿農產品購銷組織,以獨立企業的身份組織農民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為農民服務(張磊2001)。其次,要降低農民成立農民聯合企業法人的門檻,降低成立農戶自身流通組織的要求,使得農戶在除了土地資源只有很少貨幣資源的情況下,也可以組織起法律認可的對外銷售、購買單位(馬躍峰、趙予2005)。再次,培養農民自己的流通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馬躍峰、趙予2005,張磊2001)。③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傳遞渠道。在農產品流通的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對接過程中,有效的信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接所采用的任何中介組織或者模式都肩負著傳遞信息的重任,必須擴大傳遞信息的渠道(馬躍峰、趙予2005)。(二)研究思路“期貨市場服務‘三農’模式研究”這一課題將以中國期貨市場功能利用現狀為基礎,從目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存在的各種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出發,對我國農民進入期貨市場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面對這種農民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必要性,中國農民是否能按照設想順利進入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課題擬對影響中國農民參與期貨市場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問卷調查,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鑒于中國農民期貨知識的匱乏,本課題將不采取在全體農民中抽樣的方法,而直接對已經與各類中介機構達成協議或簽訂訂單且對期貨市場有較好了解的農民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計算,我們預期會得到影響中國農民參與期貨市場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期貨信息傳遞不暢及套期保值中介發展不完善。因此,課題組擬重點分析各種模式的信息傳導中介和套期保值中介。關于期貨信息傳導,課題組認為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政府、社會力量都應成為信息傳導中介,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向農民傳遞期貨信息,是一個涉及范圍廣、牽涉主體多的龐大、復雜工程,因此最優的期貨信息傳導模式不是由哪個單一力量單獨進行,而是需要上述主體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至于套期保值中介,課題組將首先分析涉農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具體運作流程,探討模式實施所需要的條件,并對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有益啟示;其次對中國農民間接進入期貨市場的多種模式從運作流程、所需條件、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分析,這些模式不僅包括理論探討相對成熟的“農戶+合作社+農發行+期貨公司”模式以及“農戶+合作社+期權合同”模式,也包括課題組在參考美國農業保險公司做法的基礎上提出的“保險公司+期貨市場”的新模式,以及“農戶+農業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市場”的設想,并對各模式的優劣進行了比較,希望可以最終針對不同情況確定出一種或者幾種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的模式。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