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貨幣金融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89209
- 條形碼:9787030289209 ; 978-7-03-02892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貨幣金融學 本書特色
《貨幣金融學》專為本科層次設計編寫,適合多學時,專為本科層次設計編寫,適合多學時,跟蹤金融前沿與現狀,把握內在規律,指導實踐應用。
貨幣金融學 內容簡介
本書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及編著者多年教學實踐積累的基礎上,以宏觀經濟視角為主、微觀經濟視角為輔,對貨幣金融學的基本理論、運行規律和調控方法進行了系統、規范和前沿的論述。內容涉及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銀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貨幣供求、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
本書主要是以滿足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同時,本書也可作為實際工作者學習貨幣金融方面知識的參考書。
貨幣金融學 目錄
第1章 貨幣
1.1 貨幣的產生與發展
1.2 貨幣的職能與作用
1.3 貨幣制度
第2章 信用
2.1 信用概述
2.2 信用形式
2.3 信用工具概述
2.4 票據與銀行存款工具
2.5 債券與股票
2.6 金融衍生工具
第3章 利率
3.1 利息的本質
3.2 利率分類和利息計算
貨幣金融學 節選
《貨幣金融學》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及編著者多年教學實踐積累的基礎上,以宏觀經濟視角為主、微觀經濟視角為輔,對貨幣金融學的基本理論、運行規律和調控方法進行了系統、規范和前沿的論述。內容涉及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銀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貨幣供求、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貨幣金融學》主要是以滿足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同時,《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貨幣金融學》也可作為實際工作者學習貨幣金融方面知識的參考書。
貨幣金融學 相關資料
插圖:貨幣形態,亦稱貨幣形式,是指以什么貨幣材料(即幣材)來充當貨幣。不同的貨幣形態滿足了不同社會生產階段和歷史階段的需要。隨著人們對貨幣作用的認識逐步深化,貨幣不斷地由自發演變形態向人為管理和控制形態的方向發展。迄今為止,貨幣形態經歷了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從名副其實的價值實體到名不符實的價值符號;從真實價值到名義價值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一方面,商品交換的發展要求規定了貨幣形態歷史沿革的軌跡;另一方面,貨幣形態的演進更好地適應了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從實體形態到“觀念上”存在,這是貨幣發展史的一條基本線索。貨幣形態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歷史過程。歷史上貨幣發展的內在動因來自人們對交換效率的要求。為了提高交換過程的效率,貨幣取材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具有普遍接受性,即被社會公眾所普遍接受和認同;第二,具有防偽性,即不被輕易地仿制、偽造;第三,便于攜帶,易于分合。在古代社會,人們用稀缺和具有較高及穩定價值的商品來充當貨幣,這就是在歷史上曾起到穩定幣值作用的貴金屬貨幣制度存在的緣故。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有“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的論斷。但是,隨著商品交換的不斷擴大,國際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的變革,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內容變得更為復雜,貴金屬貨幣在使用中的弊端日益顯現。貴金屬的稀缺性、生產制造的復雜性、儲存運輸的高成本和高風險,這使得貴金屬貨幣不能滿足商品交換規模不斷增長和擴大的歷史發展要求。進入近代社會,貨幣材料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問題已通過國家法律得以解決。貨幣的價值尺度只要是“觀念上”的就可以。而流通手段也是轉瞬即逝的,人們只是關心貨幣所能換回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并不關心幣材本身的價值。這樣,紙質貨幣替代金屬貨幣就成了歷史的必然結果。具體來說,貨幣的歷史發展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和電子貨幣五個階段。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