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90207
- 條形碼:9787010090207 ; 978-7-01-009020-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本書特色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內容簡介
人類學、社會學面對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只需要以村民為對象的單純的田野,而是一個學者參與構造的復雜的田野。本書希望回答一個被大多數研究者忽略的問題——“學者與村民的互動對村落意味著什么?”以一個貴州村落為聚焦點,本書作者觀察先他而來的學者在村落留下的“印記”,傾聽村民如何表述這些“印記”,敘述學者與村民的知識生產故事,分析了學者和村民對“地戲”、“村志”等地方知識所作表述的話語特征,梳理20多年來學者與村民互動的脈絡與譜系,探討互動的動力、機制和意義,也對作者本人與村民的互動進行反思。本書可貴之處在于,把村落研究者這個群體也納入被研究者的范圍,具有“研究之研究”的反思色彩。本書的討論有足夠的田野材料和生動的“故事”作支持,并非板起面孔來說教。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目錄
**部分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
導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文獻背景
三、研究方法
**章 一個留下學者印記的村落
一、村落印象
二、民俗印象
三、發現學者與村落互動的線索
四、地戲:知識生產互動的起點
五、小結
第二章 從“跳神”到“地戲”
一、學者如何表述
二、“地戲即跳神”?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節選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內容簡介:人類學、社會學面對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只需要以村民為對象的單純的田野,而是一個學者參與構造的復雜的田野!对趯W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希望回答一個被大多數研究者忽略的問題——“學者與村民的互動對村落意味著什么?”以一個貴州村落為聚焦點,《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作者觀察先他而來的學者在村落留下的“印記”,傾聽村民如何表述這些“印記”,敘述學者與村民的知識生產故事,分析了學者和村民對“地戲”、“村志”等地方知識所作表述的話語特征,梳理20多年來學者與村民互動的脈絡與譜系,探討互動的動力、機制和意義,也對作者本人與村民的互動進行反思!对趯W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可貴之處在于,把村落研究者這個群體也納入被研究者的范圍,具有“研究之研究”的反思色彩。《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的討論有足夠的田野材料和生動的“故事”作支持,并非板起面孔來說教。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相關資料
插圖: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懷特的研究揭示出這樣的問題:研究者與對象是如何相處的,知識生產如何作用于對象,在個人與社區中留下自己的印記。這不僅涉及學術倫理,也涉及研究者與對象如何形成一種知識生產上的關聯。該書再版時還附有報道人對與懷特合作研究的經歷帶給自己何種影響的回顧,說明懷特的研究確實改變了對象的生活②。哲學家米德提出“主我”與“客我”這對范疇,解決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環境的相互轉換的問題③。從符號互動論的角度,戈夫曼探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涉及角色距離、角色沖突,日常表達的“前臺”與“后臺”,也涉及田野作業中研究者與對象的“第一次接觸”的意義④。符號互動論說明研究者與對象不只存在認識論上的“主位”與“客位”關系,也具有相互嵌入、轉化和建構的關系?颂m迪寧和康納利從敘事的角度探究“質的研究”中研究、研究者與對象三者互動的關系。我們研究的空間不僅包括對象,而且還包括我們自己。在這個空間中研究意味著我們把自己經歷和講述過的故事顯現出來。這意味著我們自己沒有說出的或許是秘密的故事,將像我們的對象一樣被曝光。這種與我們自己過去的對抗使我們作為研究者很容易受到攻擊,因為秘密故事被公開了。我們不僅僅是客觀的研究者,居高臨下,用我們認為應有的道德情感去研究下層的人。相反,我們是所研究的這個世界的“同謀”。
在學者與村民之間的文化遺產-村落知識生產的經驗研究.話語分析與反思 作者簡介
李立,1970年生于云南昆明,云南大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與藝術專業博士,2007—2009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藝術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民族志理論與方法、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生產反思等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項。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在《民族研究》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4篇。出版專著1部(《尋找文化身份——一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該書曾被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推介)。北京大學博士后出站報告《在學者與村民之間》被評定為“優秀”。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