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學-(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23642
- 條形碼:9787564123642 ; 978-7-5641-2364-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學-(第二版) 本書特色
《金融學(第2版)》:21世紀高等學校金融實踐創新系列教材
金融學-(第二版) 目錄
金融學-(第二版) 節選
《金融學(第2版)》**版于2005年8月出版,至今已近5年,發行近兩萬余冊,受到許多高校廣大師生的歡迎。期間,世界金融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引發了世界性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金融學的研究、教學和教材編寫方面都有很多新的進展,有必要將這些進展反映到我們的教材中。而且,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也發現了原書的一些不足之處。為此,應出版社之邀,我們重新組織相關高校專家教授,編寫《金融學(第2版)》。這個版本充分借鑒了國內外金融學研究領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并力求貼近和反映近年來中國和世界各個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一些改革實踐,以滿足金融學教學質量提高的要求。
金融學-(第二版) 相關資料
插圖:(二)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說馬克思對于貨幣理論的系統研究開始于19世紀40年代,并且在貨幣理論史上第一次對貨幣問題作了系統的理論闡明,揭開了“貨幣之謎”。1.貨幣產生的基礎按照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說,貨幣是在商品交換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自發產生的,是商品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說科學地闡明了貨幣產生的客觀必然性。他從商品及其價值二重性與貨幣產生的聯系出發,論證了貨幣是價值形態和商品生產、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為滿足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的,所以自從有了商品交換就有了貨幣的萌芽,貨幣產生的基礎也就是商品產生的前提。商品是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在什么條件下勞動產品才能為交換而生產呢?應有兩個前提條件:(1)社會分工。該條件下人們的勞動產品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交換。(2)私有制。該條件下勞動產品歸勞動者個人所有,才可能用于交換。這也是貨幣產生的兩個基礎。2.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貨幣的產生與發展和商品交換是分不開的。商品交換的基礎是價值的等價交換,但價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商品的價值只能通過交換才能表現出來,通過交換價值找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外衣,這就是價值形式問題。價值形式的發展過程就是貨幣產生的過程。(1)簡單或偶然的價值形式。原始社會末期,還沒有專門的商品生產,只是偶然有了剩余產品而進行交換,因此,交換發生得非常少,帶有偶然的性質。那時的交換可以寫成“A-B”,表示產品A很偶然地和商品B發生了一次交換。產品A的價值只是偶然地通過商品B表現出來,所以稱為簡單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